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概況】截至2017年底,全省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10個,入選國家級名錄項目146個、省級項目611個、市縣級4175個。全省有國家級傳承人132名、省級400名、市級2597名、縣(市、區)級2317名。全省建成并開放的各類非遺展示館(廳)和民間藝館、民俗館239個,傳習所和傳承基地286個;建成各類非遺保護國家級示范基地6個,省級非遺傳承示范基地21個、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5個、省級非遺研究基地14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0個。
年內,鎮江市出臺《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條例》,常州市出臺《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淮安市出臺《淮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施辦法》。全省47人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公示名單。成立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組織對首批9名國家級傳承人搶救性記錄進行評審驗收和總結,推進第二批、第三批22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省文化廳協調指導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江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南通大學、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江蘇省戲劇學校、揚州大學等8所院校開辦核雕、烹飪、刺繡、泥塑、印染等10個專業門類的培訓21期,培訓學員709人。采取政府組織、區域聯動、定向招生的方式,聯合連云港、宜興兩地開辦東海水晶雕刻、紫砂陶制作兩類從業人員普及培訓。泰州市舉辦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96個項目簽訂220億元文化產業投資協議。

10月1日,揚州瘦西湖景區內的非遺文化園正式開園迎客 劉江瑞/視覺江蘇網
【江蘇非遺亮相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當地時間6月20日上午,以“創新變革、綠色低碳”為主題的江蘇活動周在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開幕。江蘇省非遺項目擔綱開幕式傳統藝術表演,表演項目以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主體,有古琴·木偶《春江花月夜》、雜技呼啦圈表演、京劇《天女散花》《扈家莊》、嗩吶《百鳥朝鳳》等表演。活動周期間,蘊含中國元素和江蘇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國館進行展示,常州亂針繡、蘇州核雕、南通扎染等江蘇技藝現場展示和互動體驗,吸引大批海外客人駐足觀看。
【江蘇非遺項目亮相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6月10~18日,由國家文化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舉辦。江蘇組織近50人團隊參加相關活動,分別參加非遺傳承人精品展、傳統工藝新生代傳承人競技、傳統表演藝術進社區和中國傳統民歌節活動,展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學習借鑒其他省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取得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創新發展經驗。
【2017年江蘇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演展示主場活動】6月3日,由江蘇省文化廳、連云港市政府共同主辦,江蘇省非遺保護中心、連云港市文廣新局承辦,徐州、淮安、鹽城、宿遷市文廣新局協辦的“相約山海 精彩江蘇”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江蘇主會場——蘇北五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活動在連云港開幕。150余項地方特色鮮明的非遺項目精彩亮相,吸引4萬多名民眾參與。開幕式當天,蘇北五市成立“蘇北五市非遺保護聯盟”,共同打造蘇北地區傳統文化振興發展的戰略平臺。展演展示期間,設立5個展區,來自蘇北地區110余項極富地方特色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戲劇、傳統音樂、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項目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