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概況】2017年,圍繞供給側改革企業法律服務需求,開展“法潤江蘇·法企同行”活動,組建各類法律服務團2900個,幫助企業化解風險、解決問題2.1萬個。加快涉外法律服務發展,建立江蘇駐柬埔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中心,為500家“走出去”的重點涉外企業提供定制服務。年內,全省所有縣(市、區)和鄉鎮(街道)建成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村(社區)建立司法行政服務站,實現全省城鄉全覆蓋。面向全省發布4大類24項公共法律服務基本項目清單,推出司法行政聚焦富民15項舉措,全年辦理減免公證費用事項10672件,設立法律診所703家,發布生活法律風險提示800條,接待各類咨詢62.6萬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1615件,為82017名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以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為抓手,為全省20838個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建成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0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率達45%。在全國率先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話務平臺和“法潤企業”“法潤民生”等微信群,形成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模式。依托“智慧法務”平臺集聚服務資源,推動網下服務網上提供、跨地服務當地提供,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找律師、辦公證、學法律,實現法律服務與群眾的“零距離”。
全省監獄持續安全穩定,蘇州監獄創連續36年無罪犯脫逃的全國監獄最好紀錄。推動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向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延伸,在13個設區市全部建立解戒人員后續照管指導站,江蘇籍解戒人員一年內后續照管率達97.2%。加強征地拆遷、醫患糾紛、環境污染、民間借貸等矛盾糾紛多發易發領域的矛盾排查調處,共化解矛盾糾紛105.6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9.7%。加強與公檢法等部門的銜接,建成信息共享、實時預警的動態管控平臺。加強對安置幫教對象管理服務,走訪幫扶特困人員4000人次,刑滿釋放人員重新犯罪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法治宣傳教育】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開辟“黨旗輝映·法潤江蘇”網絡專題,集中推送萬個學習十九大的相關內容。省市縣同步開展以“學習貫徹十九大、弘揚憲法精神、共筑共享法治江蘇”為主題的“12·4”國家憲法日活動,組織萬名司法行政人宣誓、地鐵法治宣傳專列首發式等系列活動,開展百萬黨員學憲法學黨章考法活動,吸引1.2萬家單位、116萬名黨員參與。省市縣聯動開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系列活動,實施“法護人生”“法進家庭”“法潤村居”三大行動,制定全生命周期權利義務清單,幫助2萬個村(社區)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專項梳理,發放“崇德尚法口袋書”等普法資料200萬份。深化法治文化實踐,舉辦13場“普法惠民環省行”大型廣場法治文藝匯演,新增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138個。中宣部、光明日報社聯合在南京市浦口區舉辦并直播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講壇,推介浦口區德法同行做法,全國287萬網友收看節目,30萬網友通過微博、論壇參與互動,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分別報道。
普法責任體系建設 圍繞健全“誰執法誰普法”“以案釋法”“媒體公益普法”三大機制,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職責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意見“兩項制度”,抓好領導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三個重點”,省司法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等部門出臺8個相關規范性文件,形成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廳局領導旁聽庭審、124個省級部門學法用法情況督查、251所中職學校模擬法庭大賽、首批50家企業社會責任示范試點等聯動事項廣泛開展。

12月4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法宣辦、省司法廳聯合開展的“學習貫徹十九大 弘揚憲法精神 共筑共享法治江蘇”為主題的“12·4”國家憲法日暨法治宣傳月集中宣傳活動在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拉開序幕。當日,全省萬名司法行政人員分別在各地舉行憲法宣誓活動 任松筠 顧 敏 張全連/視覺江蘇網
普法標準化信息化社會化建設 以標準化促規范,制定法治社會建設評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法治文化示范點建設等3個省級標準化指南。以信息化促效能,省市縣法宣管理系統上線運行,“法潤江蘇”普法平臺共發布新聞9.4萬篇,制作專題專欄36個,總瀏覽量突破1200萬人次。以社會化促共建,出臺省市縣三級法治宣傳專業型社會組織發展方案和政府購買目錄清單,孵化普法社會組織156個。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建設 加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動態管理,授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全部上網公示。制訂“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區)試行標準,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升級版。全省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100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率達45%?!督K法治社會建設指標體系》完成試點工作。省委政法委委托第三方對“七五”普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獲優秀等次,知曉率、滿意率均達95%以上。
【公共法律服務】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建設 年內,全省新建6個市、縣(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截至年末,全省建成12個市級中心,97個縣級中心,1306個鄉鎮(街道)中心和 20533個村(社區)服務站,縣鄉村三級平臺實現全覆蓋。建成并上線運行“12348”法網2.0版上線,通過實體、法網、熱線平臺有效對接,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更加完善。
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創新 強化行政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制定下發《進一步規范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的意見》和《全省村(社區)法律顧問微信群管理辦法》,全省97個縣(市、區)“法律顧問之家”微信群和19288個村(社區)“法潤民生”微信群全部建成并正常運行,入群人數達236.8萬名。組建“12348”法律服務隊109個,成員超過9500人,開展法律服務活動18000場次。試點心理健康服務,通過設立心理咨詢(輔導)室、配備心理測試設備、組成專兼職心理咨詢師隊伍等措施,為社區服刑人員、服務對象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員提供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等服務。推動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年內培養建立基礎型社會組織1106個、樞紐型社會組織46個、專業型社會組織51個、網絡型社會組織4個,各類社會組織承接購買服務項目金額1000萬元,參與特殊人群幫扶2.5萬人次,法律服務受惠80萬人次。
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建設 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出臺《縣(市、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工作指南》,制定縣(市、區)中心功能設置、場所建設、人員配備,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建設標準,并在泰州市海陵區、連云港市海州區、太倉市等3個地區開展試點。建立規范運行機制,制定下發《江蘇省公共法律服務基本項目清單》(試行),組織各地將服務項目嵌入實體、網絡和熱線三大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豐富服務事項,明確服務內容,落實項目具體責任,提高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能力水平。召開全省加快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工作會議,圍繞體系化、標準化、實戰化、多元化、長效化建設5項重點任務,列出30個具體項目內容。完善績效評價機制,圍繞重點任務,優化采集指標,強化動態跟蹤,加強重點督查,確保重點任務推進落實。建立工作保障機制,將“法律援助和村(社區)法律顧問”列入《江蘇省“十三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全年全省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達4000萬元。
【人民監督員管理】年內,全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與人民檢察院密切配合,省級和13個設區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選任全部結束,由司法行政部門選任的1008名人民監督員全部宣誓任職。加強人民監督員動態管理,建立健全人民監督員管理登記制度,圍繞政治理論、法律素養、政策法規和檢務流程等內容,舉辦人民監督員初任培訓14期,專業培訓13期。拓展人民監督員參與司法活動的途徑,組織人民監督員參加檢察機關案件評查、庭審觀摩、信訪接待、聽證答復、調研考察、新聞發布會等活動942人次,延伸人民監督員的監督觸角,人民監督員成為群眾參與司法、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力量。
【人民調解】截至年末,全省有人民調解組織2.9萬個,人民調解員10.5萬名,專職人民調解員3.3萬人。有各類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1439個,其中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124個、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調解委員會144個、勞動人事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151個。在省高院、13個中級法院、199個基層法院和法庭、89%的公安派出所建立調解工作室。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組織覆蓋全省所有縣級行政區域,成為化解醫患糾紛的主渠道。
年內,以推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覆蓋轉型增效為抓手,推進人民調解工作創新發展,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共調解矛盾糾紛105.6萬件,其中勸阻群體性上訪5288批次、涉及62043人,防止民間糾紛引起自殺194件、涉及311人,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1004起,防止群體性械斗2565件。依托信息化建設提高調解質效,在全省推廣使用調解小助手軟件,開展網絡視頻調解,使用專家會診式調解案件2053件,建立各類調解微信群、微博號4387個,開設調解類電視節目300個。5~9月,在全省部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百日會戰”專項活動,組織各地不間斷的開展滾動排查和重點排查,突出抓好重大矛盾糾紛的調處化解,重點加強積案清理和重大疑難糾紛的化解工作,全力維護全省社會和諧穩定?;顒悠陂g,共排查糾紛253081次,調解糾紛450421件,調解成功448954件,成功率99.7%。
【法律援助】精準法律援助 全省司法行政機關完善法律援助對象動態數據庫,提高經濟困難審查效率。開發全省受援對象信息庫,將從民政、總工會、人社、殘聯等部門獲取的低保人員、五保戶、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數據錄入信息庫中,相關人員申請法律援助時,憑借身份證件即可完成身份識別工作,實現申請的快速受理和審批。截至年末,全省錄入各類困難群體信息130萬余條。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81615件,援助82017人,接待咨詢62.6萬人次。
法律援助“名優工程” 年內,全省組建法律援助名優律師團111個,律師團律師2369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20047件。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全年通過“綠色通道”辦理的法律援助案件53163件。強化“互聯網+”服務,開發設計“互聯網法律援助中心”,實現當事人網上咨詢即時回復和網上申請不見面審批。
刑事法律援助 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全省看守所和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覆蓋率達100%。年內,值班律師共解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律咨詢18639人次,轉交法律援助申請3972件,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1081件。推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省高院、省司法廳聯合制定《關于開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并在南京、無錫、宿遷等3個市開展試點工作。
【社區矯正】全面試點社區矯正工作標準,對社區矯正工作中涉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及監獄機關銜接配合的7類事項予以明確。實施損害修復工程,在東南大學中國犯罪預防與社會修復研究中心及25個縣(市、區)社區矯正中心開展項目試點,摸索總結社區矯正對規范修復、秩序修復、被害人損害修復和社區服刑人員再社會化規律。推動縣(市、區)社區矯正中心提檔升級,開展循證矯正試點,研究暴力型、財產型、外地籍、未成年、女性等18類社區服刑人員的針對性矯正方法,完善循證矯正方案庫、專家庫、案例庫、工具庫、教材庫,提升社區矯正專業化水平。
【安置幫教】深化安置幫教工作改革,安置幫教工作“前置化、協議制、社會化”改革項目獲評省政法委改革創新項目一等獎。做好監獄罪犯家屬遠程視頻會見實事,共實現遠程視頻會見1090人次。對特殊人群失學輟學未成年子女和特困家庭排摸幫扶,對144戶重點未成年子女家庭進行走訪,發放愛心助學金20余萬元,走訪幫扶特困人員4000人次,幫助落實低保等社會救助500人,發放幫扶錢物60萬元。
(省司法廳)
【監獄管理】截至年末,全省有成年男犯監獄22所、女犯監獄3所,未成年犯管教所1所,新康監獄(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1所,分布在10個設區市的19個縣(市、區)。當年全省監獄依法辦理減刑案件22477件,假釋1526件,暫予監外執行117件。全省監獄實現無罪犯脫逃、無重大獄內案件、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無重大疫情“四無”目標,蘇州監獄實現連續36年無罪犯脫逃紀錄。
監獄安全 按照“全員、全年、全過程、全領域”要求,制定實施監獄安保專項行動實施意見,出臺“十條禁令”,落實安全工作“六個嚴格”要求,實現“八個不發生”工作目標,全省監獄保持全面安全、整體安全。抓好獄情分析排摸,強化預測預警預防,全年防范罪犯脫逃、自殺30起,查獲身負余漏罪75人。深化罪犯分押分管分教工作,對高度危險罪犯落實教育轉化攻堅措施。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活動,對重點危險源實現有效管控。強化重點防控,制定監內施工管理、罪犯外出就診管理手冊,全面完成社會醫院監管病房標準建設,在占地面積較大的監獄部署無人機偵測預警及巡防系統。推進監獄反恐聯合指揮部常態化運行機制,制定出臺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安全、信訪、輿情、網絡安全、交通安全等五大預案,定期組織開展全省無預告應急演練,增強協同防控合力。
監獄執法 年內,省監獄管理局協同省高院制定出臺《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若干問題的討論紀要》,修訂《提請減刑假釋工作程序實施細則》《提請減刑假釋擇優呈報辦法》,嚴格落實提級審查制度。全面實施新計分考核辦法,出臺《罪犯處遇管理規定(試行)》,制定罪犯會見通信、罪犯調動等實施細則。完成南京地區、徐州地區監獄減刑假釋辦案平臺對接,全面規范科技法庭使用,實現網上辦案和遠程視頻審理案件。加強生活衛生規范管理,開展罪犯文明食堂考評,嚴格食品安全管理,規范罪犯被服管理。建成省局中心醫院傳染病血透點,掛牌成立省局江北醫院,突出抓好罪犯疾病防治管理。依法處理罪犯申訴、控告、檢舉1000余件。深化獄務信息公開,按規定公開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情況,發放獄務公開手冊、改造情況通報單17萬余份,監獄(監區)長接受獄務咨詢8000余人次,邀請21000余人次罪犯親屬、社會公眾來監舉辦400余場開放日活動;“962326”熱線處理各類電話15000余條,受理來電及時辦結率100%,回復滿意率98%。
罪犯教育改造 全省監獄管理系統著力踐行治本安全觀,構建以科學評估為基礎的罪犯分管體系、以提高質量為取向的教育改造管理體系、以增強合力為關鍵的社會支持體系、以專業人才為核心的綜合保障體系、以降低再犯風險為目標的考評體系。完善罪犯危險性評估工作運行機制,統一規范危險罪犯等級劃分和分類標準,推進罪犯危險性評估與獄情犯情分析研判聯動融合。推進項目矯正,深化試點內視觀想、循證矯正,融合現代矯正技術與傳統教育手段,重點罪犯穩控率達100%。常態化開展勞動職業健康教育和罪犯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罪犯勞動改造效能。系統開展罪犯刑釋前就業指導、職業推介、創業培訓,促進刑釋人員融入社會。推進司法行政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加強監獄與地方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部門的互幫共建工作,共同做好刑釋人員安置幫教銜接。利用社會幫教資源,建立“紅飄帶”社會幫教志愿者工作站,開展“十佳愛心幫教使者”“十優教育轉化典型故事”推薦評選,創新罪犯親情幫教形式。
監獄建設 年內,省監獄管理局成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與省質量標準化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制定《全省監獄系統標準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7—2019)》,編制《全省監獄系統2017—2019年標準項目清單》,圍繞執法、管理、服務、保障等重點領域,起草完成46項標準。啟動實施信息化應用效應提升行動,制定實施信息化及技防建設三年規劃,按司法部要求推進“智慧監獄”示范建設試點。加強現代技防設施建設,推進監控數字化高清化改造、監獄大門技防一體化建設、區域管控“一卡通”建設、高度戒備監獄和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優化智能管理大平臺功能,完善業務數據采集規范,開發完善各類業務模塊。深入推進監獄分類建設,橋林遷建項目、江寧新建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溧陽監獄新關押點、丁山監獄整體搬遷完成,改擴建的省局新收犯分流中心投入運行,龍潭高度戒備監獄二期工程和常州女子分監獄、邊城監獄、宜興監獄等擴改建項目有序推進。深入推進監區運行效能提升行動,加強入監、出監、從嚴管控、老殘、醫院、食堂等六大類功能型監區建設,完備監區功能形態,提升管理規范化水平。
(省監獄管理局)
【戒毒管理】戒毒機構 截至年末,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有強制隔離戒毒所7個,另有戒毒康復所1個,與省太湖戒毒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運行機制。年內,建立安全防范等級響應、分級管控、應急處突、隱患排查等工作制度,實現安全“六無”目標。
戒毒矯治 執行“5+1+1”教育管理要求, 推動“四三二”戒毒模式實質運行。深化戒治項目集群建設,意志力訓練實證研究被司法部戒毒局確定為2017年度優勢教育戒治項目,經顱磁刺激康復項目研究成果兩次在國際期刊上發表,內觀治療、喚醒式教育、藝術戒治等戒治方法深入推進。舉辦“陽光路上:江蘇戒毒故事主題宣講”等主題幫教活動,聘請國家一級演員侯勇、陶慧敏和奧運冠軍仲滿擔任江蘇戒毒宣傳公益大使。全面推進后續照管工作,啟動培育保持戒治操守“千人工程”。根據2017年底江蘇省統計局民調中心第三方抽樣調查顯示,照管對象一年以上操守保持率達80%以上,親屬滿意度達78.9%。開展職業技能教育,組織創業培訓28期,1806名戒毒人員取得各類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做好戒毒康復工作,全年收治自愿戒毒人員32名。
戒毒醫療 推進“五好”食堂、規范化醫院和內務衛生示范單位三項創建活動,戒毒人員伙食滿意度、醫療服務滿意度、居住滿意度均保持在95%以上。推進醫療社會化建設,與17家社會醫療機構建立協作關系,5個單位急救工作納入地方“120”系統。加強醫療救治工作,對1758名重點患病人員實施分級管理治療,成功處置突發危重病例58起。全年開展診斷評估11385人次,辦理戒毒人員提前解除2505件、延長期限6件、所外就醫110件。
(史 欣 時一飛)
【司法考試】年內,全省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38853人,成績達合格分數線5601人,均創歷史新高。全省設13個考區、30個考點、1301個考場。司法部確定蘇州考區為全國5個計算機化試點考區之一,報名參加蘇州考區機考3493人,占全國報考總人數的63%,是全國最大的機考考區。全省司法考試實現試卷安全、考場安全、考試安全、考生安全和組織實施零事故、考務工作零差錯、嚴重作弊零發生、服務考生零投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