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子琳 山東農業大學
本文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為著力點,簡述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概念,進而提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在食品質量管理中的運用,旨在為打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文字資料。
隨著食品生產加工技術的發展,傳統食品加工技術的改良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新型食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對食品質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部門應與時俱進,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優化食品質量管理方式方法。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目前開展食品質量管理工作常用的管理模式,通過分析發現食品中存在的風險因素,為采取降低食品危害的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將安全風險分析法應用于食品質量管理中,可有效降低食品危險事故的發生率,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應急和風險預警管理效率,為人們提供安全的衛生食用食品。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指對食品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進行專門的研究分析,即相關人員通過科學化手段分析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品中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危險性因素,并據此找到導致食品問題的原因,同時確定食品的安全等級,進而制定合理的化解風險的方案,防止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貫穿于整體食品生產流程,從食品原材料的選取、生產制造到運輸存儲售賣等各個環境都是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監管的目標。為保證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有效性,在實踐分析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不同崗位的職責規范,抓實抓牢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確保各種可能引發食品事故的危害性因素都能受到監管,提升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管理的嚴謹性。當得到食品分析數據后還應對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保證分析過程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實現對危險因素的有效控制,進一步優化我國食品質量管理流程,擴展管理思路,提升食品安全質量管理效率。
食品安全標準是開展食品安全質量監管工作的重要依據,而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是我國制定食品安全相關標準準則的參考標準,可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在食品安全中的積極作用。食品安全標準通過限定食品安全范圍,進而確定食品中危害因素的相關指標,確保公眾食品的安全性。世貿組織制定的《關于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中明確指出,各國應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為基礎,制定與本國食品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期許相匹配的食品安全標準,提升食用食品的安全性。因此,相關部門應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為基礎,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準則,為公眾的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有效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為構建健全的食品質量監管體系、提升社會食品安全質量管理效率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食品質量監管體系作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前景。政府相關部門應在社會范圍內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引導企業結合自身的發展實情制定食品質量管理體系,促使企業根據國際相關標準制定食品安全監管規劃,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最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通過健全的食品質量監管體系從源頭控制食品安全質量。食品質量監管體系的構建有利于食品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不管是從企業自身的發展出發還是踐行保障食品安全的社會責任,食品企業都應積極引入食品質量監管體系,對食品生產加工各環節實施嚴格的監管,抑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立足于食品安全分析開展質量監管工作,有利于優化我國食品安全大環境,完善我國食品質量監管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有利于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質量預警體系。我國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預警體系的缺失,特別是在運輸存儲階段,若沒有有效的預警體系將難以有效控制食品質量安全。高質量的食品安全預警體系有助于企業采取科學合理的預防管理措施,因此企業應重視安全風險分析在食品運輸存儲等環節中的運用,通過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質量預警體系確保食品的安全性,為人們的飲食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特別是生產冷凍食品的企業更應重視以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為基礎的提前預警作用,保障運輸過程中食品的低溫需求,防止冷凍食品在輸運存儲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食品安全與經濟發展、公眾生活緊密相連,食品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將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客觀上,相關部門要從思想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通過有效的食品安全分析開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食品質量,為群眾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確保食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