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珂 趙 哲 趙婕妤 侯曉慧 周利航 許昌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中心
我國農藥用量較大且種類繁多,其中化學農藥的應用最為廣泛,但如果施加不當,多余的農藥進入到土壤或水中,能夠破壞生態環境;長期施加還容易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農藥殘留在農產品中,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是食品5大污染源之首,氨基甲酸酯類和有機磷農藥容易引發急性農藥中毒,輕者腹痛、頭暈等,重者可致死亡,慢性農藥中毒能夠誘導細胞突變,誘發癌癥等一系列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應用和分析有利于保證食品安全以及人類健康。
該技術目前應用的最為廣泛,主要包括氣相色譜法(GC)、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和超臨界流體色譜法(SFC)等。
2.1.1 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主要用于檢測有機磷、有機氯以及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等。先進行樣品分離(目前多采用毛細管色柱),然后根據不同農藥種類選擇不同的檢測器,如有機氯和擬除蟲菊酯類可以用電子捕獲器,有機磷及含硫農藥選擇火焰光度檢測器。該技術分離效果好且靈敏度高,其流動相為氣體,擴散快且粘度低,但只能用于熱穩定性較好且沸點低的農藥的檢測[1]。
2.1.2 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可以用于檢測分子量大、極性強以及離子型農藥,如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等,其試劑及器材主要有液體流動相、高壓泵以及高效固定相等,分離效果好、分析快速,檢測范圍廣泛,不受農藥沸點等的限制。其檢測器多為紫外線、熒光以及兩極管陣列檢測器等。
2.1.3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的流動相為超臨界流體,檢測范圍不受沸點等的限制,又具有較高的擴散性等,分析更快,應用范圍更廣。
該技術是將色譜儀與質譜儀串聯起來,既有色譜法的高效分離能力,又有質譜儀的鑒定能力,主要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和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LC-MS)等。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在氣相色譜法的基礎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種殘留農藥的分析。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在液相色譜法的基礎上,還可以對未完全分離的樣品進行定性分析,主要通過分子量的不同進行。
該技術又叫高效毛細管電泳法,適用范圍較廣,可以分離離子化樣品,主要用于除草劑類農藥的分離檢測,驅動力為高壓電,通道為毛細管,具有較高的柱效,操作不復雜,靈敏度較高。
該技術不需要復雜的儀器,是利用抗體或抗原特異性進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放射免疫技術(RIA)、酶免疫分析法(EIA)、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CLIA)以及熒光免疫分析技術(FIA)等。
2.4.1 放射免疫分析技術
放射免疫分析技術是將標記了放射性同位素的抗原或抗體與待檢測農產品進行競爭性抑制反應,通過檢測放射性標記物的強度,計算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量,該技術測量精確,但危險性較高,要求有較高的操作技術,限制了其的使用。
2.4.2 酶免疫分析技術
酶免疫分析技術主要是使用試劑(以酶標記的抗體或抗原)進行檢測,其穩定性較差,但安全性高,可定量檢測微量有機物[2]。
2.4.3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是用化學發光標記物與待測農產品進行反應,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會氧化成化學發光分子,釋放光子,從而對其進行檢測。該技術具有高靈敏度、強特異性,但化學發光原理多樣,通用性較差。
2.4.4 熒光免疫分析技術
熒光免疫分析技術,是利用熒光物質作為標記物,制備農藥濃度-熒光強度標準曲線,發生免疫反應后,通過熒光檢測計算殘留農藥的量,分析時間短,不易受干擾。
該技術是利用農產品中殘留的農藥與生物傳感器的敏感層(用生物活性物質制備)發生特異反應,釋放電、光或熱等信號,通過轉換器輸出并放大檢測信號后進行分析。常用的傳感器主要包括酶傳感器(原理是靶標酶活性受農藥的抑制)以及免疫傳感器(原理是農藥與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等。
近年來,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有了很大進展,在未來,技術將更加先進。首先,復雜樣品的檢測能力需要不斷提高;其次,快速檢測方法的精確性、穩定性以及靈敏度等還需不斷完善;再次,合理使用農藥,加大生物農藥或易降解農藥的開發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