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概況】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115個,其中少兒圖書館7個,建筑面積122.4萬m2;各級圖書館從業人員347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350人,正高級職稱49人、副高級職稱320人、中級職稱1083人;總藏書量8597.616萬冊,電子圖書7142.434萬冊;本年新增藏量795.607萬冊,新增電子圖書1218.264萬冊;總流通人次7975.092萬人次,書刊文獻外借2970.201萬人次,書刊文獻外借5585.737萬冊次。組織各類講座3545次,舉辦展覽1566個,舉辦培訓班2359個。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共有計算機11739臺,供讀者使用電子閱覽室終端數6769個;閱覽室坐席數65425個,其中少兒閱覽室坐席數16699個、盲人閱覽室坐席數1598個。

2017年江蘇省文化場館數量單位 :個
(陳 劍)
【南京圖書館】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底,作為江蘇省文獻信息資源保障與服務中心,南京圖書館總體館藏已形成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領域的資源體系,館藏紙質書籍1178.6萬冊,電子書籍146.4萬冊。其中古籍160萬冊,包括善本14萬冊;民國文獻70萬冊。館藏中不乏唐代寫本,遼代寫經,宋、元、明、清歷代寫印珍本,有454種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采編工作 全年預訂中文新書64711種、181226冊。到館中文圖書96240種、274816冊。“陶風采”服務讀者參與人次59502人,薦購圖書124186冊。預訂西文原版書3374種、3432冊。到館外文圖書3086種、3394冊。預訂2018年中文期刊4702種;預訂2018年中文報紙270種。預訂2018年外文期刊868種;預訂2018年外文報紙36種。
讀者服務 藏書總量超1200萬冊,讀者證總量超110萬張,日均到館讀者達7000人次。全年借還圖書總量達160萬冊。全年共提供日常咨詢服務近2000條,信息檢索服務2000余條。開展學科服務和專題服務,為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服務報告20余份。舉辦“第八屆南圖閱讀節·嘉惠論壇”,主題為“《莊子》:齊物逍遙”。論壇由《現代快報》全程直播,新華網江蘇頻道、《新華日報》、《圖書館報》、中國江蘇網等媒體進行報道。做好全省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完成館第六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的指標查漏補缺、材料匯總整理、自評上報、總結匯報準備等各項工作。完善少兒館3個服務區服務內容,對相關服務區域文獻資源進行調整,為到館各年齡段的讀者創造個性化、舒適化的閱覽環境,積極履行江蘇省少兒數字圖書館中心館的職責,策劃組織開展各類(寒假、4·23閱讀節)少兒讀者活動。組織參與省“兩會”信息服務,2月5~10日,南京圖書館第八次走進江蘇“兩會”人大代表駐地鐘山賓館和政協委員駐地雙門樓賓館,現場免費提供信息咨詢服務,推出《信息薈萃》“兩會”專刊。展開布局調整。第五層電子閱覽室改建為“和暢文苑”,打造個性化的閱覽空間;第五層多媒體欣賞室增加使用功能,由單一的音頻欣賞模式擴展至數碼影院、會議報告、音樂娛樂等多功能模式;第五層四庫全書專藏室改建為館史館,作為新增功能區,展示110年南圖發展歷程;第四層讀者自修區改建為“十德堂”,為國學培訓提供場地;第二至四層自動手扶梯旁增設地臺,成為讀者自修區;第三層公共休閑區改建為“電子廣場”電子閱覽區,總面積320m2左右,設置閱覽座位99個,配置91臺電腦,每臺電腦配有耳機,免費提供Internet訪問及數據庫、電子書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資源的查詢、多媒體應用等服務。完成公共文化數字五大支撐平臺:云管理系統、資源共享系統、網絡分發系統、應用集成系統和評估管理系統,為全省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供基礎支撐,為全省圖書館文化館提供開放互動、共建共享的統一服務平臺。全年承接會展活動40場次,參觀總人數5萬多人次。截至年底,本館自主開發的37個展覽在48個館巡展,參觀總人數11萬人次。全年共舉辦、承辦、引進各類展覽18場,參觀人數35萬人次,舉辦法制園地5期,參觀人數25萬人次。
交流合作 10月17~18日,海峽兩岸“第四屆玄覽論壇”在臺灣舉辦。“玄覽論壇”由南京圖書館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主辦。“玄覽”源自《玄覽堂叢書》。抗戰時期,鄭振鐸等愛國學者與中央圖書館合作,冒險搜購淪陷區私家珍籍,擇精編為《玄覽堂叢書》陸續影印出版。當年所聚珍籍現為兩岸同源館及國家圖書館分藏。本屆論壇以“圖書館Plus─知識流轉與空間型塑”為主題,邀請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項潔教授進行專題演講,兩岸13位專家學者分別就“圖書館Plus:無墻化與圖書館新貌、跨界合作與服務新徑”“知識Plus:古籍再造與知識重構、數位人文與知識分享、云端學習與閱讀新貌”等兩大分主題之五子題演講。12月1日,南京圖書館舉辦建館110周年慶典,同時舉辦南京圖書館建館110周年主旨論壇,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陳力作主旨報告《公共圖書館的“轉型”與“再定位”——學習〈公共圖書館法〉的體會》,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圖書館原館長吳建中作主旨報告《新時代 新課題 新作為》,美國中央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學教授、圖書館技術服務部門主任傅平作主旨報告《圖書館技術發展新趨勢》。年內與《現代快報》成長及讀品欄目合作“國學玄覽堂”欄目,刊出讀品新26期50篇,在南京大學和南京圖書館網站全文轉發。與《圖書館報》合作報道南圖業務動態,全年刊發19篇,總計41篇。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現代快報》聯合主辦為期17天“天外客——第二屆大型星空隕石科普展”,邀請天文臺首席科學家徐偉彪作“天外來客”公益科普講座,參觀人數10萬人次。與新華網江蘇頻道深度合作,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意向協議》,加掛研究中心和實踐基地銅牌。
學術研究 開展“圖書館親子閱讀的深度推廣研究及策略”課題研究工作,與南京21世紀太陽城合作,組織相關親子閱讀活動,邀請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做“閱讀與成長”講座,發放親子閱讀調查問卷。積極參與國家與省內外相關科研項目。參與《中華珍貴典籍史話叢書》編纂與審核工作,參加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題跋整理項目二校工作,繼續進行省學會課題《晚清古文名家方宗誠之文獻整理研究》研究工作。江蘇省社會科學重大基金項目“江蘇經籍志”和重大文化工程“江蘇文脈”進入研究中期。推進全省古籍書目收集整理、書志撰寫、專題提要撰寫。參加國家科技部“文化遺產科學保護與展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承擔“近現代文獻脫酸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示范”課題。
資源開發 確定2017年歷史文獻出版項目8個,其中古籍出版項目6個、民國文獻項目2個。啟動“資源整合與知識服務平臺”項目建設,實現40余種數字資源、書目數據、自建數據庫的統一揭示檢索和知識關聯訪問。推進國家公共數字文化各項建設工作。完成“江蘇不可移動文物多媒體資源庫(二期)”項目驗收準備工作。完成“江蘇民間技藝(一期)”資源建設、共享工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數字資源云目錄建設、推廣工程互聯互通項目建設等項目招標準備工作。起草《江蘇省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推廣項目實施意見》,啟動公共文化數字支撐平臺資源加載、應用對接等工作,啟動政府公開信息和網事典藏的資源采集。協助省文化廳組織全省各地開展地方特色數字資源申報。
文獻保護 確立古籍保護分級制度。組織開展全省第四批《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和“江蘇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江蘇省古籍保護單位”的申報評選工作。417部古籍入選第四批全省珍貴古籍名錄,1家單位入選全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5家入選全省古籍保護單位。全省完成古籍普查工作單位40家,上交古籍書目數據量19萬條,21家單位出版本單位古籍普查登記目錄,完成量在全國同級范圍內居于前列。提高古籍修復影響力,自獲得國家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以來,共掃描古籍637種3142冊552904頁,民國5130冊1192066頁,民國報紙A2 1706面,散頁35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