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鳳 自貢檢驗檢測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新興食品走進人們的餐桌。無論是進口食品還是反季節性食品對于當代人們來說獲取途徑都非常多,食品多樣性為人們帶來味覺盛宴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近年來的食品安全事故讓人們對食品安全產生了顧慮,本文就食品檢驗檢測的質量控制措施做探討。
食品抽樣檢驗主要是省、市、區縣級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抽樣任務,樣品覆蓋面為預包裝食品、餐飲食品及節令性食品等。雖然這些任務覆蓋面廣,可是食品生產企業門檻相對較低、家庭式生產作坊較多,僅僅依靠抽樣任務,無法完全保障食品的安全。
食品檢驗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檢驗、常規理化檢驗、食品添加劑、重金屬及農藥獸藥殘留等檢驗項目。雖然檢驗是根據相應的標準進行的操作,可是由于食品基質復雜,檢驗人員對內在影響因素的分析水平不足,導致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不高。如某類食品不允許添加食品添加劑,但加工過程中添加的某些配料含有該食品添加劑,此時就該考慮食品添加劑的帶入原則,保證判定結果的準確性。隨著標準對農藥獸藥殘留檢驗項目的要求越來越高,檢驗人員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與新方法,以更好的完成這類要求高的檢驗項目。
資質能力滿足市場監督管理局監管要求的食品檢驗實驗室主要分布在市場監督管理局(原食藥監局)、農牧業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職能部門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其中職能部門實驗室由于主管單位的不同,導致了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實驗室之間也存在實力與技術水平的差距。第三方檢測機構準入門檻不高,數量龐大,規模大小不一,部分第三方檢測機構由于自身設備條件及專業人員不足,導致檢驗結果的不準確性。
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分析儀器設備的性能和功能有了顯著提升,然而食品檢驗技術相對落后,部分食品檢驗還在沿用舊標準,舊方法,相對落后,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焖贆z驗技術不成熟,存在著靈敏度低、特異性差等問題,無法為食品檢驗的靶向篩查提供良好的基礎。
受地域環境和當地政府管理政策的影響,我國很多地方在進行食品檢測的過程中都存在檢測結果重復認定的現象,針對同一食品的部分屬性在上一鑒定環節結束后,下幾個環節依然重復認定,不僅無法提升檢測的準確率,還帶來了檢測負擔,造成了資源浪費。
針對當前食品檢測行業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進一步提升食品檢測標準,在日后的食品檢測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檢測。首先需要對傳統的檢驗標準做梳理和復盤,針對已經不適應當前行業發展的檢測環節予以去除,添加符合當前食品檢測工作內容和工作量的新標準;其次,針對食品檢測的不同環節,相關部門需要根據部門特性制定出符合自我工作需求的工作程序,確保食品檢測的每一環節、每一步驟都有章可循;最后,建議制定污染物限量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快速檢驗標準,快速篩查,為實驗室的食品檢驗提供靶向性目標。
完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首先需要相關管理層重視食品檢驗的重要性,通過反復探討,結合實際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其次相關部門需要配備檢驗檢測專業人員,對檢測部門的員工進行指導和培訓管理,確保其部門工作人員工作能力達標,避免出現食品檢測錯誤,影響檢測部門的公信力;最后,相關領導層需要定期對檢驗檢測流程和工作業績做審核和檢查,完善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提升產品檢驗檢測效率。
針對食品檢測檢驗過程中不同部門的相同檢驗環節,食品檢驗檢測部門需要在檢測機構上重新設置,刪減不必要的反復檢測。明確食品檢驗檢測機構設置,在抽檢數量和檢測數量上檢驗工作人員需要適量進行擴充,提高抽檢食品的頻率,確保抽檢的有效性和質量。對于群眾投訴和存疑的食品,相關部門需要著重檢測,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另外,相關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人員需要正視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堅持創新工作模式,在食品檢驗工作中提升學習能力、業務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食品檢驗工作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食品檢驗檢測信息共享成為可能。在傳統的食品檢驗檢測過程中,食品安全檢測的不同部門都是獨立工作,彼此檢測信息封閉,給食品檢測增加了難度。為了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質量,相關部門需要建立食品檢測系統的共享機制,充分協調配合,嚴格控制食品檢驗檢測質量。建立共享機制后,相關部門不僅可以實現食品資料信息的共享,還可以進行相互監督,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有效。
隨著安全意識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關注,努力提升食品檢驗檢測質量,確保將安全的食品送入人們的餐桌,真正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