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韜 張 婧
西藏大學,西藏 拉薩 850000
本文是西藏大學《依法治藏下的法治政府建設》課題組,組織西藏大學法學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了解拉薩普通市民對法治狀況及政府執法狀況的認知和評價。調查對象包括了普通市民、公安、律師、學生、個體工商戶、公務員等,項目組以不記名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共計發放150份調查問卷,有效回收100份調查問卷。在回收的100份有效問卷中,受訪者性別男女比例為62:38,藏漢比例為35:65.文化程度分布上專科及以上學歷占到69%。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是對于依法治藏背景下拉薩市法治政府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分析,以便為西藏地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提供幫助。
(一)對當前拉薩法治政府建設現狀的總體評價。很好占15%,一般占78%,較差占5%,不了解占2%。總計100分。
2015年,國務院在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法治政府的建設,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個短期的任務,而應該是國家和地方政府長遠的工作目標。由于各地經濟文化水平的差異,目前拉薩市法治政府建設是處在什么階段?對這個問題的回答,1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拉薩的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管是對政府的職能履行、組織領導還是行政決策方面,都滿足了受訪者的需求。另有78%的受訪者認為:拉薩市的法治政府雖有一定的成績但仍有不少問題。滿意率占比93%。從數據統計看,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拉薩法治政府建設尚處于已經起步仍需要進一步發展的階段。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二)對建設法治政府進程中依法行政的狀況,有29%的受訪者認為對本地市政府的態度還是非常滿意的。有59%的受訪者對依法行政持滿意的態度,另外約有12%的受訪者持一般態度。
從以上數據看,絕大多數受訪者對目前拉薩市政府的依法行政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接近三成的受訪者選擇了非常滿意,超過六成的受訪者選擇滿意,二者相加接近九成。這是很值得人鼓舞的判斷,反映出拉薩市政府已經按照法治政府建設要求在依法行政,行政規范化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訪者對政府行政工作的依法守法給予了肯定。原因是拉薩市政府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嚴格推進了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同時也應看到,雖有接近九成的受訪者對政府依法行政表現持滿意態度,但還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三)政府信息公開方面,有16%的受訪者認為滿意,有7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信息公開方面做的一般,尚有6%的受訪者對政府信息公開持不了解的態度。
從以上統計數據看,接近七成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做的一般。李克強總理曾說過信息公開透明是政府公平公正施政的前提和保障。一定要堅持一個原則:公開是常態、不公開是例外。政府信息公開是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是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從受訪者的反饋信息來看,目前拉薩市政府關于信息公開做的還不夠充分。政府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時刻將自己當作是人民的服務者,就會時刻想著向人民匯報。
(四)政府在化解矛盾、爭議解決方面,有20%的受訪者認為好,有5%的受訪者認為差,75%的受訪者認為一般。
法治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當事人的訴求。但為什么有近七成半的人認為政府在解決糾紛方面表現一般呢?人們普遍地認為解決矛盾的主要方式是通過訴訟、私力救濟的方式解決。進行行政復議的較少,并且在解決矛盾的方式上沒有創新,時效性、便利性較差。另外在受訪者中約有40%的受訪者在遇到矛盾時選擇用信訪的方式來解決矛盾。這是一種怪現象,有悖法治原則。從法治的構建理念上來說,任何矛盾和糾紛,主要且應當通過有效的法律途徑進行化解、調和。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信訪不信法的現象大量存在。政府應在這方面進行正確引導,杜絕惡意信訪事件頻發。
(五)政府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方面,69%的受訪者認為政府的法治宣傳工作一般,15%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另有9%的受訪者認為好,5%的受訪者非常好,尚有2%的受訪者認為不了解。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政府在法治建設進程中關于法治宣傳方面所作的工作尚不夠,僅有14%的受訪者對目前政府法治宣傳持滿意的態度。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這幾年來,雖然各界加大了法治宣傳的力度,但社會上總體法治觀念仍然不足,守法意識不強,人治觀念的影響還有市場。所以自治區仍應加強法律教育宣傳,通過多層次、強深度、廣范圍法治宣傳開展合理有效的政府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六)關于政府重大決策是否聽取公眾意見方面,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時基本都聽取公眾意見,56%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偶爾會聽取,23%的受訪者認為從來沒有聽取,14%的受訪者認為不知道。
從以上數據中,反映出一個很是令人失望的現象,僅僅有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時會聽取公眾意見,93%的受訪者都認為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時偶爾或者不聽取,這反映了民眾對政府此項工作的不滿意。聽取公眾意見是來自于毛澤東思想中的“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的重要思想,是我黨保持先進性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建設法治政府,建設一個先進的現代化的法治政府,應當遵循“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這一先進理論,使人民真正的參與到政府、社會的建設中來。
(七)當地執法人員的素質方面,28%的受訪者認為好,19%的受訪者認為很好,51%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另有2%的受訪者很差。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公眾對當地執法人員的素質不是很滿意,47%的受訪者認為執法人員的執法態度是好的,51%的受訪者還是認為執法人員的態度一般。執法人員是政府行政工作中直接接觸民眾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政府的代言人。在政府法治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要求在執法方式、執法責任、執法程序方面加強對執法人員素質的培養。雖然在培養執法人員素質方面,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績,但真正實現法治政府,執法人員素質的提高工作還需繼續推進。
(八)執法效果方面,約有59%的受訪者認為行政機關在查處違法行為效果好,25%的受訪者認為一般,6%的受訪者認為執法效果很差,10%的受訪者認為執法效果非常好。
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執法效果在民眾中的滿意度還是令人滿意的。69%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查處違法行為效果上還是比較好的,僅有6%的受訪者認為執法效果沒有達到理想程度。行政執法的效果是指案件當事人對執法效果的接受程度、社會公眾對執法效果的接受程度,以及執法結果對社會公共價值、社會導向產生的影響,包含有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兩部分。行政執法行為是行政行為是否正當運行的關鍵和重要評價標準,同時也決定著行政執法制度整體效能的發揮。政府效果的好壞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政執法人員片面追求社會效果而忽視法律效果;二是行政執法人員忽視法治而習慣之前的人治的官本位思維;三是習慣原有的官本位思想而忽視人性化的追求。目前,市政府在行政執法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但是我們尚需要繼續加大行政執法工作,加大對執法效果的監督機制。
(九)政府辦事便民方面,76%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辦事方便程度好,18%的受訪者認為非常好,6%的受訪者認為一般。
針對此項調查的數據顯示,民眾對政府辦事便民方面還是非常滿意的,約有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認為在行政機關辦事方便的程度好,另外有4%的受訪者認為在政府機關辦事方便程度一般。法治政府建設首先就是要轉變以前官本位的觀念,給當事人提供便利,盡可能的減少當事人在行政行為中的各項成本投入,節約當事人的時間和精力。便民需要行政機關積極履行自身所擔負的職責義務來為公民提供服務,以主動的地位為公民提供服務,盡最大可能使得公民在有著獲服務需求時感受到行政機關辦事的效率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目前拉薩市政府辦事方便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由于我國行政機關固有的權力較集中,自主決定的權力較小,特別是部分領導不愿擔當,對于一項具體問題都需要層層請示和匯報,所以,法治政府建設需要關注如何進一步提高便民效率。
(十)關于當前法治政府建設中存在的問題,56%的受訪者目前在政務公開、行政決策不科學不民主、化解矛盾糾紛不依法進行方面問題;24%的受訪者認為在政府領導不依法行政、政府管的太多,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社會組織、公民的作用存在不足,另有20%的受訪者認為在行政執法人員執法不嚴格不規范存在問題。
應該講不同的社會主體因為對政府法治建設的需求存在不同,對于社會事務參與程度的不同,導致不同主體看到的法治政府建設中問題也是有差別的,但總的來講,確實是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值得政府和決策者去深思并探討。
(十一)關于當前制約法治政府建設的因素方面,35%的受訪者目前在公務員法律意識不強、運用法治方式能力不高,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方面存在不足;23%的受訪者認為在政績考核過分追求GDP,對行政機關極其工作人員的監督制約問責不到位、不夠有力;還有29%的受訪者認為是依法行政的社會氛圍不好,公眾依法辦事和直接守法的意識不強;13%的受訪者人認為目前拉薩市的經濟社會不發達是制約政府法治建設的主要因素。
(十二)關于當前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應當從哪些方面做好工作,有37%的受訪者認為應該轉變政府職能,改革行政體制,簡政放權和建立科學民主依法的行政決策方面加強工作;3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規范行政執法、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服務意識和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和問責;3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提高立法質量和監督方面政府要加大工作投入。
根據以上的調查數據分析,拉薩市作為西藏首府,按照習總書記和黨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在地方法治政府建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于依法行政、執法效果、便民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群眾的認可,同時群眾希望在政務公開、行政決策科學民主上進一步做文章;強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服務意識。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拓寬群眾參與的途徑和方式。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正確解決和化解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