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2017年,全省18家圖書出版單位共出版圖書28790種,其中新版圖書12600種、重版重印圖書16190種。圖書總印數6.36億冊(張),其中新版圖書1.51億冊、重版重印圖書3.99億冊。總印張45.72億印張,定價總金額93.45億元。全省出版單位從業人員2862人,資產總額54.48億元,營業收入40.14億元,增加值8.62億元。
【報刊出版】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報紙出版單位142家,出版報紙142種。年度平均期印數1157.32萬份,總印數23.3072億份,總印張64.33億印張,定價總金額22.8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8.29億元、增加值16.26億元,從業人員10201人。截至年底,全省共有期刊445種,期刊總印數11543.94萬冊,平均期印數369.84萬冊,資產總額7.32億元,營業收入8.27億元。全年期刊廣告收入11440萬元、發行收入48831萬元、其他收入2.0275億元。從業人員3450人。

2017蘇版好書名單(共50種)
(孫紅光)
【廣 播】截至年底,全省公共廣播節目套數122套,其中省級10套、地市級52套、縣級60套;全年公共廣播播出時間785856小時32分鐘;制作廣播節目時間577970小時34分鐘。江蘇廣電總臺開播10套廣播節目,分別是新聞綜合廣播、新聞廣播、金陵之聲、交通廣播網、音樂廣播、經典流行音樂廣播、文藝廣播、故事廣播、健康廣播以及財經廣播,全年共完成播音84005小時。
【電 影】2017年,全省新批數字影院139家、銀幕974塊、座位122832個,注銷影院8家、銀幕22塊、座位3515個,凈增數字影院131家、銀幕952塊、座位119317個。截至年底,全省共有數字影院739家、銀幕4578塊、座位645303個,其中激光放映機841臺,3D影廳4109個、IMAX影廳59個、中國巨幕影廳28個,其他巨幕影廳98個。全年全省城市影院共放映852.11萬場、觀影15988.54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9.49%、18.57%。其中國產影片放映417.10萬場、觀影8721.09萬人次。江蘇廣電總臺參投電影《無問西東》票房突破7億元,實現票房與口碑雙豐收;電影發行放映環節,幸福藍海院線旗下影城達251家,全年實現票房18.1億元,同比增長15.8%,票房排名全國前十位。
【電 視】截至年底,全省公共電視節目套數124套,其中省級9套、 地市級51套、縣級64套;付費電視節目套數2套。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761748小時13分鐘;制作電視節目時間195865小時13分鐘。省廣電總臺共有14個電視頻道,包括江蘇衛視、優漫卡通衛視、江蘇國際、江蘇衛視高清、好享購物等5個上星頻道,公共、城市、綜藝、影視、教育、體育休閑等6個地面頻道,靚妝、學習、財富天下等3個數字付費頻道。

(續表)
(孫紅光 崔 峰 陶靜霞)
【電子音像】截至年底,全省共有電子和音像出版物出版單位10家,出版電子出版物304種,2717.76萬盒(張);出版錄音制品151種,1058.79萬盒(張);出版錄像制品95種,176.41萬盒(張)。全省電子和音像出版物出版單位計有從業人員146人,資產總額20322.3萬元,營業收入16036.96萬元,增加值3663.02萬元。
(孫紅光)
【《新華日報》】2017年,《新華日報》以“思想立報、精品立報”為發展導向,開展“精品生產年”活動,優質稿件乃至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多次獲中宣部和省領導充分肯定,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進一步增強。
重大主題報道 對各類重大主題,投入精兵強將和大量版面給予濃墨重彩的報道。2017年全國“兩會”,《新華日報》投入逾80個整版,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12·13”國家公祭日,精心策劃推出10個整版的特刊;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通過消息、側記、系列解讀、系列評論等多種方式給予充分報道。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道,報社精心策劃,周密組織,按照會前、會中、會后3個階段,全力以赴做好有關報道。會議期間,每天推出8~12個整版的“十九大特別報道”特刊,共計84個整版。圍繞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加強新聞策劃,積極設置議題,推出60多個系列報道和專欄專題,包括聚力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江蘇發展大會、蘇北發展座談會、開發區建設、重大項目開工、揚子江城市群等。新聞策劃每周都有重點選題,策劃時段全覆蓋,執行力明顯提升。思想力量日益彰顯。2017年,撰寫刊發系列評論10余組;“新華時論”“江東觀潮”“零點快評”3個專欄全年發稿239篇;“辛蘇”發稿15篇。2017年創辦《思想周刊》和《人文周刊》。《思想周刊》共刊出52期,刊載稿件1500余篇,以其精準的選題、透徹的論述、思辨的力量和深髓的思想,很快打響品牌,得到中宣部2次表揚,并在全國介紹辦刊經驗。《思想周刊》文叢5卷本正式出版發行。《人文周刊》堅持歷史底蘊、時代印記,人文特色、江蘇元素,新聞手法多樣呈現,受到廣泛好評。內參工作取得突破。鼓勵記者深入基層一線察訪實情、反映實情,向省委、省政府呈報內參。全年14期內參均得到省委書記或省長批示,其中時任省委書記李強批示13期,《淘寶鎮村,要復制更要提升》《群眾反感不解決問題的大走訪》2篇內參被印發全省。
傳播融合 《新華日報》策劃推出的所有重點稿件,集團新媒體都同步推出,并開設相關專題進行改編、集納。組織和參與大型全媒體采訪,如“看江蘇如何踐行‘強富美高’——1+13省市黨報全媒體環省行”新聞行動。個性化、創新性的新媒體內容產品受到廣泛好評。建軍90周年快閃H5、“一張會動的新華日報”“與黨代表一起來點贊主題照片接龍”等一批現象級產品和互動活動,產生較大影響。2017年,中央網信辦全網推送的江蘇媒體稿件,新華報業占全省半壁江山。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等機構發布的十九大宣傳省級黨報移動傳播榜、省級媒體客戶端傳播榜上,《新華日報》和“交匯點”2017年一度連續雙雙名列第一。
經營效益 2017年,面對傳統媒體廣告市場份額未擺脫持續下降的趨勢,新華日報傳媒有限公司聚焦重大主題,推進經營融合,加大服務力度,全年廣告到賬1.7億元,較上年增加4600萬元,增幅達37%。在《新華日報》全年訂閱價格提高、征訂工作難度明顯加大的情況下,報社超額完成2018年度《新華日報》發行任務,同比增加1萬多份。
(新華報業)
【《群眾》雜志】2017年,《群眾》雜志從月刊改為半月刊,出刊頻次更高,時效性更強。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為主線,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重大理論問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深化闡釋解讀;推進媒體融合,重點打造群眾微信、群眾視頻等品牌,推出一批“爆款”產品;召開《群眾》雜志創刊80周年紀念座談會,省委書記婁勤儉作出批示。
主題策劃 圍繞重大理論、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和重大實踐經驗總結,深化闡釋解讀。宣傳闡釋黨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科學理論入腦入心、落地生根。十九大前后,在“特別關注”“特別策劃”“熱點面對面”等重點欄目組織8個重大主題策劃,刊發主題文章近百篇。“群眾視頻”專訪19位黨代表,拍攝并發布19部理論視頻。群眾網、群眾微信、群眾手機報等平臺有計劃、有重點、有特色開展理論傳播,形成相互支撐、融合互動、齊頭并進的理論傳播陣勢。
服務中心 全年刊發省委書記署名文章4篇、其他省領導文章15篇。圍繞“強富美高新江蘇”“五個邁上新臺階”“五大發展理念”“兩聚一高”“1+3重點功能區戰略”組織專題策劃,推出系列化、系統化重點解讀分析文章。與省交通運輸廳聯合開展大交通建設專題調研,推出調研報告《邁進大交通新時代》和系列專題片《交通的力量》,全方位反映江蘇大交通建設風采。
媒體融合 深化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群眾網”成為全省最具影響力的理論網站之一。“群眾雜志”微信公眾號等理論性移動平臺在全國黨刊微信公眾號排行中穩居第一方陣,再度獲評全省“文明辦網”先進單位。2017年下半年,有50多篇閱讀量過萬、10多篇文章閱讀量逾10萬。“群眾視頻”《雷鋒精神永不過時》微視頻獲國家級獎項。與《求是》雜志社聯合推出“求是手機報·群眾版”,訂戶覆蓋兩萬多人。
開門辦刊 通過加強與兄弟黨刊的交流互動,拓寬辦刊、辦社思路。先后赴《求是》《前線》等黨刊學習調研。《求是》雜志社率隊前來開展黨刊媒體融合發展業務座談。依托研究基地成立的群眾工作實踐基地擴充至7家,基地承接省社科聯課題2項、省委宣傳部重點委托課題1項。依托研究基地,與南京郵電大學聯合舉辦“脫貧攻堅與民主監督”高峰論壇,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省政府研究室、南京市社科院等5家單位共建江北新區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