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概況】2017年,全省聚焦重點縣、重點片區、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四類對象,不斷加大責任落實、資金投入、考核評估、督促檢查力度,推動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全省“五級書記抓扶貧、上下協同幫致富”的體制機制持續加強,各級黨委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基本形成。自2016年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實施兩年來,全省累計有133.2萬低收入人口脫貧,48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按照全國統一方法制度、統一軟件系統建檔立卡的工作要求,江蘇以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為主要標準,結合教育、基本醫療、住房“三保障”情況實施建檔立卡和動態調整工作。全年召開全省建檔立卡數據核查、動態調整5次專項工作會議,有600余人次參加培訓。印發《關于依法規范做好建檔立卡數據核查和動態調整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2017年度全省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多個專項文件以及業務工作手冊、系統操作手冊等。實施兩期專門針對身份證錯誤的專題數據清洗。開展扶貧對象數據比對工作,省扶貧辦與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95名黨員注冊會計師進村入戶核查,配合省審計廳對全省12個重點幫扶縣(區)開展扶貧專項審計,對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對象及時清退,一些檔外返貧人口及時納入。在“兩公告四公示”基礎上增加“兩比對”環節,即相關部門數據比對和入戶人工核對。幫扶手冊“五簽字五確認”規范普遍實施。經年度動態調整,截至年末,全省還有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125萬人。

12月11日,泗洪縣城頭鄉扶貧游水鴨養殖示范基地數千只游水鴨在水中打鬧嬉戲。游水鴨養殖示范基地位于洪澤湖畔城頭鄉五分場,毗鄰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占地30公頃,計劃總投資1500萬元,該項目通過“互聯網+”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張連華/視覺江蘇網
【扶貧開發政策體系建設】2017年,以完善和推進“1+2+8+12”扶貧工作機制建設為重點,圍繞省“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確定的八項脫貧致富行動,對基層和群眾反映操作性、針對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的政策措施,及時推動調整和完善。全年印發重要政策文件37份,在建檔立卡動態調整、完善扶貧小額貸款機制、加強低收入人口醫療保障、推進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實施危房改造、加大保險扶貧力度、強化扶貧監管等方面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注重用好國家相關扶持政策,探索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生態保護扶貧、鄉村旅游扶貧等精準扶貧新路徑。各有關市、縣(市、區)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臺具體可操作性辦法,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低保、救助等各項政策措施覆蓋低收入群體。按照中央和省全面落實脫貧攻堅責任制的有關要求,根據省委、省政府“十三五”扶貧開發有關政策和制度體系,省扶貧辦繪制江蘇省“十三五”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責任圖譜,由省委、省政府總攬全局,省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將省扶貧部門工作責任、省相關部門管理指導責任、專項扶貧行動牽頭責任、設區市黨委政府統籌推進責任、縣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鎮村具體落實責任條分縷析,做到一圖呈現。
【扶貧資金投入】2017年,全省下撥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2億元(含中央資金)。各市財政安排專項扶貧資金2.6億元,較上年增加1.59億元,各縣(市、區)財政安排專項扶貧資金9.63億元,較上年增加4.4億元。各市、縣(市、區)普遍建立扶貧開發資金持續增長機制,不斷提高扶貧資金投入占財政總支出比重。加大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機制創新力度,在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區),以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規劃為引領,以重點扶貧項目為平臺,整合各級財政安排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對政策目標、投入方向、扶持環節、管理方式等相近的開展涉農資金整合使用試點。
【重點群體和重點村幫扶】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結合江蘇省實際,在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排定一批因病、殘、孤、老、災等原因導致支出型貧困問題突出的人群作為重點低收入群體(簡稱“重點群體”);在未脫貧省定經濟薄弱村中排定一批村集體經濟收入低、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耕地流轉比重低、農民合作組織化程度低、低收入人口占比高“四低一高”特征突出的村作為省定重點經濟薄弱村(簡稱“重點村”)。2017年,省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加強農村重點低收入群體和重點經濟薄弱村脫貧攻堅工作的意見》。省級財政投入到戶到人精準扶貧資金6.1億元,對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通過產業引領、就業創業、金融助推等有效途徑開展項目幫扶,幫助其獲得穩定可持續的增收來源,增強脫貧內生動力。對無勞動能力農戶,繼續加大托底式保障力度,確保如期穩定脫貧。開展資產收益扶貧,把具備條件的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村集體經濟組織,保障低收入農戶收益權。在全省214個經濟薄弱村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投入省級以上財政資金1.91億元。省財政下達1461萬元,專項支持未進行農村綜合服務社提檔升級的48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電子商務建設,促進省定經濟薄弱村“一村一品一店”全覆蓋。選優配強經濟薄弱村領導班子,加強教育培訓力度,選派優秀干部駐村幫扶,深入開展領導干部掛鉤、“村企掛鉤”“村村結對”和科技人員掛鉤,提高經濟薄弱村脫貧發展能力和水平。
【蘇北重點片區幫扶】2017年,關鍵工程項目安排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2.3億元,用于幫扶低收入人口和經濟薄弱村相對集中的湖西老區、漣沭結合部、西南崗地區、成子湖周邊地區、石梁河庫區、灌溉總渠以北地區等6個片區。截至年末,“十三五”期間計劃實施的23個關鍵工程已全部開工建設,8個已建成達效。整體幫扶項目有677個已建設完成,總投資94.97億元。支持和指導蘇北各市、縣(市、區)圍繞幫扶工作方式創新和探索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為重點,在領導體制、組織方式、發展模式、資金使用方式以及解決支出型貧困突出問題、破解返貧難題、金融創新、社會保障兜底等方面,加大探索創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如徐州市搭建“扶貧超市”平臺,宿遷市構建支出型貧困保障體系,鹽城市建立“貧困指數”,連云港市實行“五制工作法”,淮安市率先建設“陽光扶貧”監管系統等。
【黃橋茅山革命老區幫扶】黃橋茅山革命老區富民強村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實施三年來,省級財政累計撥付專項資金1.2億元,其中,經濟薄弱村發展資金9420萬元,困難軍烈屬戶和老黨員戶補助資金2580萬元。截至2017年末,三年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在此基礎上,省委、省政府決定,再利用三年時間,繼續進行黃橋茅山革命老區幫扶,進一步鞏固提升老區幫扶效果,省財政將在2018~2020年繼續安排專項補助資金1.2億元。
【宿遷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2017年,宿遷扶貧改革試驗區工作被列入省委、省政府分管領導抓重大改革落實聯系事項,建立進展情況季度通報機制。自2014年被列為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以來,宿遷市圍繞“緩解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探索機制創新,截至2017年末,已累計實施年度改革試驗項目56個,制定制度性文件48份,初步形成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扶貧改革創新成果。
【扶貧小額貸款】2017年,省扶貧辦在總結泗陽縣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與省財政廳修改完善扶貧小額貸款相關政策,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調整完善我省“十三五”扶貧小額貸款有關事項的通知》,落實“5萬元以下、三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全額貼息、設立風險補償金”的扶貧小額貸款機制,更好地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低收入農戶發展產業增收項目。2017年,全省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4.44億元,有12.85萬戶低收入農戶得到支持發展增收項目受益。
【駐村掛鉤幫扶】“五方掛鉤” 全省調整加強“五方掛鉤”幫扶力量和牽頭單位,動員組織262家單位參與,其中機關單位90家、蘇南市、縣(市、區)21家、高校院所40家、各類企業114家,與蘇北12個省定重點幫扶縣(區)實施掛鉤幫扶。至2017年末,262家后方單位無償出資5.16億元,到掛鉤幫扶縣(區)開展扶貧現場辦公1.2萬余人次,其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1481人次。
干部駐村幫扶 省委從各后方單位選派265名優秀干部,組建省委駐縣幫扶工作隊。除12名工作隊隊長任所駐縣(區)委副書記外,其他隊員全部到村兼任“第一書記”。各工作隊利用機關、院校、企業、蘇南地區的政策、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突出產業帶動,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引導資源要素向經濟薄弱地區集聚,拓展富民強村空間。截至2017年末,第21屆省委駐縣幫扶工作隊圓滿完成兩年幫扶任務,累計協調投入資金30.29億元,捐贈實物折價0.4億元,實施各類幫扶項目2023個,所掛鉤幫扶24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90%以上實現脫貧。
【社會扶貧】2017年,開展第四個全國“扶貧日”活動,設計制作20萬份扶貧公益廣告,通過媒體宣傳和廣為張貼。省老干部局組織全省農業科技、醫療等領域離退休老專家,到灌南縣開展“銀發人才服務基層”活動。省扶貧辦與省供銷社聯合舉辦經濟薄弱地區扶貧項目招商引資和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重點項目投資額5.98億元、展會產品銷售額740.3萬元。全省扶貧領域涌現一批扶貧濟困、脫貧致富、甘于奉獻、銳意創新的先進典型,先后有4人獲“全國脫貧攻堅獎”,20人獲全省“脫貧致富獎”、30人獲全省“扶貧濟困獎”。
(趙 旻 朱 奎 王若昇)
【土地項目和政策扶貧】2017年,對全省經濟薄弱地區安排省級土地綜合整治項目48個,整治面積3.06萬公頃,整治資金14.24 億元,有效改善全省經濟薄弱地區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通過實施土地整治項目,項目區耕地質量等別平均提高1個等別,公頃均新增糧食產能2250kg。運用“行政+市場”的措施激活支持政策,優先安排經濟薄弱地區補充耕地指標在省級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全年為全省經濟薄弱地區交易耕地占補平衡指標450.67公頃,籌集資金17.3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