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英
甘肅省崇信縣水土保持局,甘肅 崇信 744200
崇信縣位于平涼市東部,東靠涇川、靈臺兩縣,西與華亭縣接壤,北連崆峒區,南與陜西省隴縣毗鄰,地處北緯35°1′~35°25′,東經106°50′~107°10′之間。總土地面積850km2,東西寬35km,南北長41.5km。全縣轄4鎮2鄉1個工業集中區,1個城市社區管委會,79個行政村,410個合作社,總人口10.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25萬人,屬省列插花型貧困縣。全縣最高海拔1 728m,在普通的平原縣中屬于比較高的,最低海拔也有1 085m。氣候環境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夏季較濕潤多雨,冬季干旱少雨,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屬暖濕帶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0.7℃,其中極端最高氣溫38.4℃,極端最低氣溫-19.9℃,因此在水土情況中相對良好。崇信縣氣候環境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四季分明,但是,必須要針對南北二塬獨特的氣候特點來進行水土治理,才能取得明顯成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進入新時代,黨中央也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目標,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但是人類仍然面臨著多種矛盾,因此需要繼續加大對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力度,逐漸解決環境惡化問題與人類生存之間的矛盾。目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水生態破壞嚴重,森林被大面積破壞,耕田大量減少,水土流失趨勢日益嚴重,特別是崇信縣小區域性氣候,出現持續高溫干旱,冬春連旱等災害,縣域內群眾生活環境得不到有效改善,所以亟需結合縣域實際及環保督查問題立即解決環境惡化、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等問題,采取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造林綠化等措施來改善水土狀況,確保崇信縣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崇信縣處于黃土高原溝壑區,自然環境較為惡劣,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更加強烈,對綠色山林、清澈水體、清潔空氣和土壤的呼聲越來越高,全縣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水土保持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許多不足,面臨不少挑戰,綜合來講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人為破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進入新時代下,各行各業迅速發展,導致土地承載力加大,因此土地的作用發揮受到了一定影響。在崇信縣大力發展“煤電、草畜、果菜、旅游、木本油料”五大經濟產業的同時,特別是發展國家4A級旅游景區龍泉寺、省級風景名勝區五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唐帽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武康王廟、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多處、聞名遐邇的華夏古槐王、奇特罕見的三異柏等古樹名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到崇信縣旅游。雖然“山水龍泉·養生崇信”旅游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導致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產生大量垃圾,地面垃圾過多超過區域土地凈化能力,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土地的質量,造成水土流失。二是工廠污染。近年來,崇信縣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緊緊圍繞“牛果菜富民、煤電化強縣”這一中心,大力發展工廠礦企業,在這種形式下,各種工廠礦企業也呈現出一種快速發展的狀態,還有更多的企業開始在崇信縣出現,隨著工廠礦企業數量的增多,工業垃圾也越來越多,一方面難以被大自然吸收消化,另外一方面土地受到工業污水及廢棄的影響就變得貧瘠,不利于植被生長,長期就會導致水土流失。三是自然植被減少。隨著經濟社會日益向好,人口劇增,土地開發加劇,地面植被減少,導致水土流失。
要做好崇信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工作首先就要做到走出去,學習借鑒兄弟省、兄弟縣先進經驗與做法,同時,還要根據學習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崇信縣實際,真正將先進經驗與典型做法與崇信實際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特色,這樣才能滿足縣域內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的要求,才能為共筑活力創新法制美麗幸福新崇信提供水土支撐。
在崇信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工作中,需要高度的監督措施,如果不能有效的進行監督,那么就不能保證崇信縣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成效性。一方面要加大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另外一方面要整章建制、修改完善監督制度。這樣一來,進行水土治理的工作人員就會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土保持和治理的監督管理也變得有章可循,有制可遵。
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貫徹水土保持法,嚴格依法保護水土資源,規范約束各類生產建設行為,不斷加強水土保持監管。做好水土保持執法能力建設,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準繩,面對問題直面指出,責令整改,同時充分領會“放管服”的要求,做到監督檢查與指導幫扶相結合,在監督中有指導,在檢查中有服務,認真落實事中事后監管責任,跟緊建設項目源頭防治,介入方案審查階段明確監管要求;跟蹤建設單位,加強對水土保持法律、規范、制度、要求的宣傳,不斷提高社會各行業對水土保持的了解和參與程度,嚴控人為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
要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市水土保持與治理相關政策和投資導向,對水土保持方面的項目,要主要銜接,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的溝通,做好項目調研謀劃,積極論證儲備符合縣情的好項目、大項目。立足縣情實際,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新要求,優化水土流失防治格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建立塬面、溝坡、溝道立體綜合防御體系,全面構建符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
崇信縣的發展過程中,在以后的項目選擇上必須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認真選擇對水土有利的項目,一些污染嚴重的發展項目切不可引入,這樣可以保證水土不會受到發展項目的污染,保持崇信水土安全。同時,還要結合各種水土保持和治理的先進發展理念,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進行水土保持和治理,為崇信縣以后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水土環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