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畫,是與西洋畫相對來說的泛稱。中國畫有著豐富的種類,不僅包括了水墨畫還包括白描畫等,在發展方面歷史久遠,有很多派別,不同派別之間具有不同的主張和特點。而現代的國畫在傳統國畫基礎上,加以完善和充實,更加重視情感元素的融入。著名的雕塑家羅丹也強調藝術創作的重要性,因此,現代的國畫大師都非常重視國畫中情感色彩的融入,使得中國畫不僅不呆板,同時富有生機和活力,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表現了國畫大師們豐富的內心情感和思想感想,這是我國現代國畫區別于傳統國畫的最大特點。
中國畫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為現代國畫創造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藝術源泉。不過在繼承的同時還需要進行不斷地創新,才能使得中國畫在新的歷史時期迸發新的魅力,推動中國畫不斷走向世界,走出創作的低谷。藝術是源于生活的,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在現代國畫創作時還需要真正的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進行相應的情感創作,使得所創作的作品貼近現實生活,充滿真情實感,成為有人情味的現代藝術品,這種作品將會更加打動人們的內心世界,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和認可,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我國著名畫家周思聰在1979年所創作的《人民和總理》一畫中,就展示了邢臺地震后周恩來總理親自去震區看望受傷老百姓的場景。在作品創作前,周思聰先生就多次到災區實地看望災民,親身觀察和了解老百姓受災后痛苦的真實情感,同時又看到周總理的慰問,對周總理的慰問產生真切的欣慰和感動之情,從而迸發了創作的靈感,并通過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在創作時周思聰先生對于災區慘象也深有同感,數次落淚,作品中也深深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創作完成后,這幅畫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引發了人們的共鳴,尤其是災區老百姓有著很大的共鳴,對社會其他群眾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表達了人們對周總理的敬重和愛戴之情。
對于中國畫的發展歷史,康有為認為我國宋代時期中國畫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了。在宋朝后中國畫的創作者偏重玩弄筆墨,更多地偏離了現實意義。實際上如果將中國畫僅僅當成一門技術去到處賣弄,其藝術價值就降低了。如果只重視繪畫藝術卻忽視了現實情感的表達,那么這幅作品就表現出感情淡漠,在靠近和欣賞這幅作品時,就不會感受出豐富的情感,即使作品創作得再好看,也不是一幅成功的作品,缺乏真正的內涵和現實價值。所以中國畫的現實主義主張更加重視現實的體現,重視真情實感的表達,來反映現實社會的人間疾苦,表達創作者的真情實感,使得作品能夠更好地觸人心弦,體現時代特點。
中國畫體現了民族特色,其源泉來自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富有深深的民族色彩,具有民族特色,使其具備了與中華民族發展不可脫離的民族靈魂和民族價值。富有情感的作品使其得到藝術的升華,引發人的思考。黃賓虹曾說過,國畫所具有的民族性,是非筆墨之中無所見的,認為在藝術創作時首先需要融入思想及民族情感,其作品投入的情感越多,所帶給欣賞者的營養也會越多,也會越受歡迎,被人們所深深記憶。所以中國畫應重視情感的融入,使得中國畫擺脫名利束縛,關注情感,關注現實社會的投影,始終重視民族情感的融入。
在現代國畫的發展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以及相關藝術觀點的創新發展,在創作中也更加重視意象元素的融入,不僅重視整體畫局的協調,同時與寫實意境有機地融合起來。從本質上看國畫藝術是詩、書、畫、印融為一體,有著獨特的審美意境。在繪畫創作時,在融入現實情感的同時,還需要融入相應的文化品格。在重視主觀意境創作的同時,也要-重視文字書法的魅力化特色。創作者應將書法、篆刻和畫面統一為整體,將自身藝術情感和主觀情緒融合到畫面布局當中,表達出國畫所獨有的文化內涵。對于現代國畫來說,藝術情感的表達不僅是創作者情感的匯聚,同時也是其人格及自身文化修養的集中體現。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作者需要把自身藝術感受和情感升華為作品的基本架構,以情感架構為中心來構建作品的藝術形象。在意識形態多元化的現代社會發展中,藝術家在創作中很容易受到多種藝術情感因素的影響,使得創作者無法從自身的藝術需求出發來進行真正的藝術創作,表達自身的藝術真實情感。所以使得部分現代國畫作品缺乏自己的魅力,徒有其表,降低了其藝術的觀賞性,不利于藝術情感價值的提升。因此在進行作品創作時還需要重視創作者人格魅力的體現,并將其作為衡量藝術作品價值高低的重要標準,從而引導現代國畫藝術步入正確的發展道路。
國畫藝術作為文化的一個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文化理性的重要構成,同時也是文化重建的重要部分。因此國畫藝術創作者只有將情感充分融入作品創作中才能找尋到藝術的真正歸宿,從而為形成持續性及科學性的藝術理性做出貢獻,展現國畫藝術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使得我國的國畫藝術真正迸發永久的魅力。在國畫情感體現藝術及方法方面,繪畫者在創作時要盡量將自己的現實體悟和畫面的創作有機融合起來,使得作品不僅充滿藝術色彩,同時也充滿感情色彩,將國畫藝術的精髓發揮到極致。
在國畫中意境是其獨特的審美角度,其意境的效果實際上與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創作者將景色與情感有機融合的體現,是情與景的錘煉和升華。在我國中國畫能夠長盛不衰就在于作品體現了藝術創作者的自身情感的表達,使得每個作品都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通過創作者的借物傳情,描寫我國的山川大河,抒發作者的情感。這也是國畫創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創作者對于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在觀看后有著不同的心理體驗,通過全身心的感受將自己的情感與大自然有機融合起來,在作品中把自我情感、性格等呈現出來,使得所畫的景色具有了人類的特性,并使得作品獲得了無限的精神自由。
在開展現代國畫創作時,在藝術情感表達方面一方面要重視理性情感,同時還要借助現代美學尋找藝術靈感,要找到恰當的藝術參考點進行國畫的創作。不同的美學元素可以作為創作的基本參考點,既要注重量化空間美學元素,也要注重形象美學的現代應用。這是由于量化的空間元素是形成國畫的最基本的構成場景及結構組織。對于現實元素需要精準分析,進行抽象化使其應用于空間概念,進行國畫場景的創作,形成國畫的主題形象,并使得國畫富有新的文化特征,體現出國畫的美學情感。
在進行作品創作時,畫家還要站在欣賞者的角度,重視作品的觀賞體驗價值,實現作品的可觀賞性,從而真正使得國畫的整體藝術效果能夠展示出來,首先滿足作品的觀賞需求。同時在進行創作之初,要綜合考慮應用哪些美學原則。除了使用國畫中創建的點、線、面等基本的構圖元素外,也要綜合考慮藝術考量,對作品整體架構進行細致的劃分,融入藝術情感,找到每個圖形的意象元素的創作,做好整幅畫的布局處理,使其展現最佳的藝術魅力。
總之,中國畫有著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不管哪種形式都不能忽視情感的地位,注重情感表達同時重視作品要來自現實和反映現實,表達創作者真正的情感,從而以情感化欣賞者,使得作品富有生機活力。只有充分融入創作者的情感,才能為欣賞者提供一幅富有豐富底蘊和內涵的作品,避免作品的呆板和死氣沉沉,使得國畫作品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