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各個領域中都充斥著互聯網的身影,農業也不例外。將互聯網與農業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必然能夠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基于此,加強對“互聯網+”背景下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優化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每天都會充斥著大量的信息,關于食品安全的報道時有發生,不僅威脅著人民生命健康,同時關系到社會穩定、農產品銷售以及農民收入等。首先,通過“互聯網+”優化農業技術推廣,能夠強化對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監督工作,對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能維護農產品市場的穩定。其次,在“互聯網+”模式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更加深入,農民能夠更好地掌握與運用新型農業技術,有利于農業產量的增加,提升農民收入,提升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在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包括推廣經費不足、推廣人員水平差、農民接受能力弱,加上推廣渠道不夠通暢,影響到農業技術推廣成果,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研究成果無法落實。將“互聯網+”運用到農業技術推廣中,對于提升推廣工作效果至關重要,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中國農業發展的幾千年中,農業技術的傳承都是在田間地頭發生,通過農民一代一代相傳下來,具有手把手傳授技術要點的特點。盡管這種手把手教的方式,能夠保證農業技術傳授到位,讓農民更好地接受農業技術,并付諸實施,但新時期,這種推廣模式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導致推廣工作效率明顯偏低。而借助于“互聯網+”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將農業生產技術示范錄制成視頻,然后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在網絡中進行高效傳播。通過這種模式,消除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節約了推廣人員大量的時間,有利于農民更快地掌握農業生產技術。同時,示范視頻可以多次重復觀看,能夠進行多次揣摩,從而領會技術要點,提升自我農業技術水平。
在傳統農業技術研究中,主要是根據推廣人員在工作中搜集到農民所想、農業發展現狀等,開發試驗田,將試驗成功的農業技術向農民進行推廣。但這一過程中涉及的環節眾多,導致科研與推廣之間存在較長的距離。而通過“互聯網+”模式,能夠大大縮短農業技術科研與農業發展需求的距離,能夠更好地搜集農民生產需求、農業發展需求等觀點,促進農業技術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實踐生產力。
在傳統的農業試驗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進行一點一滴的詳細記錄與分析,才能得到有價值的報告。而通過網絡技術,能夠利用計算機進行相關數據的記錄和分析,將這些數據傳輸到網絡中,能夠更加直觀地展示到農民眼前。通過這種全程跟蹤試驗的方式,能夠提升農業試驗工作質量,提升農業技術研究水平,為農民農業生產提供更多具有價值的數據,提升農業生產水平。
互聯網具有共享性、互通性以及實時性的特征,正是由于互聯網的存在,將人們都緊密地聯系起來,縮短了溝通的距離,讓溝通更加便利。通過“互聯網+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各地方可以成立農業技術推廣網站、論壇等,農民朋友可以通過網站留言、線上溝通等方式,與農業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實時溝通,隨時咨詢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提升了農業技術推廣的實時性。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互聯網+”背景下,各領域對互聯網的運用都十分廣泛,將其運用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有利于提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效率,實現農業技術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動我國農村經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