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書法家高文琪
高文琪,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翰墨薪傳”工程湖北中小學書法師資培訓專家講師團主講專家、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婦女工作委員會委員、民盟中央美術院武漢分院副院長。先后師從曹立庵、陳義經、劉洪彪、劉洪洋諸先生習書。書法作品獲“首屆長江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獎(最高獎)、“大愛媽祖杯”全國書法篆刻展獲獎提名、第二屆新世紀全國教師“三筆字”比賽毛筆三等獎、第二屆中日議員公務員書法展佳作獎、湖北省首屆書法小品展最高獎、湖北省女書法家作品展二等獎;入展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全國書法展、“絲綢之路”全國書法篆刻展、“朝圣敦煌”全國書法篆刻展、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國書法篆刻展、首屆“沈商文化杯”全國書畫展、全國第三屆冊頁書法展、首屆全國楚簡帛書法展,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湖北美術館等文博機構收藏。多次被評為“全國書法優秀教師”稱號,曾在武漢電視臺主講“篆書的學習與創作”專題學術講座。
高文琪是近年漢上在國展中入展、獲獎較多的女書家,也是漢上女書家群體中的代表性老作者了。言其老,是她自 1982年師從曹立庵、陳義經等名家習書算起,至今已近四十個年頭了。如果這還不算老,那人的一輩子又能有幾個四十年?高文琪曾在《癡人說夢》一文中言及“有人曾對我說,書法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學書法沒有前途,能寫出來的女書法家能有幾個?可我只是單純地喜愛書法,沒想什么前途,也沒想當書法家”。正是這種淡定的執著與樸素的堅守,今天她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作為在小學教學一線奮戰了幾十年的語文老師,高文琪對于書法學習的方式方法當然有更多實踐意義。高文琪習書,雖早年有名家指導,但同樣經歷了摸索與探求階段。為了提高書法水平,懷揣書法夢想的她曾拖著裝滿各種字帖和厚厚的書法字典,沉甸甸的旅行箱只身奔走在北京、臨沂、高密、杭州、敦煌、深圳的街頭,參加中國美院、浙江大學、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等設立的各種書法培訓班,深入進行書法系統學習,不斷更新學書理念;也曾朝圣般去觀摩國展現場的作品。這種學習過程雖然艱辛,但卻使她從中積累、收獲了豐富的專業書法知識。
于書一道,高文琪注重書法傳統的溯源尋流。書法傳統是什么,該如何繼承與創新?對此,學術界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書法傳統是由技、法、道等層面結合所組成的歷史流布遺存和標準的傳承系統,能夠體現書法本體的文化內涵與創作實踐的基本規范和內在審美要求。書法傳統的本質是對書法現象不斷分析、解讀、確定的發展系統和過程。每一個時代的書法作品、表現形式、書寫狀態和創作現象,既有特定的時代精神指向,又有特定的血脈傳承基因,并且是在不斷否定、保留、延續、孕育、滋生中呈現新的書法樣式和藝術精神風貌。在高文琪的習書歷程中,她對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漢隸、簡牘、魏晉殘紙、章草、魏晉行草、唐楷的代表性名家的經典范本都作過深入的研習、探究與追溯,且善于會古通今、擷取精華,包括對現當代名家作品中的優點都有所借鑒。這種學習取法范式,當然是好學、善學與會學的表現。書法的研習必須要有思接千載的積累,從“養眼”“養手”到“養心”“養性”,說得直白點,就是從最初的臨池日課、臨創轉換上升到直抒胸臆的自由揮灑,直至心手雙暢、翰逸神飛。張懷瓘《六體書論》說:“書者,法象也。”此語已明確指出書法的本質,“法象”是指書法乃師法自然的產物。作為一門藝術,如何“法象”,張懷瓘又進一步指出:“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盡于心。慮以圖之,勢以生之,氣以和之,神以肅之,合而裁成,隨便所適,法無本體,貴乎會通?!奔戎浮胺ㄏ蟆敝y,心難探物,墨難盡心,又指書法的學習創作必須“慮、勢、氣、神”會通一體,囊括萬殊,裁成一相,道發入心。書藝諸事,皆發乎性情,展現人心。我甚激賞高文琪沉溺書法之中的會心、慧心。這些年來,高文琪走南闖北,除了踐行古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也從某種程度上打開了她的視野,這種視野也不僅僅就是藝術上的,也包括開闊了胸懷、增長了一些對于人生感悟的積淀,這種積淀非常關鍵,書法寫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一點點書寫技法、技巧上的事了。近來,或在展覽中,或在微信朋友圈,或在多種報刊上見到高文琪的書法作品,都有常見常新、??床粎挼母杏X,因為每一次見到她的作品,除了保持厚重沉雄、郁勃向上的基調之外,總有新的成分吸引著我的眼球,進而隨著她那跌宕起伏、極具書寫節律的點線向下一路看到落款鈐印。高文琪的書法作品為何會有這樣的吸引力?我覺得,她除了理解、領會古人的“法象”之外,“法古”是重要的因素。高文琪的篆書作品,大體分三類:一類凝重拙樸、書寫酣暢,此類以金文作品居多;一類剛勁挺拔、筆工勢穩,此類以甲骨文作品居多;一類溫婉自然、曲屈靈動,此類以小篆作品居多。高文琪的篆書,盡力表現還原上古書法“有序”的典型風貌,在章法排列上展現理性的審美取向,充分發揮筆墨的優勢,營造書寫的氣象,體現書寫的筆意,而非刻意。
臨帖、創作俱存在境界高下的差別,臨帖境界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創作境界的優劣。笪重光《書筏》云:“黑圓而白方,架寬而絲緊。黑有肥圓、細圓、曲折之圓。白有四方、長方、斜角之方。”孫過庭《書譜》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都是強調在臨帖、創作過程中,要對用筆、結體、章法等細節作詳細的審視。
褚遂良楷書字形妍美,風神高雅,間具北碑、古隸之美。筆畫細不弱,肥不臃,結體端莊而靈動,氣息盈滿,既骨力洞達又嫵媚多姿,可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高文琪的楷書以褚遂良筑基,間摻顏魯公意,這當然是遵循傳統、講傳統的,高文琪的楷書不是為了表現傳統功力的,而是從傳統精華中吸收養料,為了更好地表現作品的個性和自我,形成屬于她的楷書風貌。是故,高文琪寫楷書,多結合褚遂良《陰符經》的用筆、顏魯公的結構體式,略摻北碑之意,自然落筆,輕捷頓挫,開合呼應,豐姿綽約。行筆方圓、中側兼用,順逆并舉,行意較多,俯仰呼應,擒縱自如。形正氣正,不纖弱、不疲軟,具有文氣、豪氣、大氣,不躁不弱的鮮明特點。所以,高文琪的楷書作品有古、有我、有新,這一點難能可貴。
高文琪行書、行草的取法還是慣常的路徑,大體以二王一系為宗。多喜凌空取勢,運筆牽絲不明顯,大多在空中省略動作,淡化一些裝飾花哨之處,追求自然的質樸。點畫觸筆即成,方圓兼備,顧盼生姿,率意中見法度,極富流動感、凝重感和立體感。
高文琪章草的取法以敦煌寫經為主,敦煌寫經有著明顯的時代特點和地域特色,書寫的過程主要是實用、傳達信息,大多沒有刻意追求字體的藝術美,民間書風特色較濃郁。在敦煌寫經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這種相對不成熟的“寫經體”以自然、質樸、書寫生動為特色,獨立發展,逐漸形成在傳統碑帖取法系統之外的獨立的書法樣式。敦煌寫經有篆、隸、楷、行、草五體,總的書寫特點是形式自由、約束極少、隨心信手。這種書寫狀態所表現自然淳樸的審美思想和藝術風格,在理性、規范書寫中是很難找到的。高文琪的章草在吸收敦煌寫經的典型成分外,似還受到一絲禪宗書法的影響,其作章草,一揮而就,筆法凝練,形體率真,任情恣性,在追求“手到”的同時,還表現出“心到”,頗耐人尋味。她在創作中體現所學范本的審美元素,不汲汲于外在程式,大膽尋繹、規避“心未到”的問題,亦頗令人激賞。
教師出身的高文琪,對師法、師范對象的重視與行動,當然會一如既往地體現在日常的行為、行動之中,作為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專家教師團的主講專家,高文琪還多次深入基層參與主講多種層次的公益書法講座。她將自己轉益多師的經驗、成功的習書方法毫不保留地向學員進行傳授,并盡心盡力指導學員提升書法審美眼界與手上功夫表現。“手到”是解決技法層面的問題,“心到”才能捕捉書者心靈深處的生命律動,是故“心手達情”才是書法臨創的最高境界。高文琪以她的謙虛、刻苦、穎慧,不持偏見的品性轉益多師,行進在書法理想的通途中,她在未來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是堅信不疑的。
書法雖是小道,卻連著大道。王羲之《記白云先生書訣》云:“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書法所蘊含的陰陽轉換、中庸和諧、對立統一是中國文化、哲學的藝術體現。書法只有上升到哲思的高度,才能“技進乎道”。回望書法傳統,可以認識到書法并不是一門普通技能,書法家是“君子之道”的踐行者、承擔者,書法教師擔負著立身行道的使命,是“君子之道”當仁不讓的承擔者?!案F變態于毫端,合情調于紙上”,書法歷來講究技法與修養,從形而上的心性修養分析,中國書法又是適度、厚度和氣度的綜合體。適度就是適中,恰到好處。厚度是反映書法傳承、筆墨功力和文化修養等方面的深厚程度。氣度則是書法作品所蘊含的氣韻、氣質、氣息和氣勢,是書者精神氣質的自然流露,更是書者才氣、才情的集中反映。廟堂氣、骨氣、逸氣、書卷氣當是書家積極追求的,而俗氣、燥氣、怪誕氣、料峭氣等應是書家盡量避免的。就書法而言,其形主要表現為以書寫為載體的章法布局和以筆墨技巧體悟的表現中。形是可見的,神是抽象意會的。在書法傳統精神鏈條上,技法是法度、功力的具體化,是書家在長期的書寫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的書寫法則和基本規律。技法不僅是書法得以生成的手段,更是書家審美情趣與藝術感召力得以自由表現的能力和要求。因為,漢字結構、書寫規范的雙重制約為書家以“手”寫“心”設置了一道屏障,在書法傳統的精神指向上技、道兩進,其核心在于強調作為文化主體存在的書家,必須對書法藝術本體規律、個性特質,以及時代主流意識與審美追求的體悟和把握中,以與心境、意境、技法、章法等因素相關的筆墨語言來實現其精神意蘊與人格品質的物化表達。書法作品的存在價值與意義,既是對時代精神與藝術審美的哲學化提升,又是藝術表現的起點與書家人格修煉的終點。
在專業知識平面化、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大家的思考大多處在同一個層面,這會影響到我們看待問題的深度。高文琪說,圓得當年癡人夢,癡人今猶在夢中。獲一次獎不能從根本上說明什么。如果不能持續努力,長期保持領先狀態,則不可能打造出真正成熟的、能夠代表一個時代高水平的藝術作品。書法,是一座永遠看不到頂峰的高山。我想自己應該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這樣才不違學書的本意。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我欠缺的太多,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思索,思索,再思索!不斷地充實與完善自己,為了夢想,不懈努力!高文琪雖已從教學一線退休了,但她卻退而不休,仍然外出四處參加多種名家工作室的培訓班,成為漢上參加國展次數領先的女書家,擔任武漢書協女書家分會副會長以來,積極主動組織多種書法活動,從而獲得業界的廣泛好評,所指導的學生參加書法高考和全國、省、市書法展賽亦多獲佳績,發揮著對漢上女書法作者的楷范和引領作用。
這些年來,盡管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傳播的力量與范圍越來越大,對于書家的學習、欣賞和生活方式產生很大影響,使一些人產生志得意滿、漠視傳統的想法。而書法是一個堅守傳統的藝術門類,不一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就好,相對守舊、傳統一點,可能更受人待見些,我們書法人必須對書法傳統經典保持足夠的敬意!高文琪這些年來對書法傳統經典的堅守和她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印證了書法傳統經典的魅力,也驗證了書法傳統經典是常學常新、永不過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