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夢茹
西北民族大學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124
伴隨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口紅利消失,人口老齡化,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家政服務業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行業細分日益深化,與新技術新模式的結合日益緊密,進入居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步伐日益加快。家政服務業正在發展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調結構、穩增長、促就業、優民生”的新生態。目前,每個中國年輕人平均需要供養2個老人,而“互聯網+”的社會環境促使他們的生活壓力更大。家政服務成為緩解他們壓力的助手。家政服務市場正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不斷被擴大。
據中國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營業收入達到4400億元,2015-2017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5.9%。據中國商務部測算,2016年,中國家政服務業企業有66萬家,中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2542萬人。從家政服務企業規模看,大部分企業營業額在50萬元左右,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年營業額已達1000萬元以上。盡管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十分迅猛,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當然,社會上也存在眾多未經注冊登記的以人際關系為媒介的家政服務點,絕大多數存在于城市城郊處或小城市或偏遠地區,也是各種事件多發生的區域。可以看出,家政服務行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并且極有可能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完成從單一服務行業向綜合性產業轉化,成為中國沖擊人口紅利消失的利劍。面臨這樣的產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嚴峻問題。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各地區根據其經濟發展對家政服務人員的要求也存在極大差別。目前市場上的家政服務人員以女性居多、年齡偏大、整體缺乏專業的技能培訓,致使家政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家政服務行業發展迅猛,多數的家政公司規模較小,對服務人員的招聘、篩選管理缺乏體系、有效供給不足、行業發展不規范、群眾滿意度不高,因家政公司自身參差不齊難以形成自我監管的行業標準。而本身從事于家政服務的人員因行業進入門檻低,流動性也較強,更多將家政服務作為臨時性工作。
2012年12月18日,商務部公布《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對如何規制管理家政服務行業提出了基本要求,將一些道德規范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成為強制性規定。并未細化誰來監管治理、監督檢查標準等。而很多地方也未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現狀細化此辦法,使其束之高閣難以解決實際性問題。之后頒布的《家政服務母嬰生活護理服務質量規范》、《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也都是針對某一突出問題的針對性規范。民事法律規定可以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賠償問題,但家政服務行業又具有一定的不平等的性質。
“釜底抽薪”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需要探究其本質、從源頭出發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而現行的行政法規均是規范一些強制性程序性的方面,并不能解決家政服務行業的無序競爭現象,服務人員不安心、消費者不放心的現象。毫無疑問的是,家政從業者與雇主之間的法律關系和家政服務行業在家政行業中的存在都是合乎法律的,完全符合法律的規定和現如今的社會發展需要,但是在其中也存在多個法律問題,包括:家政服務人員與家政公司之間的勞務關系與人力來源;家政公司是否可以為本公司的家政服務人員向雇主進行擔保;家政服務人員在被雇傭期間如做了惡意去危害雇主權益的行為的擔責;家政服務人員在被雇傭期間對服務對象的權益損害的行為的歸責等。家政服務行業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還存在著相應的隱患,因此,經家政行業引發的家政服務行業的質量與保障的法律研究尤為重要。故針對家政行業中的家政服務行業的服務質量問題進行必要的社會研究。通過研究,了解在家政服務行業這一家政項目中的相關隱患與風險。能夠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提高,為解決家政服務人員個人能力素養以及家政服務行業能否為雇主更好的提供服務提供新思路、進行新準備。更好的通過法律角度,盡可能的去維護被雇傭方與雇傭方雙方的合法權益,以促進家政行業以至于服務業更好更全面的發展。在調查家政服務行業帶來的法律問題提出法律建議的同時明確監管責任,能為其今后發展從法律視角提出更加專業的建議,促進社會服務行業的繁榮發展。從家政服務行業以小見大,調查家政行業在社會服務業中的發展,明確認識家政服務行業存在的法律隱患、調查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法律建議,為家政行業中存在的由服務質量所引發的各類問題提供借鑒意義。家政服務行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支柱性產業,為保障其發展勢頭,當前立法規范和約束家政服務行業已經是十分必要的。
其一,家政服務人員需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職業不分高低,僅是承擔不同的社會分工。現在市場上也越來越要求更高質量的家政服務人員。其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要求人們成為復合型精細化人才,為順應需求,家政服務人員應該自行提高自身素質,充足自身才能不被市場所拋棄,進而選擇市場。其三、服務人員本身處于不平等地位,更應當守法、知法、懂法、用法,面對不公平待遇想到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利益。其四、自我規范、由小及大,積極推動建立行業協會。
其一、家政公司遵守法律法規規定,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為其進言獻策。良好的市場氛圍公司才會有良性的長期發展。其二、家政公司選取從業人員是否有明文標準;對從業人員是否有定期考核等問題都是需要家政公司進行完善的。其三、統一定期對家政人員進行培訓,內部建立家政服務人員的個人信息與數據。一方面、便于管理人員及發生事故進行責任認定等問題,提高市場對其認同度,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從自身推動行業提高標準,促使相關規定的完善。其四、家政公司積極完善自身建設,以《家政服務機構等級劃分及評定》作為自身建設的基礎工程,在政府的監督管理中提高市場競爭力。
其一、選擇正規的家政公司,檢查該公司證件是否齊全、是否有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營業許可證,從自身抑制市場的不良現象。其二、要有法律意識,與家政公司簽訂書面合同,盡量詳細約定家政服務的時間、地點、標準等事宜,明確各項違約責任,以避免糾紛。其三、不扣押或拖欠家政服務員的工資,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遵守法律,不侵害他人權益。平等對待家政服務人員,保證家政服務員的休息時間。發生沖突時,采取正確的處理方式。其四、積極參與行業協會、政府部門召開的座談會議進言獻策。
其一、召開聽證會聽取多方建議,加快推進家政服務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做到有法所依。同時各地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相關配套標準。其二、明確各級主管部門的權力,加大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政府部門聯合有關協會做到即時監管、定期檢查。其三、服務市場費用夠高,以家庭為單位難以支付,必然造成市場難以發展,政府發揮調節機制、引導、扶持行業的發展。在監管市場的同時為市場持續注入活力。
誠然,建立和完善家政服務行業的法律規定非一朝而成,以目前經濟發展現狀需要建立什么樣的行業標準、如何平衡各地區的差異、如何推動家政服務行業進一步發展等問題都需要時間探索。正是如此,才更要注重合作共贏,政府更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征求多方主體的意見,科學合理地進行相關政策和制度的設計。社會各方也因積極參與,使其既符合平衡多方利益的現實需要,又能避免難以落實操作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