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發展概況】2017年,蘇北五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327.3億元,增長7.3%,增長速度已連續12年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67127元,如果以美元計價,蘇北五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942美元。固定資產投資17192.9億元,增長9.8%,比全省平均高2.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00.2億元,增長11.2%,比全省高0.6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2181.8億元,增長21.8%。徐州市獲中國人居環境獎,躋身全國文明城市,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徐州綜合保稅區開工。連云港市獲評全國首家城市家具標準化示范城市,獲批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窗彩羞B續第六年獲評臺商投資“極力推薦城市”。鹽城市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獲全省首批綠色建筑示范市,中韓產業園正式獲國務院批準。宿遷市謀劃生態經濟示范區和“江蘇生態大公園”建設,編制生態經濟示范區《發展規劃》《實施意見》。
【蘇北改革創新】全年蘇北地區關閉煤礦礦井13對、壓減煤炭產能1062萬噸,化解鋼鐵過剩產能228萬噸,關停化工企業236家。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明顯縮短。企業去杠桿、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取得新成效??萍紕撔履芰Σ粩嗵嵘?,全年蘇北地區納入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164個,占全省總數的19.5%;新增6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占全省總數的24.6%;2家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數累計達9家,占全省新增總數的24.3%。新備案56家省級眾創空間,省級以上備案眾創空間達108家;新建38家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分店、便利店,總數達173家。徐州高新區、連云港高新區、鹽城高新區在科技部國家級高新區考核中全部實現進位。淮安高新區、宿遷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徐州鼓樓高新區獲省政府批準籌建。
【蘇北產業結構調整】蘇北地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8547.9億元,增長7.6%;骨干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超百億元工業企業增加2家,總數達17家。服務業增長較快,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快速提升,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效初步顯現,全年完成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2343.8億元,增長13%,比全省平均高0.9個百分點。徐州加快實施國家“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服務業占比不斷提升,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8個產業規模均超千億元。連云港盛虹煉化一體化加快推進,新材料、新醫藥、高端裝備規模和質量進一步提升?;窗搽娮有畔ⅰ⑹称樊a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集聚7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鹽城發展智能制造、風電裝備、灘涂開發等特色產業,新能源裝備銷售收入占全省總量的三成左右。宿遷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電子商務異軍突起,綠色建材、智能家電、激光裝備等綠色高端產業加快發展。
【“四項轉移”】深入推進產業、財政、科技、人才“四項轉移”,為蘇北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加大產業轉移力度。全年蘇北地區新開工500萬元以上產業轉移項目2061個,同比略有增長;新開工項目總投資4589.30億元,增長4.6%;實際引資額2489.12億元,實現稅收584.26億元,帶動就業16.89萬人。連云港盛虹煉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東華能源、中國電子鹽城信息港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加大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省財政對蘇北轉移性支付約1300億元,重點支持蘇北民生保障、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中專項扶貧12.83億元,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及村級“一事一議” 12.98億元,對學前教育普及市縣教育主體責任補助4.71億元,高標準農田投入11.94億元,水利重點工程建設專項42.5億元,國省干線公路及農村公路建設24.76億元,環保引導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11.17億元,土地整治項目資金16.97億元等。加大科技轉移力度。年內,省級對蘇北支持科技經費總額4.7826億元。其中支持蘇北地區組織實施省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70項,省級補助經費3.2億元,帶動全社會總投入近13億元。在科技計劃項目中,支持蘇北地區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16項,安排省資助經費1.14億元,引導企業自籌7.16億元。加大人才轉移力度。繼續實施 “蘇北發展急需人才引進計劃”,撥付3000萬元,資助1102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或副高以上職稱或“985工程”高校畢業生到蘇北創新創業;實施 “蘇北創業領軍人才獎”,撥付600萬元,表彰30位蘇北創業領軍人才;在清華、北大等國內著名高校為蘇北地區培訓“333”工程培養對象114人;啟動第二批蘇北發展特聘專家選聘工作。

徐州市賈汪區新貌 徐州市賈汪區政府辦供圖
【蘇北民生建設】全年蘇北五市城鎮新增就業45.3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46萬人,扶持城鄉勞動者創業13.75萬人,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12594個,引領大學生創業1.27萬人,招募“三支一扶”人員210名,新認定省級創業示范基地22家。蘇北地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94元,增長9.2%,比上年增速高0.4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高0.4個百分點,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1.9個百分點。組織開展“263”環保專項行動,蘇北地區PM2.5濃度同比下降0.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明顯,洪澤湖濕地鳥類數量較五年前增加30%以上。蘇北地區計劃安排16528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占全省總任務的70.86%,共撥付中央及省級財政補助2.56億元,截至12月底,已全部開工,竣工率達95%以上;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3.02萬套、基本建成9.69萬套,分別占計劃數的108.7%、100%。
(省發展改革委)
【南北共建園區】2017年,全省有共建園區45家。蘇南開發區共派出539多名各級各類干部及管理人員到共建園區工作。共建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南北共建園區產出快速提升,全年完成工業產品銷售收入6020.59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1177.65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149.11億元。共建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50.02億元,同比增長3.2%;批準進區項目1015個,內資項目注冊資金307.93億元,實際到帳注冊外資11.11億美元。產業轉移薦目360個,開工在建項目508個,建成投產項目1679個。開發平臺公司注冊資本總額達50億元,其中蘇南等合作方投入注冊資本達30億元。共建園區累計入園企業超1700家,項目注冊金額近20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14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超16億美元,南北共建園區成為江蘇省各區域協調發展、蘇北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重大創新。從掛鉤合作市角度看,蘇州與宿遷、無錫與徐州園區共建工作成效較為顯著。從單個園區看,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無錫新沂工業園、常州高新區大豐工業園發展成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