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綜合開發概況】2017年,全省有農業綜合開發縣(市、區)77個(含省農墾、省監獄管理局2個),其中實施項目的開發縣有69個。全年完成財政投資36.5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5.25億元、省級財政資金18.67億元、市縣財政安排資金2.63億元。國家和省級各類土地治理項目改善農田基礎設施16.8萬公頃,其中建設高標準農田12.9萬公頃,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135個,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通過項目實施,項目區新增和改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3.2萬公頃、除澇面積11.7萬公頃,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1.1萬kg,新增蔬菜生產能力5.3萬kg,比非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多增收400元左右。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年農業綜合開發對“六大片區”等貧困區域的48個鄉鎮實施幫扶,投入農業開發資金5.1億元,改善農田基礎設施2.4萬公頃,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進程。
【高標準農田建設】2017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涉及全省13市64個開發縣(市、區)和2個省屬農場,項目總投資29.31億元,其中財政投資29.11億元,項目鄉鎮自籌0.2億元,治理面積12.9萬公頃,其中建設高標準農田12.7萬公頃,生態治理項目0.2萬公頃。圍繞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需要,堅持科學規劃,推進規模開發、產業開發和規范開發,通過實行田、水、路、林、山綜合治理,水利、農業、林業、科技措施綜合實施,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高標準農田。全年項目區累計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0.9萬公頃、除澇面積7.8萬公頃。把高標準農田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機結合,項目區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約19.2億kg。推廣良種良法和節水灌溉技術,減少農業生產投入品使用,保護稻麥等農作物生長。新增和完善農田林網防護面積3.6萬公頃,涵養水源、防風固沙、抵御寒流、維護農業生態平衡能力不斷增強。繼續推進新沂、寶應、建湖3個高標準農田建設“整縣推進”試點,共在三個試點縣投入財政資金15.55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7.12萬公頃,至年底,三個試點縣高標準農田占比已經提高到70%以上。在未開展試點的地區,啟動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整鎮推進”工作,通過連續投入、規模治理,涌現出東海石梁河鎮、江都小紀鎮、海門悅來鎮、漣水紅窯鎮、靖江馬橋鎮等一批全域高標準農田基本覆蓋的鄉鎮。
【農業產業化發展】2017年,立項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項目135個,投入財政資金0.85億元,共扶持涉農企業117個,家庭農場16個,專業大戶2個。從扶持方式看,實施貸款貼息項目106個,財政貼息資金5864.5萬元;財政補助項目29個,財政補助資金2597萬元。完善農業綜合開發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突出扶持產業的精準性,堅持補助項目扶持納入當地規劃的產業,貸款貼息項目每縣扶持產業個數不超過3個,其中申報項目中至少1個產業為當地規劃的產業,其他扶持的產業為市場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產業。在產業化發展項目培育上,以貸款貼息項目“先選項后結算”改革為著力點,提前培育項目,提前選擇項目,提前儲備項目,在引導各地培育規范扶持主體的同時,強化基本符合申報條件的財政補助項目的培育。
【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突出打造“丘陵山區+”活力農業,圍繞丘陵山區“整山推進”,加快綜合治理,推進有效開發。2017年完成財政投資2.60億元,實施項目146個,治理面積1.2萬公頃。財政投資重點用于項目區灌溉、道路、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應用低壓管道灌溉技術,提高山區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利用率,緩解丘陵山區農業發展主要制約因素。通過治理累計新增有效耕地148.6公頃。重點扶持優質果品、名優茶葉、花卉苗木、生態觀光、特色蔬菜、草食畜禽等特色產業產業,全年共扶持生態觀光項目54個,花卉苗木項目39個,優質果品項目34個,名優茶葉項目17個,特色蔬菜項目1個,草食畜禽項目1個,促進丘陵山區高效農業發展。探索吸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實施主體包括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專業大戶,實現項目建設主體多元化和開發資金投入多元化。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實施的項目,全面實行“先建后補”項目管理模式;由鄉鎮政府和村委會承擔實施的項目參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管理要求,實行建設工程公開競爭招標,財政資金按進度撥付。

新沂市稻麥基地 省農業資源開發局供圖
【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黃河故道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徐州、宿遷、淮安、鹽城4市14個縣(市、區),2017年完成總投資2億元,均為省級財政投資,改造治理黃河故道1.3萬公頃。圍繞建成“千里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特色走廊”目標布局產業、安排項目,通過集中連片開發,推進基礎設施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不斷提高黃河故道開發成效。全年扶持項目36個,其中農產品基地項目33個、面積1.2萬公頃,現代農業園區項目3個、建設面積0.1萬公頃。在農產品基地項目中,扶持糧食基地24個、面積1.0萬公頃,蔬果基地9個、面積0.2萬公頃。堅持規模開發,項目建設及產業發展由點及面、連片成帶的進度和成效顯著,形成一批近萬公頃、乃至幾萬公頃以上的特色高效農業集中區。如豐縣通過集中投入,連片規模開發,在大沙河、宋樓、華山初步形成連片規模近萬公頃的優質果品生產基地。淮安市淮陰區逐年推進,在南陳集、吳城、碼頭3個故道鄉鎮項目基本實現集中連成片,規模達1萬公頃。泗陽縣過通過近兩年的重點集中投入,使得成子湖周邊及黃河故道沿線形成0.53萬公頃的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
【采煤塌陷地農業綜合開發】采煤塌陷地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強調“連片治理,生態開發”,集中在徐州市沛縣、銅山區、賈汪區、泉山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2017年省級財政投資3500萬元,無自籌資金,安排基地項目7個,園區項目1個,省級扶貧項目1個。生態農業在采煤塌陷地區域落地,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項目,改善項目區生態環境,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項目建設與投資的綜合效益。全年實施農產品基地項目0.23萬公頃,其中糧食基地0.16萬公頃,蔬果基地0.07萬公頃。
【沿海灘涂已圍墾區農業綜合開發】2017年,全省沿海灘涂墾區配套共安排項目14個,配套面積0.7萬公頃,項目總投資1.46億元,其中省級財政投資1.05億元、項目建設單位自籌資金0.41億元。沿海灘涂項目按“連片規劃、綠色利用、產業聯合、品牌共享”的要求統籌項目布局,主要集中在連云港、鹽城、南通3市和省沿海開發集團。從扶持產業看,扶持農業種植業項目10個、面積0.54公頃;扶持水產養殖項目4個、面積0.16公頃。
【沿江高沙土農業綜合開發】2017年省級沿江高沙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涉及海安、如皋、江都、廣陵、泰興、姜堰、高港等7個縣(市、區)。全年完成總投資6140.4萬元,其中省級財政投資6000萬元、自籌140.4萬元。立項扶持項目14個,改造中低產田0.4萬公頃,項目區新建和改擴建排灌站51座、襯砌渠道135.75km、埋設管道35.15km、渠系建筑物4647座,新建硬化機耕路39.18km,植樹造林60公頃。通過項目建設,新增與改善灌溉面積3380公頃,新增與改善除澇面積166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260公頃。項目區推廣主干渠道暗管灌溉、機械人現澆成型防滲渠等節水灌溉技術,年節約水量442.51萬m3。營造農田防護林,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技術等,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403.33公頃,改善項目區農田小氣候。新增優質稻麥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306.06萬kg,新增油料11.92萬kg,新增蔬菜32萬kg,新增種植業產值1237.57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業綜合開發扶貧工作】落實省委、省政府扶貧開發工作任務,圍繞蘇北貧困片區和項目區低收入農戶,重點推進“六大片區”、12個省級扶貧縣、黃河故道等貧困地區的扶貧式開發。2017年財政投資5.1億元,其中省以上財政資金4.9億元,實施項目121個,建設高標準農田2.4萬公頃。開展項目建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創新,要求立項扶持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結對幫扶項目區貧困農戶,分別不低于3戶和2戶,鼓勵多結對幫扶,全年共結對幫扶低收入農戶400戶。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績效評價】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于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績效評價工作的要求,隨機抽取6個開發縣的17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加大評價結果在項目管理考核中的應用。財政部駐江蘇專員辦對金湖縣、新沂市進行績效抽評,兩縣(市)均取得優秀等次。中科院對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3~2020年)實施情況第三方實地評估工作,兼顧地形地貌、耕作方式等特征,共選擇7個開發縣2011~2012年實施的14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評估結果顯示,全省規劃實施進展順利,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馬海濤)

2017年江蘇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建設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