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生于上世紀60年代,6歲開始學習書法篆刻,70年代苦于沒有老師的指導,學習書法篆刻的資料也十分缺乏,只能自我摸索,走了很長一段彎路。197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讀到一方署名韓天衡創作的“看盡江湖萬千峰”的白文印,律動的線條、別具一格的運刀方法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0年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有一方“換了人間”的長方形朱文印,印文自上而下排列,線條奇肆,韻律感十分強烈,在強調書法筆意的同時突出刀意,印作以新穎的結體、奇崛鮮靈的線條、雄健暢達的刀法在展覽作品中十分醒目。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能以這樣鮮明的藝術個性,敢于沖破一直以來中規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牢籠,這位作者受到印壇的高度關注。我記住了這個以后在藝術道路上不斷鼓勵和支持我的名字——韓天衡。
1981年春,父親的好友劉錦新伯伯,有一次與父親交談時偶爾說到他自己在溫州當兵時有一位戰士的書法篆刻非常好,功力深厚,要介紹給我認識,我非常高興。他說的那位戰士名叫韓天衡,現在已經是上海中國畫院一位非常知名的書畫篆刻家了。我說我知道韓天衡老師,此前我已讀過他的書畫篆刻作品了。劉錦新伯伯還拿出70年代初韓天衡老師為他刻的兩方印給我看,讓我學習借鑒,使我真正有機會近距離看到韓天衡老師的篆刻作品,也讓我看清了韓天衡老師的結字與用刀。
1981年秋天,我拿著劉伯伯寫的便條來到了上海岳陽路上的上海中國畫院,終于見到仰慕已久的韓天衡老師。韓天衡老師認真看了我帶來的書法篆刻習作,指出我習作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篆刻學習中不要學現當代篆刻家的作品,要以古人為師,以秦漢印為師。因為秦漢印工穩平和,是學習篆刻的基礎,只有把基礎打扎實了,在以后的篆刻創作中才能把傳統的精華得心應手地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來…… 那次一下午的交談,使我茅塞頓開,一下子找到了學習書畫篆刻的方向。當我說起看到韓老師的作品很是崇拜,有意要拜他為師時,韓老師欣然答應,并對我說,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可以寫信來,我們可以一起探討。當老師知道我學習條件非常艱苦,經常只能在老屋邊的水泥地上用毛筆蘸著泥水寫字時,韓老師為我題寫了書齋號“潑天齋”,鼓勵我要堅持學習,不要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將來可以藍天作紙,盡情地揮灑筆墨。當他知道我正在創作《水滸人物名印譜》時,又為我題寫了簽條。第一次拜見心目中的韓老師,他沒有一點架子,反而以十分平易近人的態度問了我好多學習書法篆刻中遇到的問題,在練習書法篆刻中臨摹些什么字帖、什么印譜等范本,有什么心得體會等等。臨別時,韓老師又把復印好的幾張自己的篆刻作品讓我帶回去參考借鑒。老師的這些舉動,讓我受寵若驚,感動了好一陣子,自己暗下決心,不能辜負了老師的一片心意,一定要努力學習,打好基礎,以出色的成績來回報老師。
記得有一次去看望老師,我帶了一些習作讓老師給自己這一階段臨習的書法篆刻提一些意見。我對老師說,刻邊款是我比較薄弱的地方,臨習了很多遍,都不得要領,一直刻不好,想看一看老師怎么用刀。韓老師笑著問我帶石頭了沒有,我說帶了,他馬上拿出刻刀給我作了示范,老師說刻邊款的用刀非常講究,每一刀就是一個筆劃,且不可以重復用刀。看著沒有生命的鋼刀在老師的手中上下移動、左右翻轉,漂亮且富有骨力的文字頃刻間躍然于印石上,真心佩服老師的用刀功力。回家后,我以老師的用刀方法練了一段時間,理解了刻邊款時刀法的運用及用刀角度對筆畫的影響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韓天衡老師的篆刻有著獨特的草篆基礎,對鳥蟲篆印創作又有著高深的理解,他的鳥蟲篆印有著自由不羈鮮明的藝術個性,體現了他獨立思考的藝術素養,他不止一次地對我的書法篆刻習作中的用字、結體、用刀進行耐心的指導和示范,他嘆服于吳讓之、錢松二家的用刀,領悟到了前人從未發現的刀角、刀刃、刀背三者齊施的奇妙用刀,并悉心指導我,讓我對篆刻中長短線條用沖切、轉角處用披刀的獨特運用有了深刻的理解;他還告訴我在作品中要刀筆互融、刀筆互見,只有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藝術生命力。
2016年春月,“琦跡——蔣瑾琦書畫篆刻展覽”在杭州西泠印社美術館開幕。開幕當天,韓天衡老師、師母、回之師兄親臨展覽現場,給了我很大的鼓勵。韓老師在開幕式上對我的書畫篆刻作了中肯的評價,開幕式結束后,他又對我的展覽作品逐一進行點評并指出存在的不足,還要求我在花鳥畫中要注意一些構圖與筆墨之間的相互關系……老師的悉心指導我一一記在心里,這些鼓勵與鞭策將是我藝術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
幾十年間,我從鄉村遷到城市,又從一個城市遷居到另一個城市,雖然像候鳥一樣不斷地遷徙,但始終沒有忘記韓老師對我講的話,一直堅持自己的藝術愛好。我的努力先后得到了王個簃、程十發、陸儼少、曹辛之、尹瘦石、王學仲、亞明、黃養輝、錢君匋、范曾、沈鵬、劉江等老師的悉心指點,他們鼓勵我要好好學習,低調做人。師輩藝術家們寬厚的為人和對藝術的執著精神讓我深深感動,它時刻激勵著我,讓我更加執著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追尋著自己的藝術夢想,師恩難忘,師恩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