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華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扦插育苗繁殖是將植物的一部分營養器官(如莖、葉、芽等),插在土壤、沙子或其他基質中,通過控制相關的條件,使之長成新植株的方法。扦插也叫無性繁殖,它遺傳性極強,使優良品種的特性得到遺傳、保存,廣泛采用在苗木繁育上。植物的插穗能否生根及生根快慢與植株本身的遺傳特性及插條條件有很大關系,同時受外界環境條件影響較大,具體表現在:
插穗的生根能力由于母株的種類、品種遺傳特性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根據生根的難易,可分成三類:
1.1.1 易生根類
插穗扦插后,不用特殊管理,在很短時間內便能生出大量根系。
1.1.2 較難生根類
扦插后,較長時間才能生根,對管理、技術水平要求較高,扦插時,最好用藥物處理。
1.1.3 極難生根類
扦插后不能生根或生根困難,一般不用扦插繁殖。
插穗的生根能力和母株的年齡成反比,母株年齡越大,生根能力越差,一般枝齡1~2年比多年生枝容易,嫩枝比硬枝扦插生根容易。
在同一母枝上所取插穗由于部位不同生根速度也有差異,一般以基部和中部為佳。
由于枝條在母株的位置不同,其營養狀況有一定差異,如陽面枝條接受陽光多,生長較健壯,營養豐富,充實度好,因而扦插的成苗率高。萌蘗枝比上部枝條好,因其從根部直接吸收營養,其年齡又小,有利于扦插成活。
扦插生根所需要的外部環境條件主要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其中土壤溫度最為重要,其次是光照、基質等。
溫度對扦插生根影響最大,溫度適宜時生根迅速。大部分的扦插適溫是20℃~25℃。如溫度超過25℃,插穗在形成愈傷組織前,傷口處容易腐爛、發霉。所以在盛夏進行嫩枝扦插時,一般成活率較低,最好不要進行扦插。
土壤溫度是保證扦插成活的關鍵。如果氣溫大大超過土溫,就會出現假活現象,腋芽或頂芽就會在發根之前萌發,消耗掉枝條內的水分和養分而死掉。
硬枝扦插不需要很高的空氣濕度,因為插條不帶葉片,已經木質化,不易萎蔫,蒸騰量小;而嫩枝扦插則相反,為防止發生凋萎,最大限度的減少插穗的水分蒸騰,常用噴水、迷霧和蒙蓋塑料薄膜的方法,保證扦插床濕度在85%以上。
在露地進行硬枝扦插時,基質一般使用疏松通氣,不含未腐熟的有機質,不含鹽類,并保持一定的濕度。基質不要鋪的太厚,要干凈、顆粒均勻、大小中等。可在含沙量較高的砂壤土中進行。
不論采用哪種材料,事先必須進行消毒。提前1~2天進行,如0.5%高錳酸鉀液加水稀釋噴灑、百菌清1000倍液消毒或通過流水沖洗或日光曝曬的方法來消滅有害病菌,以保證扦插成功。
2.4.1 枝條剪取時間與部位
以清晨選取花后枝最好。花后枝含養分最高且粗壯飽滿、水分充足,傷口易愈合、生根,成活率比其他時間要高。
2.4.2 促進插穗生根的方法
機械處理方法:環剝、刻傷、折枝。在生長季節進行。扦插前將枝條進行環剝、折枝,可使養分滯留在枝條中,易成活。
物理方法:加溫促根處理。主要針對早春土溫不足而使用。利用地膜、電熱溫床或利用秸稈發漚生熱提高插條下端生根部位溫度,同時噴水、通風降低上端芽部位溫度,使插穗先發根再發芽。插條基部溫度保持在20℃~28℃。
黃化處理法:主要對不宜生根的枝條使用。在生長初期用黑布或黑色塑料布包住基部,使葉綠素消失,組織黃化。黃化枝在生長1個月左右逐漸變綠時,就可以剪枝扦插。
化學處理方法: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2小時,可顯著提高生根率;也可在5%~8%的蔗糖溶液中浸泡30分鐘,將糖液洗凈后扦插;用濃度為200毫克/升的萘乙酸或100毫克/升的吲哚乙酸浸泡10小時,然后扦插。
插穗經過處理后不僅生根率、生根數,根的粗度、長度顯著提高,而且生根整齊、生根期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