春季花芽萌發后,花序數量充足,但開花授粉后正常發育的果粒數量不足,有部分甚至大部分果粒脫落,果串稀稀拉拉,產量低。
一是養分不足,造成花粉發育不充分,授精不良;二是花序過多,互相爭奪養分,造成單個花序養分不足,發育不良;三是花前氮肥過量,造成新梢生長過旺,與花序爭奪養分;四是品種原因,尤其是某些無核品種座果率低,這是品種特性決定的。
一是合理施肥。秋季葡萄采摘結束后,及時追肥,以增加樹體養分儲備,為翌年開花結果打下良好的基礎。春季萌芽前,配合澆水,施入適量的復合肥和腐熟的人類尿、沼液等,但要控制用量,氮肥不能過多,以防新梢旺長。花前花后適時噴施含微量元素的葉面肥,為植株及時補充養分。二是疏花疏果。花前花后及時疏除過多的花序和果穗,以減少對養分的無效消耗。花前疏花要輕,即少疏,留下一定量的預備花序以備用。花后疏果最好分批次進行,將坐果粒少的先疏除,留花留果量應根據品種特性、管理水平而定。大果粒品種宜少留,小果粒品種宜多留;管理水平高的宜多留,管理水平低的宜少留。原則上強壯枝留2串,中庸枝留1串,弱枝不留。三是摘心。花前7 d在果穗以上留6~7片葉摘心,摘心處的葉片為正常葉片大小的1/3,強壯枝多留葉,弱枝少留葉,以便養分集中供養花序。四是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花前花后及時噴施蕓薹素等調節劑,促進植株內部養分的運輸.對座果率低的品種,如夏黑可以用赤霉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花序,具體用法根據品種而定。但使用前一定要先做小范圍試驗或請教專家后再用,切不可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同一果串上果粒大小不一,有些小粒比大粒還多;有些整串果粒都很小,粒質量不足3 g。
和座果率低的原因差不多,涉及養分不足、花序過多、負載過重、品種特性等方面的原因。
一是加強養分、水分供應,施足基肥,及時追肥,適量葉面噴肥,適時澆水;二是適當提前疏花、摘心、疏果,合理負載;三是花前修整花序,剪去所有副穗和穗尖1/4~1/5長,剪短第一分枝、第二分枝(去掉1/3長);四是果粒膨大至花生米大小后,套袋前用小剪刀疏去果串上的小果粒;五是小粒無核品種用赤霉素、吡效隆處理,用時嚴格控制好濃度,具體用法視品種而定。
一是葉部病害為害最大的是霜霉病,葉片一旦染病,就會迅速蔓延,極易引起早期落葉,從而影響葡萄的產量和品質。二是果實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如防治不及時,果粒就會全部爛掉,失去食用價值。
一是當年的氣候條件適合某種和幾種病害的發生;二是預防不及時,重治療、輕預防。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自己家種的葡萄是讓自己吃的,能不用藥最好,實在不行了再用藥。但真當病害蔓延開了再治療,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差。
一是萌芽前剝掉樹干上的老皮,然后噴灑石硫合劑溶液;二是開花前至膨果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用腐霉劑、嘧霉胺、代森錳鋅、氟硅唑等農藥交替噴灑,預防灰霉病、黑痘病等病害,10~15 d噴灑1次;三是6月上中旬套袋,套袋前噴1次殺菌劑;四是著色至成熟期,重點預防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對癥選用烯酰嗎啉、嘧菌酯、戊唑醇、氟硅唑等農藥,病害較重時,可適當加大用藥量。
一是品種問題,有的品種本身含糖量就低,含酸多;二是養分不足,特別是磷肥、鉀肥供應不足,導致含糖量較低;三是無機氮肥供應過多,氮、磷、鉀比例失調,導致口感變差;四是果實未充分成熟,提前采摘。
一是選擇優良品種,如夏黑、陽光玫瑰等品種;二是多施農家肥,少用化肥,增施磷肥、鉀肥,控施氮肥,轉色期多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含氨基酸的微肥,7~10 d噴施1次;三是充分成熟后再采摘。
一些紅、黑等顏色的葡萄,到了成熟期,果粒不變色、變色慢或變色不完全,該紅的不紅,該黑的不黑。
一是負載過重,養分分散,導致每個果粒養分不足;二是某些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吡效隆)使用過量引起的副作用;三是光照不足。
一是足量施肥,保證養分供應充足;二是合理負載,按照每平方米架面(棚架)2.5~3 kg的產量留果串;三是如需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應嚴格控制好用量,避免出現副作用;四是合理修剪,增加采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