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江蘇省泰州市農業農村局 225300)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綠色食品強調生產不能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要減少化學投入品的使用,使用低毒、環保投入品,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培育綠色食品,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及加工食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增進消費者健康,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江蘇省泰州市發展綠色食品有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2017年12月,泰州市獲批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成為了泰州市現代農業建設的主旋律。同時,泰州市還以發展大健康產業為依托,推動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此外,2017年5月,中央出臺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江蘇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在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建設和大健康產業的引導帶動下,泰州市綠色食品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效,但也遇到了發展瓶頸。為此,筆者擬對泰州市綠色食品的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推進措施,以期促進泰州市綠色食品和大健康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2018年,泰州市調整了“三品一標”工作推進機制,圍繞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比例,著力推進了本市綠色食品高質量發展。截至2019年3月底,泰州市創建了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總面積為5.93×104hm2;創建了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期)15個,總面積為2.27×104hm2;全市獲得的綠色食品有效認證數達305個;在綠色優質農產品中,種植業所占比重為74.5%,居江蘇省首位。
目前,泰州市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產品主要有大米、面粉、蔬菜、食用菌、葡萄、大閘蟹等。其中,大米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主要企業有興化市糧食加工園區的賢人米業、祥興米業、四季香米業、光明天成米業等;面粉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主要有泰興農產品加工園區的宇宸面粉;大閘蟹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主要有興化河蟹行業的紅膏大閘蟹、板橋大閘蟹、亦鮮大閘蟹、金香來大閘蟹等。上述企業,經農業部門業務指導和認證現場檢查,對其在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監管、基地建設管理上進行了嚴格管控,企業形象、管理素質、產品質量均獲得了全面提升。
隨著農產品高端消費的不斷增長,政府對農業綠色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綠色食品發展既面臨更多的機遇,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從泰州市實際情況來看,綠色食品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1)供給側的條件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泰州市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組織化、產業化程度不高,相當一部分農業企業有品牌經營意識,但缺乏品牌運營手段,生產、質量的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的持續性、嚴謹性和科學性。同時,還有部分企業仍以追求最大化的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對產品的品牌和質量不夠重視,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意愿不強,認為只要保證不出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就可以了。(2)需求側安全消費、科學消費、綠色消費的行為需要更多引導。目前,社會公眾對綠色食品的認知度不高,消費綠色食品的忠誠度較脆弱、黏性不強,雖然不少消費者表示愿意購買綠色食品,但基于對綠色食品缺少信任度,在實際選擇時仍被價格、外觀等更為直觀的表象所左右,綠色食品優質、優價機制難以穩定形成。(3)市場優勢不明顯。由于政府對綠色食品公共品牌的宣傳和維護力度不夠,對生產者、消費者的引導不夠,綠色食品進入市場后的優勢并不明顯,易與普通產品混淆,未能形成穩定的高端農產品銷售市場平臺和渠道。
(1)重點宣傳綠色食品公共品牌,綜合利用電視、報紙、微信平臺等媒體資源,普及綠色食品的概念、理念及相關知識。(2)面向農業企業人員、基層監管和科技推廣人員,開展業務培訓,解讀綠色食品,傳播綠色發展理念。(3)制作綠色食品宣傳品,如手提袋、書簽、太陽帽、廚用圍裙、畫冊等,且廣泛發放,增加傳播范圍。(4)組織舉辦泰州市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綠色優質農產品推介會、綠色食品宣傳進社區(進超市、進廣場)等活動,提升綠色食品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首先,各市(區)、鄉鎮要制定細化的獎補政策,對綠色食品新申報獲證、續展獲證的企業予以獎補,同時在企業評優、品牌推薦評選、農業項目評審、誠信評級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強化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其次,各市(區)、鄉鎮在制定農業規劃、園區規劃、年度發展計劃,以及研究確定政府綜合績效考核指標時,應將綠色食品發展納入目標任務,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最后,要積極引導各鄉鎮在“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上加大投入,積極開展綠色食品申報認證及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申報創建工作,確保到2020年泰州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比重達70%以上。
各級農技推廣機構應將綠色食品生產的標準、準則、技術作為推廣的重要內容,指導、引導廣大生產者應用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生態健康養殖等技術。對管理、技術基礎較好的農業企業,綠色食品工作機構及農業服務機構要重點培育、加強輔導;并引導企業加強制度、標準、質控體系建設,優化產地環境,推行全程質量控制,提高產品品質。
對新申報、續展綠色食品的企業,各市(縣)的綠色食品工作機構應認真指導并嚴格檢查審核,保障綠色食品企業及其產品的高水準。對已獲證的綠色食品,應建立綠色食品專項監督抽檢機制和現場監督檢查機制,確保獲證企業接受市級專項檢查3年內不少于1次,縣級專項檢查每年不少于1次。對查出有違法行為的企業,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對已獲證及計劃申報綠色食品的企業,應按照江蘇省關于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接入國家和江蘇省農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產品可召回,塑造綠色食品優質、安全和對消費者負責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