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光宇 劉向東
“有事找曉玲”現在已成為大慶油田采油三廠二礦采油203工區工會主席劉曉玲的標簽。在女職工眼里,她是無話不談的“閨蜜”;在男職工面前,她是敢擔當的“女漢子”;在老職工嘴里,她是當之無愧的“好閨女”。她用一言一行踐行著石油人的良好形象,被職工們親切稱為“最親娘家人”。
2008年 5月,37歲的劉曉玲擔任剛剛成立的采油十一隊黨支部書記兼工會主席。作為剛組建隊的女書記,劉曉玲以身作則,和員工們一道奮戰在一線,起早貪晚、摸爬滾打。
2013年秋季的一天,6號計量間集中換閘門會戰。劉曉玲完成好手頭的工作,來到計量間。她二話不說,拿起擦布和笤帚,沖進滿地油水的計量間,與女工們一起收拾起來。滲進設備縫隙里的油是最難擦的,她就摘掉手套,將擦布撕成條,勒進縫隙中,一遍一遍地擦拭。設備下面的油不好擦,她就跪在地上,一塊一塊地清理。劉曉玲雖然從手到腳都是黑黑的油污,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但她掏出相機,拍下了大家會戰的場景。晚上回到家,她顧不上休息,把職工們全力奮戰的事寫成報道,第二天在廠礦網頁上發表出來。
就這樣,劉曉玲的盡職盡責凝聚了全隊職工,更激發了大家感恩企業、回報油田的工作熱情。2011年,建隊剛剛3年的采油十一隊,一舉奪得油田公司金牌采油隊的稱號,并實現了“金牌四連冠”,獲得了油田公司“功勛采油隊”殊榮。
2012年的一天,站上的劉師傅在維修設備時,突然感覺頭暈手腳麻木。劉曉玲得知后,趕忙撥打120,第一時間把劉師傅送到了三廠醫院。檢查結果是腦梗塞,由于送來及時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但要住院治療,劉師傅一下子犯了難。劉曉玲最了解他家的情況,兒子、兒媳在海拉爾工作,小孫子由他和老伴照顧,家里還有80多歲的老父親,這些已經夠老倆口忙活的了,他再住院,這個家可怎么辦?
劉曉玲怕劉師傅著急上火,病情加重,安慰他說:“劉師傅別犯愁,讓老伴照顧家里,這兒有我呢!”午飯時,由于劉師傅一只手麻,另一只手打著吊瓶,劉曉玲就用勺子喂他吃飯。劉師傅不好意思地說:“我這么大個人,哪能讓你喂著吃啊!”劉曉玲真誠地說:“你這不是病了嗎,平時你們工作那么辛苦,現在我來照顧照顧你,這還不是應該的嗎!”劉師傅不再做聲,看著像親人一樣照顧他的工會主席,眼角的淚水流了下來。同病房的病友對他說:“老劉,你可真有福呀,攤上這么個好閨女!”劉師傅哽咽著說:“不光我有福,我們全隊人都有福啊,她不是我閨女,她是我們隊的書記呀!”病友們聽后既敬佩又驚訝。就這樣,劉師傅住院7天,劉曉玲每天上午在醫院做“閨女”,下午回隊里當書記。
2014年,劉曉玲調任采油四隊工作,她為專業化作業區管理開了先河。面對管理模式變化、人員崗位調整引起的思想波動,她采取面對面、心貼心的方式,把員工的心氣兒理順。
青工小夏在作業區方案初步確定時,認為監督崗位投票競選的方式不合理,找到了礦里。小夏是采油技師,曾經在廠技術大賽中獲得過冠軍,技能很過硬。但考慮問題愛鉆牛角尖,再加上一直單身,最近媽媽又得了乳腺癌,他的心情很不好。正好趕上年底報困難補助,劉曉玲就從這里著手,打開了小夏的心扉。原來小夏競聘監督崗是為了能準時上下班,便于照顧媽媽。另外,他覺得自己在這個崗位上更有技術優勢。劉曉玲在為他申報了困難補助的同時,在生活上更加關心他,去醫院看望他的媽媽,并在談心中疏解他的心結。在工作中總是讓他參與重要的工作,并在會上及時給予表揚,充分發揮他的積極性。
多年來,劉曉玲自己也不知道放棄了多少和家人團聚的休息時光,割舍了多少和親人溝通的幸福時段,但卻用體貼入微贏得了員工的心,細心周到換來了大家的愛。“有事找曉玲”已經成了職工們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