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交流】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建設 2017年,省科技廳與英國創新署、捷克國家技術局分別啟動實施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并開展首輪合作項目聯合征集工作。省科技廳與英國創新署共同實施的中國(江蘇)—英國產業挑戰合作計劃,是中國首個省級政府與英國聯合建立的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截至2017年,江蘇累計與以色列、芬蘭、英國、捷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加拿大安大略省等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產業研發合作共同資助機制,為江蘇企業創新國際化提供優質合作渠道。
海外孵化器建設 3月23日,在時任江蘇省長石泰峰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州長見證下,蘇州科技城、蘇州高新創業投資集團與墨爾本市政府、澳中科學家創業協會、墨爾本大學及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在墨爾本共同簽署“江蘇—維州研創中心”合作備忘錄。這是江蘇省高新園區在澳大利亞設立的首個海外離岸孵化器。該中心由離岸孵化器(墨爾本)與在岸加速器(蘇州)構成,通過“離岸研創孵化”加“在岸創業加速”的模式開展兩地接力孵化。4月,“江蘇—維州研創中心”在岸加速孵化中心在位于蘇州高新區的蘇州科技城軟件園啟動建設,首期面積近3000m2。
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清潔技術創新合作 6月5日,江蘇與加州在南京簽署關于建立清潔技術領域伙伴關系的諒解備忘錄。11月1日,省科技廳與加州能源發展委員會簽署關于建立清潔技術創新聯合投資計劃協調機制協議,雙方同意將重點支持該聯合投資計劃中確定的若干低碳及清潔技術領域的科技創新。

7月5~6日,江蘇大院大所對接會暨第六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談會在南京舉辦,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60多個大院大所的1500多名專家與會王路憲/視覺江蘇網
首屆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周暨百名德國青年中國(江蘇)行活動 6月13~16日,首屆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周暨百名德國青年中國(江蘇)行活動在江蘇舉行。活動由科技部與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共同主辦,江蘇省科技廳承辦,分別在太倉、南京、常州、無錫等4地舉行交流周啟動儀式、中德青年創業者論壇、第二屆“鄭和杯”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暨優秀項目路演、中德青年創新創業合作交流會、創新創業環境考察等活動,促進雙方青年及有關機構代表在創新創業領域的交流,形成一批初步合作意向。
“一帶一路”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聯盟成立 7月5日,在中國江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暨第六屆產學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談會上, 20家中外高校、科研機構及科技服務機構共同倡議成立“一帶一路”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聯盟。20家首批倡議單位包括江蘇省對外科學技術交流中心、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江蘇省技術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俄羅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蘇州—洛加大(UCLA)先進技術研究院、印度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聯盟將定期舉辦國際創新合作與技術轉移研討會,合作開展國際技術轉移項目對接與專業培訓,協助建設國際科技合作載體,為聯盟成員機構開展業務交流、項目對接、適用技術培訓、先進技術示范及產業化搭建協作平臺。
(省科技廳)
【環保交流】2017年,省環保廳組織實施中丹水和環境戰略合作項目、聯合國綠色經濟項目、中日改善大氣環境合作項目框架下“中日紡織印染行業污染物減排樣板工程”、中丹土壤與地下水治理修復示范項目等4個國際合作項目。推進消耗臭氧層物質(ODS)二期能力建設和銷毀工作。亞行鹽城濕地貸款和GEF贈款項目穩步推進。
(繆明生)
延伸閱讀:環保國際合作項目介紹
中丹水和環境戰略合作項目:2015年底,丹麥環境與農業部為加強與中國水利部、環保部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出實施中國—丹麥“水和環境戰略領域合作項目”。中國項目組由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牽頭,具體由北京市環保局及江蘇省環保廳實施,包括大氣與水兩個重點領域。項目于2016年10月啟動,計劃于2018年年中結束。
聯合國綠色經濟項目: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及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國訓練研究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發起建立。2015年,江蘇省作為唯一試點省份參與,實施首個中國地方綠色經濟試點項目“江蘇綠色經濟促進項目”。2017年,啟動項目第二期“江蘇省工業園綠色轉型”,旨在提出工業園綠色轉型方向、路徑和政策建議,為國家及地方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戰略決策提供案例支持。
中日改善大氣環境合作項目框架下“中日紡織印染行業污染物減排樣板工程”:主要針對江蘇省紡織印染業,選取常熟3家企業作為試點企業,通過引進節能、高效、低污染排放的定型機及油煙凈化裝置,實現節能和污染物減排,確立紡織印染行業大氣污染防治的優秀案例,并實施推介和普及,為改善全省大氣環境作出貢獻。實施周期為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
中丹土壤與地下水治理修復示范項目:由省環保廳與4家丹麥公司合作,2017年9月,選定泰州市海陵區關停搬遷污染企業2塊遺留地塊作為治理修復示范地塊,因地制宜地引進、吸收丹麥污染場地調查與修復治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經驗,以提升全省工業場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項目計劃于2018年底前完成。
(省環保廳)
【農業交流】6月16日,第七屆金磚國家農業部長會議在南京召開,期間舉辦金磚國家農業合作論壇,來自金磚國家農業部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農發基金和新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的9個代表團參加會議(含4位正部長和1位國際組織總裁)。協助農業部舉辦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市場發展與貿易管理研修班、赤道幾內亞農漁林業綜合開發研修班、“一帶一路”國家農業文化遺產管理與保護研修班、發展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研修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管理研修班等活動。全年共接待來自42個國家16批團組,276人次,比上年增長31%;派出55批團組,400多人次。組織企業參加境內外促銷活動10余場,累計展出出口農產品樣品200多種,展出面積800多m2,現場達成貿易意向超過6000萬美元,會后簽訂合同金額3000多萬美元。有針對性地組織企業參加“中荷可持續園藝研討會”、加拿大南京專場推介會等對接活動。
(王 珂)
【文化交流】2017年,全省共有75批文化團組1081人次赴34個國家和地區實施75個文化交流項目,有54個國家和地區的724批文化團組9619人次到江蘇省實施723個文化交流項目。全球昆曲數字博物館在劍橋大學開通運行。江蘇與英國埃塞克斯郡、愛爾蘭科克郡就深化合作達成共識,與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文化部簽訂合作備忘錄。

7月14~18日,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孔子學院中學生“漢語橋”夏令營在鎮江江蘇大學開營。圖為 7月16日,奧地利中學生在鎮江恒順醋文化博物館了解醋坯發酵工藝楊雨/視覺江蘇網
2017年春節前后,全省共有7個團組赴四大洲14個國家和地區的25個城市進行演出60場次,地域覆蓋范圍和演出規模陣容創歷史新高。其中,省文化廳派出4個團組分別前往歐洲的德國、英國和荷蘭,亞洲的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和印度,北美洲的美國、庫拉索,中東地區的蘇丹,覆蓋9個國家21個城市;南京市和常州市各派出團組分別赴南亞的尼泊爾,北非的贊比亞、馬拉維、津巴布韋以及歐洲的法國開展“歡樂春節”活動。5月18日至6月14日,“斑駁線色——厄瓜多爾繪畫藝術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舉辦。6月7~14日,“春天里的秋之夢”——中加藝術家交流展在江蘇省國畫院舉辦。6月28日至7月4日,由英國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牽頭組織的“戲曲文化尋根之旅”代表團赴泰州、南京、蘇州考察交流。7月24日至8月6日,由江蘇省美術館、愛濤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與英國皇家版畫協會、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的“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交流系列展(2017版展)”在英國舉辦,展出江蘇省中青年版畫家作品160幅。英國當地時間8月25日,世界首個中英雙語昆曲數字博物館——全球昆曲數字博物館在英國劍橋大學正式開通運行。該項目由劍橋大學“康河計劃——保護即將消失的世界”項目組主辦,江蘇藝術基金資助、中國昆曲博物館(蘇州)和全國7家昆曲院團支持。該項目以昆曲為研究對象,借助劍橋大學“康河計劃”實施30多年來積累的一整套分析研究方法,初步實現智能化展示。10月下旬,參與協辦“第一屆萊茵河與長江河流歷史文化比較研討會”,接待29名中外與會代表赴蘇州和無錫考察交流。11月22~26日,“江蘇—愛知友好書法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展出中日書法家作品120幅。12月5日,江蘇省美術館與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江蘇省美術館聯合舉辦“知音千古此心同——國際藝術家眼中的中國昆曲”展覽,共展出作品 118 件。
(袁開迪)
【教育交流】2017年,實施留學江蘇行動計劃,江蘇87所高校在校外國留學生3.99萬名,同比增長20%,居全國第三位。新遴選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精品課程和培育課程78門,累計建設達245門。召開江蘇“一帶一路”留學教育峰會,啟動“留學江蘇優秀人才遴選計劃”。推進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性建設,新遴選培育機構和項目28個,累計達56個。新批準和備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5個,累計達354個,占全國1/7,仍居首位。啟動實施“江蘇—英國高水平大學20+20合作計劃”。加強漢語國際推廣,江蘇18所高校在境外14個國家辦有32所孔子學院和79個孔子課堂。
(省教育廳)
【衛生交流】2017年,全省衛生系統共有392批895人次執行出國(境)任務,其中出席國際會議和學術交流218批516人次,出國進修與培訓、科研合作174批379人次。出國執行援外醫療任務3批43人。接待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法國、英國、瑞典、挪威、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菲律賓、以色列、柬埔寨、捷克、新加坡、桑給巴爾等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到訪人員122批478人次。
友好州省衛生合作 7月12日,省衛生計生委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衛生與民政服務廳簽署全科醫生師資培訓合作意向書,11月1~5日,舉辦首屆江蘇—澳大利亞全科醫生師資培訓班,來自13個設區市27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骨干參加學習。來自墨爾本大學和莫那什大學的專家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計劃,墨爾本大學專家專程到江蘇,采取課堂授課、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現場觀摩等形式,對學員進行培訓。5月17~24日,省衛生計生委訪問英國、捷克,與英國埃塞克斯郡政府就醫養結合、慢病管理、公共衛生、全科醫生培養、微創外科技術等方面合作達成一致,商定2018年簽署合作備忘錄。省中醫院與埃郡科切斯特醫院就合作建立省中醫院微創外科中心進行探討。
援外醫療 全年完成第27期援桑給巴爾、第13期援圭亞那、第13期援馬耳他醫療隊的培訓派出、第26期援桑給巴爾、第12期援圭亞那和第12期援馬耳他醫療隊的回國總結。完成第28期援桑給巴爾、第14期援圭亞那和第14期援馬耳他醫療隊的組隊選拔工作,從當地推薦的120多名候選人中選拔43名預備隊員,自7月起,組織所有預備隊員開始為期6個月的科室輪轉和專業培訓。
江蘇省衛生國際(地區)交流支撐計劃 全年全省150名醫護人員完成研修任務。其中,中德臨床交流項目22人、青年醫師中德臨床交流項目18人、江蘇—日本國際協力中心項目12人、江蘇—德國巴符州衛生交流項目10人、中意專科醫師交流項目10人、江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衛生交流項目5人、江蘇—英國專科醫師研修項目4人、自選項目14人。啟動2018年全省衛生國際(地區)交流支撐計劃申報工作。為配合省醫改工作,提升社區衛生人員的服務水平,分別組派來自南京、鎮江、蘇州的18名全科醫生赴英國開展為期3周的短期培訓,來自無錫、徐州、常州的15名全科醫師赴加拿大開展為期2周的培訓活動。與德中科技交流基金會合作開展“銀發項目”,計劃引進德國退休的知名醫療專家到江蘇長期工作,幫助推動學科建設和培養人才,確定南京江寧人民醫院為首個試點醫院。8月,來自德國的兒科專家與江寧人民醫院就合作形式、內容等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