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顧 久

《履跡·1968-2018安順老三屆知青上山下鄉圖片輯錄》
安順的老知青們拒絕遺忘,相約用文字記錄半個世紀前的那段青春歲月,并希望我也在書前贅一筆。或許,是因為我也曾在那個寒冬里開始過自己的知青生活?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前后的歷史,或因年齡小,或因某些細節不堪也不愿回首,所以只剩些“雨打風吹去”的碎片………
我從17歲到21歲是在山寨里度過的,那應該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富于幻想、理想和激情的一段。現在有人把知青生活美化了,有的又丑化了,都有一定道理,事物本來就是立體的。
知青生活,給了我“人要用自己的熱汗換自己的生活”那相互的經濟學信念。記得頭年與鄉民們摽著膀子干,從不偷懶。但一年到頭,除了分糧食外,一天就只分到一分錢;一年286個勞動日,就分到2塊8毛6分錢!買鹽巴和煤油都還差點……直到今天,仍只信奉用汗水換飯吃,從未做過發財的夢。
知青生活,養成了我靜心讀書的習慣。每天把自己放在煤油燈下讀書至10點鐘才上床睡覺;老爸那套《魯迅全集》差不多是在蹲廁所時讀完的;還記得有次借到美學家王朝聞的《以一當十》,放在谷籮里挑到旁邊寨子去碾。天麻麻亮時翻山去的,一邊碾一邊讀,舉頭突然發現朝陽出山,露珠閃爍,水車上蒙著長長的水藻,小溝里魚兒自由自在地游泳,一切都亮堂堂暖洋洋的。書中語與眼前景自然地融化在一起,我呆了、傻了、醉了……

風華正茂

“鐵姑娘排”出發去工地。攝于1971年夏。圖片來源:《履跡·1968-2018安順老三屆知青上山下鄉圖片輯錄》
就以上幾點,我絕不后悔自己的生命中有過這樣四年,絕不后悔那段青春韶華都付與那片青山綠水。
我知道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與本書中每個同齡人相比,很是平淡無味。算是拋磚引玉吧,下面諸君的故事 更精彩 ,體會更有意思。不信,請你自己看吧。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