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胖妹兒!胖妹兒我沒別的愛好,就是熱心腸、愛嘮嗑兒。《新農業》眼光嗷嗷好,找我專門和大家嘮點農業嗑兒。熱點新聞、農業百態,胖妹兒這里可有貨啦。
最近農業新鮮事兒一點也不少,這就隨胖妹兒來看看都有什么新聞熱點吧!
3年前,舒秋蘭辭去重慶城里的高薪工作,回到銅梁魚龍村從零開始做電商,為村民搭起一座土貨進城的橋梁。今年,本來在家種櫻桃的吳先梅打了林下養雞的主意,填補了櫻桃種植的“空檔期”。吳先梅說,下一步還將擴大養殖,帶動周邊村民一起增收。這幾年,重慶銅梁向發達地區流動的“群燕”帶著觀念、技術、資金逐漸歸來,鄉村振興在銅梁這片大地上遍地開花。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是支撐,關鍵是人才,如何把握市場規律留住人才?銅梁不僅是讓燕歸來,更要讓燕留下來,通過打好“鄉情牌”“鄉愁牌”“事業牌”,銅梁積極引導外出及本土人才返鄉創業興業,吸引城市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這項事業,盤活農村資源。
(新聞來源:華龍網)

在北京市平谷區,說起張濤,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北京榜樣”“豌豆女王”等頭銜。在她的帶領下,農民們在田野上種出了充滿希望的豌豆,敲開了致富的大門。張濤這位地道的農民帶領豌豆種植戶在家鄉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將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緊密結合,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實現了自己回報鄉親、帶領社員致富的夢想。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張濤經過二十多年的奮斗,不僅自己收獲了幸福,還帶領鄉親們走上了致富的幸福路。社員們在她的帶領下,豌豆畝產高達六七百斤,不僅豌豆賣得快,年底還有合作社的分紅。張濤的豌豆占據了全國一半豌豆籽種市場,帶動京津冀4 000余戶農戶致富,形成了集“科研、制種、推廣、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

(新聞來源:京郊日報)
在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鄉的幾個回遷安置小區里,村民們都在為身邊的變化點贊。張儀村回遷安置小區豐儀家園10棟樓43個樓門全部安裝了外掛電梯,小瓦窯村大成路24號院和吳家村路2號院45部電梯已投入使用,兆豐園三區安裝的38部電梯正在緊張施工。村民生活變化的背后,正是北京市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關注農民權益保障,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推動城鄉接合部就地城市化的生動實踐。



(新聞來源:人民日報)

冬日里,冰封河流,白雪漫山。亞雪公路7.3公里處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尚志市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豬菜同生”產業示范園內,7棟光照充足的高大棚舍一字排開。每間棚舍,都由一條甬道劃分出左右兩個功能區:一側種菜,一側養豬。200頭待出欄豬的棚舍里,聞不到臭味兒也看不見糞便,一派生機盎然:一邊黝黑的菜地里苦菊、麥苗、小油菜鮮嫩欲滴長勢喜人;另一邊邊,一頭頭干凈漂亮、正待出欄的肥豬橫沖直撞地撒歡兒。
亞布力重點國有林管理局“豬菜同生”項目,就是針對種植污染、養殖污染、環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問題實施的“生態種養循環模式”。所謂“豬菜同生”,就是在同一棚舍內既養豬又種菜、種養結合形成生態循環,徹底解決污染難題。

(新聞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