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華錦 合生元(廣州)健康產品有限公司
當前中國的食品安全處于風險社會中,食品安全風險制造主體主要是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主體,對食品質量進行監管是政府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職責的重要體現。食品質量監管關系著食品的安全,召回制度的設計能夠有效監督食品生產加工制造者,而且建立食品安全的溯源責任,有助于減少食品質量問題。我國從2007年就制定了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但從食品召回制度的實施上看依然存在不足。食品質量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從食品召回制度的視角分析食品質量監管問題,從消費者、食品行業從業者、政府監管部門等方面建立食品質量監管體系,對于提升我國的食品質量與安全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食品召回管理規定》規定,對已經存在食品污染、可能引發食品污染以及可能存在危害成分的食品以及不安全的食品實施召回制度,通過換貨、退貨、修正消費說明等方式來降低食品安全的危害,食品召回制度的執行主體以及部門為國家質檢總局,且規定食品召回專家委員會為食品質量監管提供技術支持,從食品質量監管水平上看,食品召回制度明確了食品安全監管的責任主體,而且對不安全的食品范圍予以明確,并建立了召回的流程與程序,食品安全監管的行政部門能夠根據《食品召回管理規定》的要求對食品質量問題予以監督,對不履行召回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恰當的企業予以處罰,不僅可以全面的監督食品從業者,而且可以調整食品市場的秩序,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
市場調節失靈形時需要政府予以規制以及履行職責,政府履行公共管理的職責是政府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食品安全關系著民生健康,食品召回制度的設置不僅能夠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且能防止損害的發生以及擴大。同時,食品質量監管的行政部門對食品安全有法定的職責,食品召回制度的設計,明確了責任主體,督促食品質量監管部門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責。
《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中明確了食品召回的行政部門職責問題,采用國家質檢總局統領,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與開展食品的召回工作的責任體系。從立法的初衷上看,立法明確了責任主體,食品存在質量問題時,多個部門都可以實施召回的行政處罰措施,但是實際上,多個部門的責任主體規定容易出現分工不清晰、職權不明確的情況,多個部門都有職權,存在重復監管或者交叉監管,部門之間“踢皮球”的現象,如湖南省的金浩茶油召回事件中凸顯了食品質量監管的多部門推諉的現象。
食品質量監管中需要對存在不安全隱患的食品實施召回時,存在召回的經濟成本過高的現象,而食品生產企業的違法成本過低,我國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數量多,小企業、小作坊數量多,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微商中有大量的小作坊,加工設備簡陋,而且生產環境惡劣,這些食品生產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強,通常在食品質量監管的問題上存在違法生產行為,導致食品質量監管難以落實。
食品質量監管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體現,食品召回制度能夠有效制止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場,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安全,但是我國建立的食品召回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導致食品質量監管中存在的問題較大,因此,需要明確分工,建立高效的食品監管主體責任機制,細化各個主體的責任,調整各地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的職責,建立統一的食品質量召回管理部門,防止出現監管主體不作為或者是亂作為現象,建立完善的政府問責機制,共同提升食品質量監管的水平。
目前食品行業存在違法成本過低的現象,食品召回制度的設計是要對企業形成監督,從食品的溯源上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管。目前食品加工生產行業的準入門檻過低,導致大量不規范的小作坊出現,因此需要提升食品行業的準入門檻,建立食品溯源的信息檔案,保留食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信息,便于對食品進行溯源監管。同時,要建立懲罰性的賠償制度,對于不安全的食品,企業不主動召回或者是消極履行召回制度的,可以按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對生產企業依法懲罰,從而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