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莉
鎮江市潤州區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 鎮江 212000
在社會網格化管理的今天,需要加強社區醫院職能建設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社區醫院醫改實踐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根本在于提升社區居民的獲得感,特別對于那些老年人群能夠獲得一站式醫療服務的便利。隨著社區醫院醫改序幕的拉開,各地都結合自身實際做出了醫改方案,但在逐步推行中仍或多或少存在著不足。這就促使筆者認識到,當前需要形成正確的社區醫院醫改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社區醫院醫改方向的制訂中需要融入合理的價值判斷,這是防止在醫改中出現急功近利現象的思想保障,也是防止在醫改中單純追求“工具理性”的時代要求。在以人民為中心的醫改原則導引下,實施醫改后的社區醫院應在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便利性、醫療服務比較優勢等多個方面有所作為。為此,這也就構成了本文立論的出現點。
在問題導向下,社區醫院醫改方向的價值判斷可歸納如下:
需要在歷史視域下去看待社區醫院醫改的方向,那就是長期以來許多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心存疑慮,這種疑慮不僅根源于社區醫院的醫療設備所呈現出的現狀,也根源于社區醫院醫務工作者的數量與結構。由于社區居民心存疑慮,這才使他們偏好于外出就醫。可見,通過醫改去提升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應成為核心目標,而由此所形成的價值判斷便是:需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信心。社區居民信心的增強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們會受到固有認識的影響而心存偏見。破除這一偏見的關鍵便是,社區醫院在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驅動下,使社區居民患者切實獲得了就醫滿足感,在正向的輿論環境下逐漸讓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產生信心。
隨著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醫療服務水平信心的增強,接下來便需要建立另一個價值判斷,即提高社區居民日常就醫中的便利程度。不難理解,提高社區居民就醫的便利性內含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之中,這也是社區醫院醫改的重要方向。筆者認為,需要全面理解增強就醫便利程度的這一問題,即社區醫院植根于社區之中所以在空間距離上不存在便利性問題,所以這里所提出的便利性問題應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去理解。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遠程會診、自助咨詢為特色的便利性,不僅能滿足社區老年人群的就醫要求,也能與社區內的中輕年人群體目前的信息交互偏好相適應。當前,社區醫院在朝著該方向實施醫改時,還應關注老年人群在使用在線平臺時所存在的操作問題。
進一步去探究社區醫院醫改方向的價值判斷,最后還需促使社區居民感知到社區醫院的優勢。具體而言,這里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就醫的成本優勢,即社區居民在獲得同等醫療服務后,在社區醫院就醫所產生的開銷低于外出就醫的費用。從目前社區醫院醫改的實施效果來看,該優勢已經得到了初步顯現,而不斷放大這一優勢不僅依賴于頂層設計持續的精準發力,也依賴于新醫改方案的持續優化和完善。以上從三個方面所構建起的價值判斷以“由內及外”的形態顯現出來,它們不僅體現為遞進關系,也體現為辯證統一的關系。
根據以上所述,社區醫院醫改的實踐模式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構建:
若要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信心,則需要抓住當前醫聯體建設的這一契機實現資源共享。在實現資源共享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精準發力,通過調研可知社區居民對于病情診斷的準確性、常規手術實施的成功率較為關注。對于前者而言,能夠讓社區居民少跑路、早做醫療決策,對于后者而言則能起到應對急診和減輕社區居民的生理和心理負擔。為此,社區醫院應與醫聯體內的專家建立線上與線下聯系。其中,線上聯系主要依托遠程醫療視頻系統幫助社區醫院完成會診,并對社區居民的病情診斷做出權威性的結論。線下聯系則要求將專家坐診制度化,使得社區居民能夠采取在線掛號的方式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家級醫療服務,同時在傳幫帶的基礎上提高社區醫院承擔常規手術的能力。
為了減輕社區醫院醫療服務壓力,以及增加社區居民自助式就診的靈活性,還需要多點開通“互聯網+醫療”的在線平臺。所謂“多點”是指,“互聯網+醫療”在線平臺所設置的點位。筆者建議,社區醫院應整合社區零售藥店的網點資源,采取三點模式來增大“互聯網+醫療”的覆蓋面。具體而言,A點可以設置在社區醫院醫院門診大廳中,社區居民能夠在線與醫聯體專家進行溝通,并對病情有初步的認識,進而提高就診時與社區醫院醫生交流的效率。B點可以設置在社區范圍內的藥店中,對于特定人群(需要定時用藥的社區居民)可以在線與醫聯體內的專家進行在線交流,從中獲得持續性抵御病患的信心和醫療知識。C點應位于社區老年人群的家中,這樣能夠完善社區家庭醫生的建設模式。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社區醫院應教會老年人群正確使用“互聯網+醫療”在線平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發出APP實現PC端與移動端同步工作的模式。
社區醫院在實施醫改時還需要從降低醫療服務價格去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而且需要重點針對離退休群體和社區低保人群。筆者建議,需在多層次創新服務功能降低醫療服務收費。具體的實施辦法可以為:(1)在家庭醫生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對社區居民的就醫需求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分級歸類就醫需求人群,給予那些屬于A級的社區就醫人群提供綠色就醫通道,并在常規就醫診斷費用的基礎上給予下浮。(2)從頂層設計中建立差異化的醫療門診費用,使社區醫院的醫療門診費用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進而留住社區居民患者。(3)在醫藥分離的基礎上建立社區醫院與社區零售藥店間的合作,在定向取藥的渠道中降低零售藥價。
最后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央委員會,國務院“關于認識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了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社區醫院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提出了一種新的目標和任務。社區醫院以及“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事業發展為目標,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社區醫院必須重新設計財務管理目標,管理內容和管理方式,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和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在社區醫院醫改方向的制訂中需要融入合理的價值判斷,這是防止在醫改中出現急功近利現象的思想保障,也是防止在醫改中單純追求“工具理性”的時代要求。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導引下,對醫改方向的價值判斷包括:增強社區居民對醫療服務水平的信心、提高社區居民日常就醫中的便利程度、促使社區居民感知到社區醫院的優勢。在價值判斷的驅動下,社區醫院醫改實踐模式為:加快醫聯體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多點開通“互聯網+醫療”平臺、多層次創新服務功能降低成本等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