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資源保護概況】2017年,全省濕地總面積為282.2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194.6萬公頃,人工濕地87.6萬公頃。修復濕地0.36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48.2%。全省濕地保護法規制度更加完善。1月1日,《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施行。8月和9月,省政府辦公廳分別印發《江蘇省濕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蘇政辦發〔2017〕114號)和《江蘇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蘇政辦發〔2017〕121號),濕地保護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督K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濕地全面保護,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嚴格濕地用途監管,維持全省國土空間濕地保有量,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到2020年,全省濕地總面積不低于282萬公頃,自然濕地面積不少于194.67萬公頃,新建各類濕地自然保護區或濕地農業野生生物原生境保護區16個、各級濕地公園14個、濕地保護小區40個,全省自然濕地保護面積達97.33萬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50%以上。根據《實施方案》,全省將實施退化濕地修復工程,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面積減少、生態功能退化及受污染的濕地要采取措施予以恢復、修復,每年修復3333.33公頃。對長江、淮河、黃河故道、太湖、洪澤湖、石臼湖、白馬湖、高郵湖、濱海灘涂及河口等區域退化濕地開展生態修復。到2020年,全省修復濕地1.33萬公頃,重要江河湖海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2%以上。經省政府同意,成立全省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建立濕地保護專家庫。組織開展省級濕地名錄認定,提出首批省級濕地名錄建議名單,利用高清遙感開展省級重要濕地范圍、邊界劃定,并啟動濕地標識系統制定工作。開展全省濕地管理與生態監測平臺建設,建立濕地實時監測站點27處。10月30~31日,召開全省濕地保護工作會議。濕地保護體系更加健全,全年完成徐州九里湖、句容赤山湖、揚州鳳凰島3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新建啟東圓陀角、宿豫杉荷園、揚州三江營、無錫宛山蕩、昆山陽澄東湖5處省級濕地公園,新建南京滁河、宜興丁蜀太湖、泗陽淮沭河等濕地保護小區35處。
(李 祥 蘇 鑒)

2017年江蘇省省級以上濕地公園名錄(共64家)

(續表)

(續表)
【濕地資源調查評估】10月12日,由南京大學承擔的《江蘇長江沿江濕地資源調查》項目南京師范大學承擔的《江蘇南部沿海重要濕地現狀調查及生態狀況評估》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與會專家認為項目成果可為江蘇沿江和南部沿海濕地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