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一味



林榮森,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逢甲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長、南投縣書法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教授、南投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曾任南投縣政府社會處長、民政處長,彰化縣政府新聞處長,臺中廣播公司總經理,臺灣省議會機要秘書,彰化縣公益頻道基金會董事。曾獲全省美展永久免審查、文藝創作獎第一名、美展第一名、中山文藝書法獎、中興文藝書法獎,中國文藝獎章等。歷任全省美展、大墩美展、玉山美展、南瀛美展、磺溪美展、桃源美展、學生美展、語文競賽等評審委員,大墩美展籌備委員等。著有《章草書法研究》《徐渭書法藝術之研究》《線條心事——林榮森書法展專輯》《點線的樂章——林榮森書法作品集》《林榮森歷年得獎暨參展作品選輯》《筆墨謳歌——林榮森書法創作展專集》,并曾發表書法、文學等學術論文及相關論述50余篇。
臺灣知名書法家林榮森先生1966年出生,獲有中興大學中文學系碩士及逢甲大學中文博士學位,現任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局長及中興大學中文學系教授,對南投縣文化扎根推展及書法教學傳承,不遺余力。林君自幼耽閱書道,參加各項獎賽無役不與,囊括無數重要獎項。
除了在書藝上的杰出成就及現任的文化局長工作之外,林榮森先生目前同時兼任南投縣文化基金會常務董事兼執行長、南投縣客家事務委員會副召集人、南投縣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副召集人、南投縣小區總體營造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投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秘書、南投縣文化創意推動委員會委員兼執行長及臺中市書法協會榮譽理事等職位,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擔任政府部門工作,更能有助于推展書法藝術的長遠發展。
林榮森先生的行政經歷十分精彩豐富,曾在臺灣省相關部門及彰化、臺中、南投等地任職。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雖公務忙碌,林榮森先生仍心系書法傳承,不斷創作,歷年來多次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師生聯展等各類展覽,2017、2018年及2019年更連續獲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及第四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能獲邀參與該交流展的書畫名家均是兩岸藝術家之一時之選,對海峽兩岸的書畫交流而言意義非凡。
細數榮森先生的各項展覽,包括1998年8月于臺中市、嘉義市、南投縣文化局舉辦“林榮森書法巡回展”。2002年假臺中縣港區藝術館舉辦“對話、平臺、空間——林榮森四人書法篆刻聯展”。2003年8月在霧峰鄉農會田園藝廊舉辦“林榮森師生書法聯展”。2003年11月假逢甲大學藝術中心舉辦“林榮森書法邀請展”。2004年8月應邀于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辦“藝術薪火相傳——林榮森書法創作展”。2005年10月應中興大學藝術中心之邀參加“中興校友七人聯展”。2006年5月應邀于僑光技術學院舉辦“林榮森書法展”。2010年8月應邀于國立中興大學藝術中心舉辦“線條心事——林榮森書法展”。2013于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林榮森師生書法展”。2015赴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博物館舉辦“林榮森書法精品展”,受到大陸地區極高評價,對宣揚書法藝術與建立兩岸書法文化交流,均堪為典范。2016年應邀于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林榮森書法創作展”此外應邀參加各項聯展達數百場之多。
除了書法創作外,林榮森先生積極針對書法進行有系統之學術研究,除碩士論文《徐渭書法藝術之研究》及博士論文《章草書法研究》之外,先后發表50篇學術論文及相關論述,且其《章草書法研究》為第一本針對章草書法做全面性研究之學術專著,對海內外書壇產生一定程度之影響,深受重視,成果豐碩。另有出版四本書法專輯及兩本師生展專輯,他也被稱為臺灣書壇當代極少數學術與實務兼具之學者型書法名家。
明道大學中文研究所長,亦是當代書法巨擘的陳維德教授,曾用這樣一段話形容他的書法創作:“綜觀他的書法,乃以清麗為主軸:沉穩、扎實,不走怪異的路線;但是用筆靈巧,翻轉自如,流暢而飛動,已臻于心手雙暢、筆墨相發的境地。如果分別言之:他的篆書,古樸自然,饒有金石氣韻;隸書則以漢碑為形質,參以簡帛,并帶有章草的意趣,端整而流麗;楷法則植基于歐、虞,并擷取智永之筆法,所以精整之中,頗饒飛翔之致;小楷則取于魏晉,古意盎然;行草尤為秀杰──除了法乳于二王,取勢于米芾,更融合顏真卿三稿的自由博變,以及晚明諸家之神理:或圓渾,或勁利,左右欹側,搖曳多姿;而墨色之變化,亦極為豐富、自然,令人嘆服。”榮森先生書法之精妙,由此可見。
書法作為一門觀賞藝術,從古至今。孫過庭《書譜》中說:“初學分布務追平正,既能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學習書法最初是“技”的層面,其次是“藝”的領域,最后則是“道”的境界。千百年來,無數書法家們所追尋的,正是氣韻所生的典范高標。然而若一味追尋,又不免過于功利,最終無法照見真實的自我,因此書法必須“放下”,才能“回歸”,找到心靈真正的感動,古人說“無意于佳,乃佳也”,凡是有所“用意”,則難拋開“我執”,其創作必將受到束縛和羈絆,終究留有遺憾。林榮森先生的書法作品經常強調筆墨間的拙趣,看似稚拙實則靈巧,大巧若拙彰顯的正是老子的美學觀。老子曾云:“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他認為靈巧優美的東西應是不做修飾的,真正的巧不在于違背自然的規律去賣弄自己的聰明,而在于處處順應自然的規律,在這種順應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正是一切杰出的藝術創作所具有的特征,真正的大巧,似巧非巧,似拙非拙,本諸自然而非以技巧為師,所謂“萬法歸一”,一即一切,用拙將巧提升到無為自然的境界,此境界是林榮森先生一貫在其書法表現中希望達成的理想,期望各位讀者在觀賞林榮森先生的書法作品時,也能發現其創作中這“拙”與“巧”的微妙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