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婷
安陽師范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通常的教科書上一般會把無單放貨作如下定義:無單放貨,是海上貨物運輸的承運人或其代理人,未經查驗和收取正本提單,而將提單項下貨物交付他人的行為[1]。無單放貨關系涉及三方利益主體,包括正本提單的合法持有人(即提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人,因為提單具有所有權憑證的性質)、無單放貨人以及無單提貨人。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多的對無單放貨的定義都將責任矛頭指向承運人,當然必須明確的是無論是國際貿易、航運實踐的需要還是我國《海商法》的規定,如果承運人或船東簽發了提單,承運人便具有將貨物安全運輸到目的港并憑正本提單交付貨物的法定義務,這是任何時候都應當遵循的原則,否則因無單放貨所帶來的違約或者侵權責任就應由承運人承擔。但筆者認為可以承運人主觀視角來將善意的承運人無單放貨和惡意的承運人無單放貨加以區分,因為雖二者都應當承擔無單放貨的責任,但責任主體的主觀方面和對待其之態度應有所區別,故需區分定義無單放貨。可對無單放貨作如下理解:1.惡意承運人下的無單放貨——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受雇人、實際承運人)未將貨物交給正本提單所有人,而與無正本提單人惡意共同侵犯提單所有人的合法權益,也違反合同約定,需承擔違約或者共同侵權責任。2.善意承運人下的無單放貨——由于船舶周轉與提單流轉的時間差而導致的,當船舶到達目的港時提貨人未取得正本提單,為了不增加不必要的港口費用以及港口疏港等原因,承運人善意的接受無正本提單提貨人的保函(或沒有保函)并交付貨物。
無單放貨產生的原因有:1.船舶周轉與提單流轉的時間差,即船舶、周轉運輸過程快而提單流轉慢,導致船舶到達目的港時正本提單還未到收貨人手中,此情況多出現在裝卸港之間的距離相對較短、技術進步帶來的船舶運輸速度的提升或提單轉讓過程中的延遲等原因。2.因正本提單不能按期到達,未避免嚴格憑單放貨會出現的壓貨、壓港、強制拍賣等較大經濟風險,憑提單副本外加銀行保函,承運人將貨物交付給收貨人以外的第三人。3.收貨人因經濟困難或資金周轉問題無力贖單,需提貨銷售后贖單和交還提單[2]。4.依照目的港地方性法規、習慣做法,即使沒有提交正本提單,承運人也應當交付貨物,但這種慣例必須是嚴格的、合理的、符合合同要求和受到廣泛認可的。
在無單放貨情況下,除承運人(即無單放貨人)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當事人即是無單提貨人。依是否為貨物買賣合同中的當事人,可將無單提貨人做如下理解:
第三人,即非貨物買賣合同的一方。第三人侵權通常是以純粹騙取貨物為目的,以偽造單據或者與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受雇人)惡意串通的手段而提取提單項下的貨物,侵害正本提單所有人的權益。
1.善意——在此種情況下,由于船舶周轉與提單流轉的時間差,基于經紀人的利益優先原則,為了不產生額外的港口費用、承運人的經營計劃不發生改變以及保障買方(收貨人)按時收貨后能及時投入到下一階段的貨物再加工、銷售等環節,收貨人出具善意保函(無欺詐),提走貨物。2.惡意——在這種情況下,買方一方面因貨物質量、數量問題為由拒向銀行付款贖單,另一方面以惡意保函等方式欺詐承運人,騙領貨物;或者基于提單的客流通行,雖然買方已按照合同正常贖單,卻不向承運人提交正本提單,反而將提單轉讓他人獲取利益,另一方面無單提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七十一條明確規定:“提單,是指……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提單的物權憑證性質使得承運人無權對提單持有人所享有的物權擅自作出處分,其無單放貨主觀上存在故意或過錯,應對正本提單所有人承擔侵權責任,或與無單提貨人承擔共同侵權責任。再有,提單不僅是貨物收據,還是運輸合同證明,故承運人必須履行正確交貨的義務,否則即構成違約,而無單放貨即是違約行為的一種體現。提單的性質確定了承運人憑正本提單交貨的義務,能夠保障提單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合法持單人可以選擇協商的方式,使承運人或無單提貨人履行義務,也可以選擇走訴訟途徑追究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3]。
1.主張免責
(1)完全免責——兩種情況。其一,一般情況的規定。墨西哥以及南美洲部分國家的法律強制規定,承運至該國的貨物必須交付給當地海關或港口當局。因此承運人在目的港無法履行憑正本提單交貨的義務,故承運人只要按照當地的法律交付了貨物,即視為完成合同約定。其二,特殊情況的規定。當目的港出現了承運人不能交付貨物的特殊情況,如在無擔保情況下收貨人未支付運費,致使承運人申請法院拍賣留置的貨物等,應免除承運人憑正本提單交付貨物的義務。
(2)適時免除——盡到合理的通知和協商義務。法律可規定,當無法以正本提單提貨且無主觀欺詐的情形下,如果善意承運人對正本提單所有人及其相關利益人盡到了合理的通知義務,并進行了必要的協商,特別是當正本提單所有人許可、允諾無單放貨時,善意承運人的憑單交貨義務應得到相應免除。此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符合利益平衡的理念。
2.合理抗辯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代理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故承運人可以向有過錯的船舶代理人追償[4]。
3.承認善意保函的有效性
大多數的司法實踐當中都承認善意保函的有效性,善意保函不具有保證合同的性質,其實質上是提貨人和承運人之間達成的一項由提貨人附條件向承運人賠償損失的合同,而合同成就的條件就是承運人因無單放貨而遭受了損害[5]。保函具有契約性質,符合協議有效性的保函應被當事人雙方遵守。對善意保函有效性的認可,可以使承運人承擔無單放貨責任后的利益損失得到彌補。
4.依據不當得利要求提貨人返還貨物
《民法通則》第92條明確了不當得利的返還問題。單證流轉的法律關系是完全獨立于其基礎合同的。由于提單具有物權憑證的性質,提貨人未取得正本提單,其就對提單項下的貨物不具有所有權,其對貨物的占有構成不當得利[6]。當承運人承擔了無單放貨的責任后,可依據不當得利要求提貨人返還貨物。
分析全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憑單交貨是被各國海商法認可并已成為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中的慣例,其作為貨物運輸合同約定的義務,承運人應當遵守。無單放貨是對運輸合同按約交貨義務的違反,也是對合法提單持有人提單物權的侵犯,故構成違約和侵權的競合。只要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或者未出現阻卻違法性的特定情況,承運人就需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二,對無單放貨的主要責任主體承運人來說,應對其做善意和惡意的區分理解。雖然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的承運人,其都應當承擔無單放貨的最先賠償責任,但依據善意還是惡意的性質之分,對二者的責任態度是不同的。惡意的承運人的賠償責任無可爭議,而對于善意的承運人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在其承擔了無單放貨的責任后,如何對其進行救濟以及對利益平衡的深刻理解,其憑單交貨的義務如何在公正的理念下得以適當解除或減少責任,畢竟我們也應尊重和重視善意承運人的利益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