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聶寬冕
從北影廠的于副科長到博納影業的于老板,從一家只有幾個人的民營公司到國內影業巨頭,于冬的成長和博納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而這背后,也正是中國電影產業艱難崛起的過程。
于冬是北京電影學院發行管理系招收的第一批學生。1993年,已經讀大三的他去北京電影制片廠(簡稱北影廠)發行科實習,發行科的楊科長帶他去吃羊肉泡饃,席上拿出一瓶二鍋頭,一頓酒下來,于冬沒倒,楊科長指著他說:“這小子不錯,可以跑發行?!?/p>
那時候中國電影發行還是實行“統購包銷”——電影制片廠拍完電影都賣給中影公司,中影給每部電影預付100萬元,再根據賣拷貝的數量跟制片廠結賬,一個拷貝10500元,多退少補。爛片扎堆,拷貝自然不好賣,又進一步造成了版權的低迷。整個國內電影行業陷入惡性循環,很多影院關停并轉。
電影體制改革箭在弦上。1993年4月,電影局發布“3號文件”,將國產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統一發行改由各制片單位直接與地方發行單位接洽,制片廠獲得了自主發行權。
改革實施的第二年夏天,于冬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北影廠,開始跑發行。他笑言,那時候跑發行,到了任何地方都是先喝酒,“一杯酒一萬塊錢,一個拷貝。”如今想起那段時光,他心中卻充滿了溫暖:“那時電影經濟很困難,市場低迷,但大家建立的感情,那種融洽,是現在沒有的。雖然一杯酒一萬塊錢,但是那酒也喝得真誠,而且人家說話算數,第二天你人還沒回家,錢就已經到賬了?!?/p>

“3號文件”出臺后,擁有了獨立發行自家影片權力的制片廠,收益較過去有明顯提高。但是,他們與發行公司的談判仍然不平等。為此,1994年,電影局又下發348號文件,明確影片(著作權)發行權擁有單位可以直接向全國21家省、市的各級放映單位發行,市場多主體的形成成為可能。
此后,民營影視公司蠢蠢欲動。那一年,北大華億買斷發行了陳凱歌耗資巨大的《荊軻刺秦王》;華誼兄弟投了馮小剛的第一部賀歲片《甲方乙方》,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商業時代;新畫面公司開始投拍張藝謀的電影……即便如此,中國電影行業仍舊沒有走出低谷,1997年全年票房不足5億元,1998年也僅為8.3億元,且其中3.6億元來自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
這時的于冬,憑借出色的發行能力,已成為北影廠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科級干部。
然而,國產電影產量過低,根本養活不了制片廠?!爱敃r看到有同學拍電視劇掙了錢,有同學去搞廣告了,也做得不錯,還有的改行弄劇本去了,我心中對他們充滿了羨慕?!痹谀切o所事事的夏日里,他思考最多的事情就是下海單干還是留在北影廠?忙活一年多,業績不好,于冬的部門被撤銷,合并到發行大區,這下連副科長的位置也沒了。大區副經理是低他兩三屆的北影師弟:“特別沒面子,算了!下海吧。”
1999年,28歲的于冬創立了博納文化公司,主營電影發行。于冬看上的第一部電影是黃建新執導、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說出你的秘密》。用120萬元買下這部投資400萬元的電影,把公司賬上的30萬元啟動資金全部當了定金。
就這樣,于冬揣著借來的5萬塊錢,拎著拷貝,坐火車一路南下,一趟出差回來,賣了100多萬元?!拔疫€沒到站呢,幾十萬元已經進賬了?!弊詈螅墩f出你的秘密》在全國一共賣了1000多萬元票房,于冬也賺到了50萬元,算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與此同時,中國電影體制的改革也在持續進行,且方向明確,就是向市場化轉型,允許民營公司獨立發行電影,博納就拿到了全國第一張發行牌照。
中國電影的產業化改革相對滯后,但發展速度令世界矚目,從當初年票房不到10億元,持續躍升到去年的559億元。而在中國電影深化改革的這些年,博納也從一家小發行公司,成長為包括影視制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等多個業務板塊的國內影業公司巨頭。于冬笑言,這些年間,自己擔任出品人的影片超過270部,算是民營企業第一名。尤其是這幾年博納投資拍攝的一系列新主旋律電影大獲成功,樹立了一面新的行業旗幟。
拍攝主旋律電影,一直是于冬兒時的夢想。2009年,博納投資拍攝了以民國為背景的動作片《十月圍城》,這是博納涉足主旋律范疇的一次嘗試。在于冬看來,《十月圍城》類型上雖然是一部動作片,但已經套入保護偉人的主題。這個主題為電影賦予了舍生取義的靈魂和舍小家保大家的基調。它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打斗片,最后觀眾會被片中小人物的犧牲感動。”
在這樣一個拍片思路的引領下,于冬之后請來徐克拍出了3D版《智取威虎山》。該片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比《十月圍城》更加成功,用于冬的話說,“過去的主旋律電影跟今天年輕人似乎中間隔了一道墻,我們試著用《智取威虎山》把這道墻拆除了。”
沿著與該片導演林超賢共同探索出來的道路,博納又在今年春節檔拿出精心打磨的《紅海行動》。憑借過硬的品質,《紅海行動》上演了一場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逆襲”,生生在首日排片、票房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最后榮登今年春節檔票房冠軍,并成為內地影史票房亞軍?!都t海行動》的巨大成功,給博納的主旋律片單增添了最亮眼的一筆。
于冬和他帶領的博納影業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出品這類注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把商業大片制作的形式與主旋律內容相結合的影片。博納影業集團不忘初心,發展中國電影,輸出中國文化。
回看改革開放四十年,于冬感慨:“博納影業真是從小成長起來的,就是18年前我帶著幾個人從一個很小的作坊式的發行公司做起。拎著拷貝到全國去試片,賣片。短短的二十年不到的時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電影大國。博納也是伴隨著電影的改革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中國的電影人要有這個責任跟擔當,就是文化自信,我們不去重復好萊塢這些技術,我們是要把好萊塢的技術運用到中國的故事,中國的情感。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國電影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