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縣地處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北岸,豫魯兩省交界處,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濮陽縣轄20個鄉鎮,1004個行政村,土地面積1380 km2,耕地面積 8.85 萬 hm2,人口108.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3.9 萬人,占總人口的 84.6%。全縣沿黃灘區涉及7個鄉鎮,340個行政村,人口15.8萬人,耕地面積12.25萬hm2。濮陽縣的地形和氣候特征,決定了適宜畜牧業產業的發展。
堅持生態、優質、特色、規模、效益、標準化的原則。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科技支撐,創新驅動;適度規模,種養平衡。堅持產業融合,集約高效。堅持“種植養殖+集約經營”,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實現飼料獸藥、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與銷售一體化,并且讓畜牧業與互聯網和各類新型服務業態有機結合,鼓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同時,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畜牧業協調發展。
1.肉羊產業空間布局。一是養殖基地。基地主要分布在梨園鄉、王稱固鎮、徐鎮、習城鄉、郎中鄉、慶祖鎮等。二是加工基地。依托濮陽匯源羊業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羊生產能力達150萬只的羊生產線,拉長產業鏈條。
2.生豬產業空間布局。一是養殖基地。基地主要分布在清河頭、魯河鄉、胡狀鄉、八公橋鎮、郎中鄉5個鄉,以及濮渠路沿線子岸鄉、五星鄉、慶祖鎮、海通鄉、渠村5個鄉鎮。二是加工基地。依托濮陽光源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區改造和生豬大縣項目建設,推廣養殖技術,同時,發展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形成生豬產業鏈;建設1~2個年屠宰量在50萬頭生豬的屠宰加工場,拉長產業鏈條。
3.肉牛產業空間布局。一是養殖基地。基地主要分布在魯河鄉、徐鎮、五星鄉、慶祖鎮、柳屯鎮和黃河灘區養殖帶,加快肉牛品種改良的基地建設,提高現代肉牛產業優勢集聚區,發展存欄能繁母牛5頭以上的養殖戶2000個,年出欄量50頭以上的肉牛育肥戶150個,出欄量500頭以上的肉牛育肥場區5個,出欄量6000頭以上的肉牛育肥場區1個。二是加工基地。依托濮陽縣盛圣牧業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加工為重點,大力發展肉牛屠宰精深加工。
4.奶牛產業空間布局。一是養殖基地。基地主要分布在胡狀、清河頭鄉、魯河鄉、子岸鄉、五星鄉和黃河灘區奶業養殖帶,發展專業化奶牛場及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增加養殖規模,并且建設現代奶業優勢集聚區。二是加工基地。依托裕康、龍盛、有道等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引領奶業產業加快發展。
積極培育大型農業龍頭企業,注重優化投資環境,落實扶持政策,重點圍繞畜牧業加工產業,打造知名品牌作為壯大企業實力的生命線來抓。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特色農產品,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資,培育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精品,精裝上市。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申報農產品名牌、馳名商標、原產地保護,挖掘培育本地品牌,不斷提升濮陽縣農業龍頭企業的知名度和產品市場競爭力。
大力發展集約化養殖,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重點支持龍盛綠色奶業有限公司、光源畜牧發展有限公司、金源養殖有限公司、金海洋養殖有限公司、盛圣牧業有限公司及與龍頭加工企業具有緊密利益聯建關系的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畜牧業規模養殖數量提高,同時提高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
按照綠色畜牧業的標準,減少養殖量,加強環境控制,鼓勵自然傳統養殖法,提高“三品一標”水平,真正實現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的高效利用。結合養殖糞污治理大力支持“秸稈過腹還田”項目建設,實現畜禽糞便的資源化(生產沼氣,沼氣發電)、無害化(生物發酵生產有機肥)綜合處理利用。整合農業開發項目,使秸稈“變廢為寶”,種養雙獲利,農民持續增收,使畜禽糞便“化害為利”,生態良好,農業可持續發展,形成“糧→草→畜→糞→肥→田→有機農產品”的生態農業良性循環。
重點扶持濮陽匯源羊業有限公司、濮陽縣八公橋鎮龐占養殖專業合作社、濮陽縣光源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種養企業流轉土地0.33萬hm2用于畜牧業飼草種植和飼料加工。
進一步拉長和完善產業鏈條,提高畜牧業產品深加工附加值。重點扶持畜牧業屠宰加工生產線和冷庫項目建設,增加其屠宰加工能力和冷凍冷藏能力。
重點支持建設規模化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在生產上服務于整個畜牧產業的生產加工企業,與各個生產企業之間配套世界領先的自動傳送系統,直接在中心完成條碼錄入、進庫、上架、打包、待裝車、發貨等工作,實現生產、儲存、分裝、配送一體化。并以龍頭加工企業加工的產品為網絡流通對象,建立健全“互聯網+”流通平臺和市場營銷體系,確保畜牧產品快速流通,以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總體效益。
濮陽縣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畜牧產業)投資分類共分為6個方面,分別為加強標準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優良品種繁育和技術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畜牧業模式建設、畜業飼草飼料生產加工基地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經營體系、現代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商貿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濮陽縣優勢特色產業規劃投資周期共分為3期。2019—2021年主要建設分別為:加強標準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優良品種繁育和技術推廣、綠色低碳循環畜牧業模式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經營體系、現代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商貿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1.加強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含羊、豬、牛舍、飼草飼料收儲加工、水、電、路、防疫及環境治理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和完善的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
2.加快優良品種繁育和推廣。主要建設羊、豬、牛舍和加工設備。
3.綠色低碳循環畜牧業模式。主要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大型沼氣、有機肥生產、農業廢棄物綜合處理、大型青儲池、儲草棚、沼氣池建設和有機肥生產加工等設施設備。
4.畜業飼草飼料生產加工基地。主要建設內容包含建設牧草和飼料玉米種植基地基礎設施,補貼其種子和收割、粉碎、運輸、儲存、加工機械設施設備,迅速擴大飼草飼料生產規模和產能,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
5.農產品深加工能力建設。主要建設加工車間、批發市場等。
6.加強現代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商貿市場服務體系。加工廠房、倉儲、年加工15萬t生產線等加工設備和凍庫、保鮮庫以及常溫庫等,圍繞冷鏈物流中心建設10條畜牧業產品加工生產線。
該項目建設利用了濮陽縣的特點,有效地將現有資源轉變為市場和產品,帶動當地主導產業,建立起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協作密切的農業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和效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促進農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
濮陽縣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以農產品加工為主攻方向,培育龍頭企業,建造加工體系,通過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來擴充縣域經濟總量,邁出由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的關鍵一步。濮陽縣農業特色產業規劃,可以提升農產品生產主體組織化、規模化,提高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大力發展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龍頭企業,減少流通環節,延長產業鏈條。
要保護和提高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質量、高效、生態、安全等。發展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模式來擴寬農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間,使農民增收。大力發展以肉產品加工為主、勞動密集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農產品加工生產力度,提高農業附加值,安排農民就業。
本規劃主要為畜牧養殖和加工。養殖主要污染源涉及家畜糞尿、尸體、墊料、污水、垃圾、畜產品加工廢棄物及孵化廢棄物等。加工對環境造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臭氣、生產污水和畜禽糞便及病死畜尸體。
1.主要污染源、污染物。項目污染源主要為畜牧臭氣、畜牧生產污水和畜禽糞便及病死畜尸體。
2.治理措施。生產污水和畜禽糞便。畜禽養殖場糞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綜合利用和處理達標排放兩大類。綜合利用是生物質能多層次利用、建設生態農業和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好途徑,即固液分離-厭氧消化-好氧處理,持續降低飼料中的礦物質和粗蛋白,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氮和礦物質含量,減少環境污染。
1.主要污染物。生產過程排放的惡臭氣體,糞便,機械設備產生的噪聲,屠宰廢棄物,生活污水和屠宰廢水。
2.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對于以上問題,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廢氣。畜禽養殖處理放入鍋爐排放的煙塵,經過除塵處理達標后直接排放。 惡臭氣體主要是畜禽的糞便,企業可單獨設置糞便存儲間,地面可采取防滲措施,可在廠區周邊種植抗污能力強的植被,從而凈化空氣、減少惡臭。惡臭污染物排放控制應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二是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屠宰廢水,污水中含有血(可加工)、絨毛、糞便等污染物,污水集中排放到廠內污水處理車間進行處理,污水處理車間已通過環保部門的評估認定,污水處理后執行《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457-92)中二級排放標準的要求。三是廢物。主要為屠宰產生的廢棄物,設置專門的暫存場地,暫存場地采取防滲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集中綜合利用。四是廢渣。主要為畜禽處理鍋爐爐渣,可在項目區內設置一定的場地集中收集,定期運往廠外綜合利用,可二次利用作為建筑材料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