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戴永生 整理 -- 葉 力
《素問·四氣調神論》有:“冬三月……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優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要求順應冬藏之理,提倡早睡晚起,達到避寒保暖以養陽氣。同時在保暖中防止皮膚汗出過多損傷陽氣,防患腎與膀胱病證的發生。
一般藥補養生可依不同體質進行調益。在冬至前后十天,根據“冬至一陽生”陰陽二氣變化特點,凡陽虛體質者,可進服人參片或羊肉湯以暖身護陽;陰虛體質者可進服西洋參片或燕窩、銀耳湯,暖體藏陽以御寒防未病。
中醫學認為人體背部腧穴與體內五臟六腑之氣相通,而足心是足少陰腎經涌泉穴的部位。為防止寒從足起和寒邪傷背,可按摩相應穴位,或循徑推拿相關經脈,達到加強氣血運行和防寒御冷作用。
由于冬季日照短,早晚寒氣很重,對此,提倡老人和體弱者早睡晚起,力保體內陰陽之氣勻平。在此基礎上實現靜中有動,一般上午九點氣溫回升可進行晨練,掌握運動后身體微微發熱略有汗出為度,如此持之以恒地冬去春來鍛煉,就能復蘇陽氣而陰陽勻平,從而達到養生增壽。

全國名中醫戴永生教授,貴陽中醫學院、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碩、博士生導師。學術上主攻中醫五行與體質,在肝膽脾胃病、內科雜證等領域有獨到的建樹。
應診時間:每周一、五下午;周三、六上午
地點:貴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國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