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松柏 中國人民解放軍94498部隊
糧食是生命維持的力量所在,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福祉的大事,容不得一點馬虎懈怠。必須正本清源,從食品生產的源頭上嚴防劣質食品流入市場,建立健全食品原料安全采購機制,并對其進行集中統一的標準化監管,結合軍民融合監管體系與現代化檢測技術牢牢把住食品的安全大門,讓廣大人民的飲食擁有堅實的安全基礎保障。
隨著我國軍隊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部隊的糧食物資采購和儲備能力也需要同步增強。部隊的糧食原料采購直接影響到軍隊的整體安全,直接關系到軍隊的作戰能力能否正常發揮。然而,2006年的食品安全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食品衛生情況不合格率平均達到8%,蔬菜的農藥殘留超標率達到7%,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信任度低于50%。質檢部門立案查處的食品安全違反生產案件近五萬起。這就說明我國部隊的糧食采購也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威脅,必須全面提升部隊食品采購的綜合能力,加強管理,完善相應制度建設。
俗話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下去的必要基礎之一,食品安全問題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狀況,社會發展的穩定和諧,甚至國家的形象和安全都休戚相關。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性事件在我國都有發生,以至于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持續關注的熱點。如若不能及時有效地從根源上遏制此類事件的發生,必將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動蕩和不利局面。因此,對于食品原料的安全控制,必須下大力,出重拳嚴治和監管,切實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原料的安全生產主要關系三大方面:一是源頭污染,既種、養殖過程中所選用的育種本身不合格,再加上長期的無人看管照料,使得污染進一步惡化,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種、養殖企業的監督管理機制和食品安全淘汰機制,有效和正確地利用供應商的競爭關系,用嚴謹科學的方法改善糧食的安全生產;二是宏觀層次的環境污染,糧食的種植離不開健康肥沃的土壤,如果環境被污染了,在其中種植的作物自然會被殃及。而環境安全不是你我所能夠維護的,要靠每一個人的自覺參與,因此可以將個人的飲食安全聯系到整體環境的安全去加強宣傳環境保護意識;三是人工污染,包括非法的添加劑投入,地溝油等劣質品的混入,冷凍數十年的“僵尸肉”再銷售,甚至是嬰幼兒的奶粉等產品受到污染等。由此看來,需要加強人道主義和正確的三觀養成教育和理念宣傳,并將此類罪惡行為落實到法律法規的規章制度上,以“零容忍”的態度為人民群眾守好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區域集中管控”就是指,不再像以前那樣由單位負責人進行零星或是自主的采購模式,而是要確定好食品原料采購的購買區域,建立好相應的購買標準,確立購買責任人或單位的職責,從而進行統一集中的標準化食品購買。如此便可從更具體、更突出、更明確的層面牢牢把控食品原料采購的安全閥門。此外,在食品原料購買“貨源”的確定過程中,還需要對食品供應商進行嚴格的篩選,將那些以次充好、濫竽充數的不良廠家拒之門外;對經過招標的廠家進行隔三差五的實地考察和監督評價,防微杜漸,從而扎扎實實地確保人民大眾都能安安心心地食用各類食品。
走“軍民融合”新路,共同守護軍民食品安全。“軍民融合安全食品保障平臺”是由國家工信部等管理部門共同支持,致力于打造以互“聯網+”為主要經營模式的食品購銷平臺。例如:青島2015年成立的軍民融合食品保障有限公司,配備了研究中心、集展中心、交易中心、品嘗中心、運輸中心及服務中心六大功能板塊;整合了千余家種養殖等企業,形成了區域化的農副產品集中供銷地。這就充分發揮出了企業的儲備、加工、運輸、質檢等作用,構建了軍需糧油產品供應的堅實壁壘,從而能夠為部隊提供質量和品質優良的軍需化食品。
在購買食品原料的檢測方面,僅靠人工的眼力和經驗判斷是十分難以保障安全可信度的。尤其是在社會生產力快速提升的現在,各類新技術、新型“添加劑”層出不窮。因此,必須利用和掌握新時代的新檢測方法對相應的食品進行安全檢控,以防止采購到“漏網之魚”而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關于食品安全的檢測有國際統一標準、國家專有標準等各類相應組織把控,快速檢測技術有儀器分析、化學分析、免疫分析等類別,分別針對農藥、生物毒素、添加劑、污染物、致病菌等。具體方法如放射免疫檢測法、CDNA標記探針法等,在非實驗室條件下對購買樣品進行篩選,如果之后檢驗出來的結果呈陽性,則該食品的安全不達標,不允許容許出售。
食品原料采購是人民群眾攝入食品的最后一道線,因此,對食品安全的管控在采購這一過程中必須更加嚴謹、嚴肅、嚴格是毋庸置疑的。為確保采購原料的安全,還需要保障食品的生產安全、技術檢測安全等各個層次。統籌規劃建立健全相應安全機制體制,將食品安全放在人民安全的首要位置,重點突出抓落實、抓真效,防患于未然,保證食品安全流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