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世界貿易組織(WTO)計劃首次制定數據貿易的國際性規則。《日本經濟新聞》網站3日報道稱,結合將在瑞士召開的達沃斯會議,WTO將召開各國的部長級和事務級官員匯集的非正式會議。最早將在今年年中正式啟動談判,力爭2020年引入新規則。今年1月,已有數十個國家宣布將共同制定相關規則。報道指出,經濟活動的中心正在從貨物和服務向數據轉移,數據貿易的范圍不僅限于貨物和服務的交易,將歐洲設計的新車數據傳輸到中國工廠,之后在日本銷售也算作數據貿易的一種。數據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貿易業務基礎,制定數據規則成為當務之急。根據《日經新聞》的梳理,目前在這一領域,以中國為代表的“數字主權”觀念與日美等國的主張存在一定分歧:中國于2017年制定的《網絡安全法》規定,禁止外國企業把在中國境內收集的客戶信息和當地法人的個人信息數據轉移到境外,而日美等國則主張數據自由轉移。而且,中國要求外國企業要在中國境內設置服務器,必須將在中國收集的數據存儲在中國國內,而日美則主張解除這一限制。日本還提議禁止國家要求企業公開機密信息。目前除中國外,印度和俄羅斯也在推進“云數據”的本地化處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宋國友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WTO開始著手對數據貿易規則進行塑造,反映出WTO本身不愿意由各個國家自行打造數字貿易規則,WTO必須在其中發揮主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看,世貿組織有一種危機感。”“中國和俄羅斯倡議的規則主要是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維護國家主權,確保政府的必要存在和行為能力,”宋國友認為,在制定相關規則的過程中,中國強調數據主權的合理性,要從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出發來主張這一點,要聯合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來為“數據主權”進行呼吁。▲
環球時報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