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德措
摘 ?要:以事例為基本教材,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運用多種形式啟發誘導學生獨立思考,對事例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籍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地理;課堂;體會
所謂事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誘導式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它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要求,以事例為基本教材,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運用多種形式啟發誘導學生獨立思考,對事例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籍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由此可見,事例教學法是一種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它有著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因此,進一步認識了解事例教學法,充分發揮其優勢,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現實意義。
1 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
事例教學法在具體實施中,可以有多種形式,既可以進行典型示范引導,又可以進行
逼真模擬訓練;既可以進行個人練習,又可以開展小組討論。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教授《地圖》應用時,避免了一些說教,而是課前準備了《陜西省交通旅游圖》的課件,上課時展示在課堂上,讓學生角色模擬導游、游客,要大家在圖上找出熟悉的兵馬俑、武侯祠、關山草原等地,要求學生辨別它們的相對方向及由學校到該地的行車路線,并簡明扼要介紹這些景點,學生們對這些地名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個爭當小導游。這個事例的運用,使原本較難把握的地圖學習因變得生活形象而易解決,學習目標也就容易實現,突出教學重點,攻破教學難點。
2 生動形象,有利于深化理論學習
事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是從具體上升到抽象,即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研究來探尋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內在規律,從中導出一般的原理、理論,所以比較易懂好記,生動形象,有助于理論學習的進一步深化。例如在《海陸變遷》一節,課本上運用鮮明的彩圖模擬了板塊運動、大陸漂移,我在課堂教授時又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模擬喜馬拉雅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的 Flash動畫,是學生親眼目睹,如此身臨其境。課堂教學趣味、生動、形象,這樣學生對抽象地理理論知識有了直觀形象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3 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事例教學法是以 “行為導向”這樣一種現代教學理論為基礎的現代教學方法。它強調在教學中應將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師生間的互動交往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師生能夠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學生能夠通過反復的練習,舉一反三的探討,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真正被擺到“學習主體”的位置上,他們不會被要求強記內容,但必須開動腦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復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例如,在“中國人口分布不均,能否將人口均勻地向西部遷移”這一問題的分組辯論中,通過小組成員通力合作、相互探討、兩組之間激烈辯論,其間,教師只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事先提供一些資料(劇本),教師的示意沒有傾向性,對兩組正確的觀點都應該積極肯定,這樣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雖然結論沒有唯一答案、標準答案,但采用這一事例教學卻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認識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4 教學評價的民主、科學,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由于事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事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與原方案相違背,也應該予以肯定。因此,可以說事例教學法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有關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的社會新人,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采用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而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統得過死,教師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參考書及標準答案成了學術權威而不可懷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幾乎不敢也沒有信心和意識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新教材給予師生大膽質疑的空間,我在講授求證地球形狀的事例中,問麥哲倫船隊環球旅行的成功就一定能說明地球是球體嗎?學生回答說也可能是橢球體、圓柱體。這一事例的拓展使學生敢于創新、大膽質疑、敢于實踐的能力得以培養和提升。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科學地選用事例教學法,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是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事例教學法只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要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并不是簡單地以一種教法替代另一種教法,而應是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它必須隨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側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