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鵬
中共平涼市委黨校,甘肅 平涼 744000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期農村事業的發展勾勒出宏偉藍圖,也是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近年來,平涼市提出了“黨建統領、‘四化’統籌、交通先行、產業支撐、決戰脫貧、決勝小康,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1]的發展思路。平涼市生態良好,氣候適宜,自然資源豐富,農產品品種多樣,是甘肅省主要農林產品生產基地。平涼市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搶抓鄉村振興戰略優勢,大力發展主導產業,積極探索綠色、開放、創新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農村“三變”改革是全國各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舉措。莊浪縣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采取“公司投資建場、合作社組織生產”模式有效對接扶貧政策,新建百頭以上標準化肉牛養殖場41處,朱店鎮大曹村按照“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方式,堅持純種化繁育、標準化養殖、公司化經營,吸納村集體和農戶以土地、資金及技術入股,參與到“平涼紅牛”養殖產業鏈當中。“莊浪模式”為全市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操作的實踐經驗,其他縣區可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研究“用哪些資源變資產”“用什么資金變股金”“用哪種機制讓農民變股東”,結合“三變”改革解決好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問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從全市農業生產條件和產業發展現狀來看,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生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莊浪縣探索建立的“國有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為全市解決產業扶貧問題闖出了有效路子。這種模式可以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組織成社會化大生產,能夠迅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也可有效承接國家和省上政策,承接運籌的最佳平臺就是國有平臺公司——農業產業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它通過對接銀行和龍頭企業,能夠把商業金融資本和龍頭企業聯接起來,把分散的農民群眾組織起來,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按照“新建一批、引進一批、壯大一批”思路,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主動對接,積極發揮海升現代農業集團示范引領作用,新建引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實施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工程,鼓勵大戶、能人、產業帶頭人領辦專業合作社,健全完善運行管理制度,引導農戶入社聯合發展,力爭專業合作社在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切實解決單打獨斗的現象和“空殼村”問題。積極借鑒靈臺縣上良鎮北張村支書姚軍福創辦的盛豐農牧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牛入股”新模式,帶動普通農戶連片種植、規模飼養。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和精準扶貧政策機遇,打造一批機制靈活、規模集中、技術集約、裝備集成、效益顯著的省級和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引領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實現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各縣區根據各自區域產業發展和生產結構狀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三農’工作隊伍”為方向,利用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新技術應用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品牌意識和抗風險意識。依托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突出“兩后生”、返鄉農民工、致富能人等重點,扶持培養一批產業帶頭人、農業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培養更多鄉土人才,壯大“三農”工作隊伍,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堅強的人才保障。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建立健全財政對農業科技發展資金的穩定增長投入機制。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健全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加大產業新品種和新技術的研發、引進和推廣力度,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機器設備,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和農業科技貢獻率。創新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技術服務平臺;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和效果,加快高效農田節水、牛羊品種改良、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和設施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的集成配套和轉化應用,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中的推動作用。
平涼市作為農業大市要率先在智慧農業上為全市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是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和支持電商企業到農村拓展業務,支持旅游觀光、生態休閑、農業體驗等領域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建立農特產品(平涼牛肉、靜寧蘋果、莊浪粉條、華亭核桃等)網上促銷體系,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和物流體系建設。二是打造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整合涉農信息資源,通過互聯網為農民提供政策指導、市場推廣、科技咨詢、保險辦理等服務。三是培育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園。引導發展智能化、自動化、精準化生產方式,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信息進行遠程采集、實時監測、預警管理,建立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四是推進智慧農村建設,積極支持和鼓勵鄉村應用互聯網技術,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鄉村旅游、民俗經濟、農家樂、養生休閑等農村經濟新業態的發展。[2]
要瞄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基地的需求,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積極實施“大推廣、大示范、大培訓”行動,構建“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科技推廣機制。圍繞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環節和貯存、運輸、服務過程,不斷加大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市場拓展力度,在“平涼紅牛”、“平涼金果”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應用、農產品精細加工包裝等關鍵領域實現新突破,構建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緊密銜接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支撐體系。積極搭建支農信息平臺,建立市、縣兩級信息網絡服務平臺和重點鄉鎮信息網絡服務站點,并逐步向行政村、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延伸,實現城鄉信息資源共享。
積極創新農業融資方式,堅持靠項目融資、靠平臺融資、靠企業融資,通過資本化運作破解資金難題,各縣區要積極搭建各類農業融資平臺,謀劃組建一批融資公司,形成覆蓋各個行業和產業的融資平臺。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放寬準入渠道,破解企業融資難題,通過市場運作、擴大招商引資、激活民間資本增加現代農業投資規模,盡力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強化公共財政保障,全面落實土地出讓收入政策,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搶抓國家持續加大現代農業投入和惠農政策疊加的機遇,積極謀劃、儲備和爭取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有效擴大農業財政投入。對引進簽約的大型項目從稅收、土地、融資、人才以及產業配套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和支持,幫助企業“輕裝上陣”。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綠色新理念統領農業資源保護、生產經營、生態修復、科技研發、市場消費等全過程。[3]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制定完善的產業標準體系,推行標準化生產,持續提升平涼市特色農產品口碑和品質,提高農產品“三品一標”占有率。繼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努力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城市。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實施好雨水收集利用配套、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產業發展循環利用等工程,構建循環農業發展鏈條,切實降低廢棄物排放,引導農民利用畜禽糞污和秸稈積造有機肥,打通種養循環通道,實現生態良性循環,資源合理利用。培育和形成新的綠色生活觀,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城鄉生活方式,實現農村山水田林湖草資源的永續利用。
全市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增強品牌意識和競爭意識,打破區域界限,一個產業一個品牌,抱團做大做強,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品牌優勢和競爭優勢。靜寧蘋果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形成絕對競爭優勢,全市應該按照靜寧蘋果的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主打“靜寧蘋果”品牌,形成以“平涼金果”“靜寧蘋果”為引領,企業自主品牌為補充的果業品牌體系?!捌經黾t牛”是全國唯一注冊的活牛類商標,要集中力量做精做優,加快“平涼紅牛”全國馳名商標創建和“關山紅?!鄙虡俗?,爭取讓“平涼紅?!北M快納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錄。同時,在特色優勢產業重點適宜區之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莊浪土豆粉條、華亭核桃黑木耳要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條件,做大做強,加快商標注冊;靈臺、涇川、崇信和崆峒區要依托皇甫謐中醫養生基地、王母宮——大云寺景區、龍泉寺和千年古槐、崆峒山養生旅游勝地等資源,發展田園生態、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積極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通過新媒體、新技術,多頻次、常態化宣傳推介優勢農產品,積極實施“走出去”營銷戰略,提高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