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占榮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 蘭州 730070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立足我省實際,我省大部分深度貧困地區多處于荒漠化、石漠化或深山老林地區,交通不便嚴重制約著他們的經濟發展,加快推進光伏扶貧產業,有利于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深度貧困地區脫真貧、真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產業興旺”被排在五大要求之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產業興旺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和根本之策。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產業扶貧既是促進貧困人口較快增收達標的有效途徑,也是鞏固長期脫貧成果的根本舉措。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實施產業扶貧,能夠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推進產業扶貧,要通過完善相關機制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一是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建立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鼓勵開展股份合作,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可以折價入股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增加貧困戶的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有關財政資金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投入設施農業、養殖、光伏、水電、鄉村旅游等項目形成的資產,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二是推廣訂單幫扶模式,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和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對象共同開發特色產業,依法簽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協議。三是通過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健全科技和人才支撐服務體系、健全市場支撐體系等,完善產業精準扶貧的支撐保障體系。
光伏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2015年確定實施的“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貧困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通過開發太陽能資源、連續25年產生的穩定收益,實現了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相結合。
光伏扶貧是一種以產業化“造血”的扶貧方式,精準扶貧優勢顯著。
光伏扶貧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光照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綠色脫貧方式,有利于“美麗鄉村”建設,有利于“美麗中國”建設。近幾年隨著科技的進步,光伏材料技術成熟,成本下降,為光伏扶貧提供了切入的契機。
光伏扶貧產業一是符合深度貧困地區實際,符合綠色發展要求。開展光伏扶貧相對常規產業扶貧,難度小、見效快、無風險。
二是能確保收益長期穩定。規范的光伏工程可以保障光伏電站25年以上使用壽命。同時,光伏扶貧電站是建在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資產和收益直接到村、到戶,更容易得到貧困戶的支持和認可,是一種精準高效、長期穩定、可復制推廣的電力扶貧模式,能夠實現真脫貧、脫真貧。
三是光伏發電項目享受國家補貼20年,發電過程沒有燃料損耗,項目投運后,后期維護工作量比較小,最重要的一點是所發電量由電網公司全額收購,徹底解決了銷售和回款的問題。項目利潤好計算,錢款發放比較透明,減少被挪用的風險。
四是光伏扶貧項目可大可小,實施靈活簡便,村級電站占地小,投資少,用涉農資金、東西協作資金、定點幫扶資金、社會捐贈資金完全可以實施。同時光伏村級電站能解決村集體沒有收入,也就是“空殼村”的問題。村級電站產權歸村,收益直接到村、到戶,屬于村集體的資產,每年能產生穩定收入。村集體有了收入,就能增強村委會、黨支部在貧困群眾中的威信與為民辦事的能力。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精神、《甘肅省“十三五”光伏扶貧發展規劃》和《2016年甘肅省光伏發電扶貧工程實施方案》,2018年7月16日甘肅省政府頒布了《甘肅省光伏扶貧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這是省委省政府統籌協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和行動。急需全省盡快行動起來,搶抓政策機遇協調部署實施。
《實施細則》規定,光伏扶貧電站的產權歸村集體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貧。光伏扶貧對象為列入國家光伏扶貧實施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扶持深度貧困地區和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項目建設和管理遵循“省級指導、市州協調、縣級負責、政策扶持、技術規范、注重實效”的思路,由縣級政府作為實施主體,按照“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維”五統一的原則實施。
推進光伏扶貧產業,其核心是通過發展光伏扶貧產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穩定、長遠的收入渠道,為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助力。具體要堅持如下工作思路。
一是把握兩個原則。堅持政府引導與群眾自愿相結合的原則。政府負責產業扶貧到戶光伏發電項目的組織、宣傳、實施工作,本著貧困戶自愿的原則,優先選擇積極性高、自愿籌資的貧困戶為項目實施對象。堅持集中安裝與分散安裝相結合的原則。安裝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建設條件和要求進行選戶和選址,確保項目建成后發電效益最大化。
二是堅持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堅持“五比較”。比較家庭經濟,分析收入來源;比較家庭資產,分析消費水平;比較家庭勞力,分析勤勞觀念;比較住房條件,分析生活質量;比較貧困程度,分析致貧原因。第二種方式是堅持“五優先”。生活特別困難,缺勞力致貧的貧困戶優先;無固定收入來源貧困戶優先;農村優撫軍烈屬貧困戶優先;農村獨生子女貧困戶或二女戶貧困戶優先;50歲以上失獨或未生育子女的貧困戶優先。第三種方式是堅持“五不準”。結合貧困戶精準識別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及退休人員家庭不準;享受五保供養待遇的不準;有汽車的家庭不準;有公司或私營企業主的家庭不準;子女或父母有能力但不盡贍養或撫養義務造成生活困難的戶不準。
三是強化四大保障。一是強化資金保障。貧困戶安裝光伏扶貧電站采取財政補貼、享受貼息貸款等方式,切實減輕貧困戶負擔,完善政策資金保障。二是強化技術保障。由安裝企業完成光伏發電設備的供貨、安裝、調試,負責對光伏發電系統運行、管護知識培訓,提高農戶光伏管護效率。三是強化服務保障。由縣供電公司與貧困戶(一般戶)簽訂并網發電合同,負責雙向智能電表安裝,按國家有關規定接入電網,實現安裝、調試、并網發電同步,縣供電公司每月結算上網電量電費,收益全部打入村集體或貧困戶銀行卡中。四是強化組織保障。通過成立光伏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協調解決光伏扶貧項目實施中的重大事項,確保光伏產業扶貧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光伏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創新舉措,能夠有效保障貧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光伏扶貧產業為甘肅省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特別是地處偏僻、資源匱乏地區解決集體經濟“空殼村”問題開辟了新路徑。光伏扶貧產業為甘肅省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破解產業承載能力弱的深層次矛盾培育了新動能,提供了新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