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文化地標營造,包括古典園林、建筑、公共設施、雕塑等構筑體,是與城市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與城市生活息息相關的。可以把它看作同藝術、哲學、宗教等一樣屬于文化的一個領域,是作為精神價值的存在,同時以一定的理念為指導的精神創造的一種新形式。
中國畫里對意境的表達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歷史發展的各個時期都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當代的文化地標營造是否也應該這樣,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關系,使得若干年后,后人看待當代文化地標作品時,認識到它體現出歷史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闡述中國畫的意境之美對于文化地標營造的重要影響。
文化地標營造之所以能有著豐富的主題思想和含蓄的意境,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畫美學思想的豐富性。中國畫的意境之美是其藝術核心,蘊含的虛實相生的理念,構成了中國藝術特有的空間表現。形體流轉,筆墨相生,點線交錯,虛實互映,猶如從自然界的形狀與聲音里抽出的純凈的音符,用強弱、高低有規律的變化節奏和旋律,來表現主觀的心境和形象的情感,使畫面意境悠遠、靜虛、空靈,并打通詩境、畫境、禪境的隔離,使其融為一體。這種美學思想與文化地標所傳遞的含蓄的意境相吻合,相統一。
中國畫的意境美對文化地標營造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文化對審美的滲透,主要折射在景觀規劃及建筑風格的審美觀念中。例如,天津文廟建筑群,從文化地標設計的物質功能到核心內涵,從景觀分配到立意布局的關系,都集中體現出中國畫自然之美。“師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國畫所遵守的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中國古人創造了無數優秀的作品,例如文廟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自然環境,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文化綜合體。
中國畫意境表現為尚自然,道虛靜,無為顧應,樸質貴清,淡泊自由,浪漫閑逸,在它的影響下,以自然仙境為藝術題材的文化地標設計便應運而生。天津慶王府整體建筑環境即打破了自然景觀的根本界限,也在精神層面上構筑了文人氣質林中的設計空間,處處體現著中國畫中自然意境的內涵。慶王府的設計所體現的崇尚自然的精神,突顯自然界的魅力,處處體現建筑與自然的直接溝通和交流。
“以人為本”是中國畫意境中傳遞出的重要信息,在我國各地“以人為本”的文化地標營造屢見不鮮,這樣的文化地標少了一些商業氣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氛圍和親和力。人是文化的主體,同時也是文化的對象。文化地標營造對中國畫意境的發展意義在于:它符合人類認知的深層心理結構。中國畫意境與地標營造的結合,能夠推動地標建設的文化內涵。
文化地標建造力求尊法自然,合于天地,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諧統一。如古典宮殿建造,會在外城設置天、地、日、月四壇用來祭天,而且符合乾南坤北、日升月降的順序。古代民居庭院將人工與自然融合,在庭院內建有假山水池,種植花草樹木,盡量引入自然情趣。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形式、空間布置都是為人服務的,以人為本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如天津鼓樓建筑布局則形成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干線,構成一個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保持傳統文化和鄰里融洽相處的居住環境。
中國畫的意境之美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藝術寶庫,但一味沉迷在傳統的襁褓里,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將會導致文化地標設計發展停滯。只有一種本土文化不斷地汲取外來文化的營養時,才能富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做到源遠流長。中國畫的意境美與西方的現代設計有機結合,創造中國獨特的文化地標作品。
天津文化中心的整體規劃設計猶如聲音漸起的交響樂與輕柔的橫笛獨奏所形成的清晰對比。從建筑到園林, 由室內到室外, 每個單體建筑通過中心水域有機地結合起來,虛中有實,虛實相映,呈現出活潑靈動的畫幅,堪稱現代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相結合的典型案例。
在深入領悟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精髓、充分認識來自現代西方設計思想的基礎上,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所謂“融會貫通”是為了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營養,據為己用,打造符合新時代特征的營造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富有民族性,又能為國際社會所認同的文化地標設計。同時,新的觀念與思維方式的導入為重新審視中國畫意境之美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而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也為文化地標的再設計提供了更多樣的可能性。
當今,文化地標營造表現以人為本的傳統,絕對不是僅僅停留在“形式”的層面上的經濟發展,應該看到,其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哲學觀念,這些都是與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性,是構成我國地標設計獨特視覺語言的本土文化基礎。將中國畫中的意境運用于現代地標設計中,創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也是一種設計方法上的創新嘗試。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能夠承載城市精神文明的地標建設需求迫在眉睫,而中國傳統繪畫的意蘊之美與文化地標營造的目的雖然不同,但兩者都存在以某種媒介及特定形式傳達精神及意蘊的功能,其承載的思想是統一的。
伴隨時代的迅速發展,新材料、新技術不斷涌現,隨之而來的,代表西方工業文明的思想觀念的涌入給我國文化地標營造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如果完全背離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簡單地挪用抄襲,將使我們的地標建造喪失民族個性。那么對中國畫意境之美的繼承與發揚就顯得由為必要,文化地標營造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必然建立在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基礎之上,中國畫的意境之美能夠為我國文化地標營造提供精神上的支撐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