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年全球谷物產量預報數連續第二個月下調200多萬噸,反映了粗糧和小麥產量前景不濟。盡管如此,世界谷物產量仍有望比2018年產量高出近4700萬噸(1.8%)。
2019年世界粗糧產量預報數較上月下調130萬噸,目前為14.25億噸,比2018年產量高出1.2%(1760萬噸)。糧農組織2019年全球小麥產量預報數也下調近100萬噸,目前定在7.65億噸,仍比2018年高出4.5%,并已刷新紀錄。
最新的全球大米產量(精米當量)預報數為5.134億噸,與上月相近,略低于2018年創下的記錄。已上調了印度的產量前景,反映了在天氣造成延遲之后,由于天氣好轉,種植面積大于此前預計。還上調了孟加拉國和越南的大米產量預報數,因為官方估計數表明,已收獲的作物產量好于此前預計。相反,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產量前景變差,目前估計,干旱天氣對作物的損害甚于此前預計。在日本,環比小幅下調反映了新的官方數據。
展望今后,北半球正在種植2020年小麥作物,并將從下一年晚春開始收獲。在歐盟,土壤水分不足已使播種推遲,特別是在東部國家,盡管種植窗口延至年底,但仍急需雨水。在俄羅斯聯邦,受良好天氣的提振,同時在政府促進出口政策的扶持下,冬小麥播種面積有望超過今年水平。相反,在烏克蘭,干旱天氣繼續制約種植活動,可能導致2020年小麥播種面積減小。在南半球國家,盡管將于年底種植2020年小麥作物,但目前正在播種粗糧作物。在南非這一非洲大陸最大的玉米生產國,有吸引力的谷物價格和普遍良好的天氣前景有望促使玉米播種面積增加,因而產量有望于2020年回升。在南美洲,作為該區域兩大生產國,巴西和阿根廷9月和10月降雨不足,妨礙了種植活動。盡管如此,在強勁出口需求的部分驅動下,播種面積仍有望保持上一年的高水平。
2019/20年度世界谷物利用量預報數也較上月下調至27.09億噸,比10月減少450萬噸,但仍比2018/19年度高出2000多萬噸,從而創下歷史新高。自上次報告以來,小麥總利用量預報數下調200萬噸至7.595億噸,但仍刷新紀錄,比2018/19年度估計水平高出1.5%。2019/20年度全球粗糧利用量預計繼續接近2018/19年度水平,因為大麥利用量預計較2018/19年度近5%的強勁增長,很有可能被高粱消費量的減少所抵消。2019/20年度世界大米利用量目前定在將近5.16億噸,比上月減少50萬噸,主要原因是印度尼西亞和日本非食用量低于預計。另一方面,食用數量略上調至大約4.18億噸,這一水平足以維持0.6%的全球人均大米食物攝入量年增長率。
2020年度末世界谷物庫存量預報數為8.495億噸,繼續接近上月預期,比期初水平減少1300萬噸(1.5%)。不過,預計的同比下跌只會使全球谷物庫存量與利用量之比從2018/19年度的31.8%小幅降至2019/20年度的30.4%。全球小麥庫存量預計增至2.75億噸,為有史以來第二高水平。如果實現,庫存量將比期初水平增加1.9%,其中預計中國在預期增加的世界小麥庫存量中占大頭。然而,由于消費量連續第二個季度超過總供應量,預計2019/20年度粗糧庫存量將再次下降(4%),減至3.94億噸,為2015/16年度以來最低水平。中國持續壓縮庫存和美國因歉收而庫存大減,很有可能使全球玉米庫存量減少2500萬噸(7%)。在較10月上調160萬噸以后,2019/20年度期末全球大米庫存量預報為1.81億噸,僅比創紀錄的期初水平減少1.2%。盡管本月調整了各國的大米庫存量預報數,但印度卻孤峰突起,在最新的上調中占了大頭。
2019/20年度世界谷物貿易量預報為4.15億噸,與上月持平,僅比2018/19年度下滑的貿易量高出0.7%(300噸左右)。玉米貿易量從2018/19年度的1.66億噸降至2019/20年度的略超1.61億噸,主要受此影響,粗糧總貿易量可能出現萎縮,從而抑制2019/20年度谷物貿易量增長。玉米貿易量的減少主要反映了歐盟考慮到國內飼料供應量比上一年度充裕,預計大幅減少進口。在其他粗糧中,大麥貿易量預計較上一年度增長近9%,主要原因是北非和沙特阿拉伯的進口需求變強。2019/20年度(7月/6月)全球小麥貿易量預報數目前為1.72億噸,高于2018/19年度下滑的貿易量。受干旱影響的摩洛哥擴大進口和一些亞洲國家增加采購,是世界小麥貿易量預計增長的主要原因。糧農組織2020年(1月至12月)世界大米貿易量預報數與10月相差無幾,同比回升3.1%,增至4800萬噸。本月,更為黯淡的產量前景使泰國出口期望數降至七年以來最低水平。不過,出口的下降已被巴基斯坦出貨的預計增加所完全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