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維也納戰役不但成功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還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1918年,最后一個哈布斯堡家族皇帝卡爾一世放棄皇位,奧匈帝國解體。如今,部分皇族血統的后裔仍然生存在歐洲廣袤的大地上,續寫他們的故事。

經過幾百年的太平歲月,哈布斯堡王朝慵懶的享樂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人民像愛戴自己的父母一樣,崇拜和敬畏著皇帝與皇后,任何和皇家沾邊的劇院、音樂家、餐廳、甜點、咖啡、花園都環繞著一圈令人向往的耀目的光環。
這樣慢悠悠的生活最適宜柔和溫情的音樂流淌,而觀眾早已在長期的文化生活中歷練出一副苛刻的火眼金睛。能在維也納成為與音樂相關的藝術家是件非常偉大的事情,誰能踏上城堡劇院的舞臺,就能平步青云成為社會上流人物,領受人們的艷羨,成為城市的精神財富。
城堡劇院是歐洲第二古老的劇院,1741年,奧地利大公和國母、匈牙利女王和波西米亞女王—哈布斯堡王朝的瑪麗婭·特蕾莎批奏,同意在皇宮附近空置的宴會大廳內建立皇家劇院。1776年,經女王的兒子—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下令,劇院由宮廷接管。后在1888年,遷至今日所在的環城大道。這條大路由包圍維也納的中世紀古城墻拆除而成,因形似環戒又被稱為戒指路,一路點綴著維也納最重要的歷史建筑和名人雕塑。
除了城堡劇院,維也納另外兩座音樂勝地—國家歌劇院和金色大廳,也坐落在附近。巴洛克建筑風格的國家歌劇院就像一塊敦實的奶油蛋糕,成為環城大道最醒目的地標。1869年,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為歌劇院輝煌開幕,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和茜茜公主攜手出席。到了2015年,《碟中諜5:神秘國度》中《圖蘭朵》一幕,將昔日宮廷劇院的富麗堂皇呈現在大銀幕上,實際的音效制作則在金色大廳完成。與宮廷劇院只上演成名劇作不同,作為維也納音樂協會一部分的金色大廳,采用現代商業運營模式,可供任何音樂愛好者有償使用。

有了音樂又怎么能少了咖啡和美食呢?甜膩味濃的巧克力蛋糕只搭柔滑苦澀的咖啡。維也納的咖啡館自百年來一直堅守著一杯咖啡可坐一天的規矩,在沒有網絡的歲月里,咖啡館里擺放著自維也納發散至歐洲、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報刊雜志。人們只用坐在咖啡館里就能遍覽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新聞,捕獲所有重要的文化藝術成就,并和身邊的伙伴一起熱烈地討論起來。
也許是受到這種氣氛的感染,維也納最著名的兩家咖啡館—薩赫咖啡館和德梅爾咖啡館,為了巧克力蛋糕,即薩赫蛋糕(Sachertorte)的商標權訴諸公堂,最后裁定薩赫咖啡館擁有Sachertorte的名號,而其他家的巧克力蛋糕只能稱作Sacher torte,以空格作為區分。不過距離皇宮更近的德梅爾咖啡館更得皇室青睞,皇室用餐遵守嚴格的宮廷禮儀。皇帝開始用餐,其他人才能開始;當皇帝放下刀叉,所有人也必須結束用餐。那些還沒吃飽的皇室成員,自然要買甜點蛋糕來慰藉自己了。
有一道糕點索性被命名為皇帝松餅(Kaiserschmarrn),做法卻是簡單地將雞蛋、面粉、牛奶做成的金黃色煎餅,加葡萄干、杏仁碎等,灑上一層厚厚的雪白糖霜粉,食用時按喜好配李子醬或蘋果沙司。電影《茜茜公主》里皇帝與茜茜公主曾前往阿爾卑斯山,皇帝松餅即源起于此。據說皇帝走進一戶農家用餐,緊張的主人將家中所有最高檔的食材扔進平底鍋里又煎又烤,做出了皇帝喜愛的松餅,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皇帝與茜茜可并沒有電影中那么羅曼蒂克。

TIPS
航班
奧地利航空開通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到維也納施威夏特國際機場的直達航線,上海始發航班號OS076,返程維也納始發航班號OS075,飛行時間約為10至11個小時,機型為波音777-200。
游客卡
1.維也納通卡
VIENNA PASS
購買方式:可提前在官網(https://www.viennapass.com/)預定后,憑打印件在維也納機場兌換實體卡片。
優惠特色:美泉宮、霍夫堡皇宮、藝術史博物館等60多個景點的門票,走快速通道免排隊,無限次乘坐雙層觀光巴士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于機場往返。
2.維也納城市卡
VIENNA CITY CARD
購買方式:可在機場旅游信息點(開放時間:6:00-23:00)、維也納公交線銷售和信息點(例如:Stephansplatz、Karlsplatz、火車西站)購買。可根據逗留時間選擇24/48/72小時的卡。
優惠特色:210多家博物館、餐廳、音樂會、商店等優惠折扣。該卡分紅、白兩種,紅卡除了享受折扣,還可以免費搭乘公共交通(地鐵、電車、公車),若有隨行兒童(限1名,且15周歲以下),也可免費搭乘。

歷史知識告訴我們,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刺。當我來到維也納,循著茜茜公主的足跡游歷霍夫堡皇宮、阿古斯蒂娜教堂、國會大廈、感恩教堂、嘉布遣會教堂,戰爭始末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亡脈絡才愈加清晰起來。
事實上,電影里那位深情的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并不英俊,他和茜茜公主唯一的兒子魯道夫大公駕薨之謎眾說紛紜。有說他自由開明,有意結束帝制,因而與保守的父親矛盾重重;有說他戀上低賤的男爵夫人為父親不容,最終雙雙自殺身亡;還有說他遺傳了母系纖弱敏感的情感。無論如何,皇太子之死使弗蘭茨皇帝的弟弟卡爾的兒子斐迪南成為皇儲,在他被刺殺之前的1898年,茜茜公主在日內瓦被刺身亡。絕望老邁的皇帝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就此爆發。戰爭結束之日就是奧匈帝國瓦解之時,末代皇帝卡爾一世被放逐,哈布斯堡王朝退出統治了700多年的歷史舞臺。
維也納人對音樂藝術是如此如癡如狂,即使是在一戰后最艱難的歲月里,他們依然互相攙扶著前往裝飾已然褪色的音樂殿堂。劇院因物資匱乏而無法供暖,再沒有明艷的錦衣華服,觀眾們裹著灰暗的大衣聆聽演奏者們傾盡全力的演出,誰知道這是不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場音樂會了呢。
在樸素的嘉布遣會教堂的地下皇家陵寢,伊麗莎白皇后和魯道夫皇太子的靈柩分列在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棺木兩旁,他們一家三口終于在一起了。然而我總是忍不住會想,如果皇太子魯道夫沒有身亡,茜茜就不會遠離令她傷心的皇宮,也許就不會被刺。因為那名只為宣揚無政府主義的意大利刺客原是要刺殺法國王位的窺視者奧爾良公爵,也許魯道夫能讓奧地利平和地過渡到共和國制,或許世界大戰終將打響,但電影里美好的夢幻宮廷不會被這樣打破。在霍夫堡皇宮茜茜博物館里黝黯的一角,陳列著那枚刺進她胸膛的刺客自制刺刀,令人感慨萬千。
但皇家陵寢里最令人震撼的并不是弗蘭茨一家,而是一處空置的位子,鄰近是2011年去世的末代皇儲奧托(卡爾一世的長子),他宣布放棄了皇位才得以依法重返奧地利,他的兩個兒子依然擁有名義上的奧地利大公頭銜。
最后的空位就像是給了窮途末路的王朝一個開放式結局,皇室優雅及尊崇藝術的風尚深入維也納的每一處生活空間。現在,哈布斯堡家族后裔的故事仍然在政商及民間頗受歡迎,說不定在維也納街頭,你已經和某位皇族后人擦肩而過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