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尛

熬夜是皮膚保健的大敵,睡眠不足,會使皮膚細胞的各種調節活動失常,影響表皮細胞的活力。睡眠是否充足會很容易地表現在皮膚上,尤其是嬌嫩的眼部肌膚。
經常暴曬吸收過量的紫外線壞處多多,輕則令皮膚變黑變粗,重則可導致皮膚癌,而它當然也是皮膚提早老化的罪魁禍首之一了。
我們的情緒和身體的健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果每天愁眉苦臉的當然就會導致自己出現早衰現象了。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經常會出現脾氣急躁,如定時炸彈,隨時就引爆,情緒不受控制。
子宮內膜異位癥、月經量不規律、痛經、月經不調等。
皮膚外油內干,粗糙暗啞,化完妝分分鐘脫妝。黃褐斑、色斑都是內分泌失調的重要癥狀。內分泌失調,尤其是性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時也是人體衰老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來,生活習慣、心理壓力、生理紊亂、環境因素、內分泌失調等,都是引發女人早衰的罪魁禍首,所以女人們要格外當心,要早做防范。
睡覺前的兩小時,是養生專家說的黃金兩小時。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睡補。”前段時間,52歲的周海媚驚艷登臺,羨煞不少二十多歲的“小姐姐”,據周海媚透露,她的養生法門就是“睡覺”。
我國古代醫者歷來重視睡眠養生,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那么如何才能一夜好眠?充分利用睡前兩小時。作為多面“煎”的女人,一定要克服一種愧疚心理。因為傳統道德是要求女人任勞任怨,默默犧牲,不求回報的。女人習慣了為家庭、孩子和老公付出,一旦全心全意讓自己獨自享受一段時光,就會有愧疚感。但是,這種愧疚感是不必要的。女人只有把自己呵護好了,才有能力更多更好地去愛家人。所以,女人一定要在睡前,專門安排一段時間留給自己,愛惜自己。
亥時,即21~23點,古人稱為“人定”時分,即在此時間段,人需要安靜下來。傳統中醫認為,此時段三焦經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具有主持諸氣、通調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可通百脈,若在此時睡眠或準備休息,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也正因如此,這一時段是人們睡前養生的最佳時機。女人在這兩個小時養成7個習慣,不但有助于解決睡眠問題,還能養生保健。
靜坐非常有好處,可以收斂緊張勞累一天的心緒,舒緩壓力,可以看作是自己心靈和身體的對話儀式。專家說,開始時最好每天練習10分鐘至一小時,不過即使只練習幾分鐘也有好處。
靜坐要領:以舒適的姿勢坐定。傳統的姿勢是盤腿而坐,也可采取仰臥、坐在直背的椅子上;挺直脊背就好像自己的頭發被一根繩子吊在天花板上一樣;用鼻子深呼吸,讓肺部充滿空氣,腹部和整個胸腔因而擴張,然后用鼻子或嘴緩緩地呼氣;注視某一樣東西,比如一朵花,或一張圖畫或在每次呼氣吸氣時心中數數,借助這種方法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如緩緩吸氣時數5下,緩緩呼氣時再數5下。如發覺自己心里出現雜念,要慢慢地將心思拉回來,重新集中于自己的呼吸和注視的物體上;如果你喜歡,可以讓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意義的單詞上,如在吸氣時口中念“靜”,呼氣時口中念“笑”等等。
白天用眼頻繁,難免出現干澀、疼痛等癥狀。睡前熱敷一下眼部,有助改善眼部周圍氣血運行,有效緩解眼部疲勞,還能減輕黑眼圈。具體方法:洗臉后,用稍熱的水(以感覺不燙為度)浸濕毛巾,輕輕敷在眼睛上,待溫熱感退去即可。
每天睡前用雙手手指按摩頭部,可刺激穴位,疏通頭部血流,提高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發根營養,減少脫發,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還可改善偏頭疼。建議每次從頭頂向后、用雙手手指梳到頭皮發熱,約5分鐘為宜。
睡前泡腳,勝服安眠藥。睡前用溫水(40℃~45℃)泡腳15~20分鐘,可幫助氣血下行,使大腦更放松,還能使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起到舒筋活絡作用。
白天久坐久站的人,可在睡前兩小時嘗試跪坐,雙手放在臀部后側,手臂伸直,上身慢慢向后仰,保持30秒后還原,重復3~5次,可放松手臂肌肉、鍛煉腹部、舒緩焦慮。
臨睡前,以拇指順時針按摩足心約100次,可調節腎經、補益腎氣,起到緩解肢體疲勞、強腰固腎、抗衰防老的作用。
中醫認為,皮膚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其中,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強大,皮膚才會紅潤有光澤。因此,經常按揉、艾灸能調理脾胃的穴位,可改善皮膚狀況。
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上,當腿彎曲時可以看到膝關節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這就是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即是;氣海穴位于下腹部,直線連接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份,臍下3/10的位置就是該穴位;關元穴位于臍下四橫指處。
具體方法:用力點按足三里穴,有酸麻脹感,點按1分鐘后略放松,改為點揉,如此反復3~5次。氣海穴和關元穴推薦艾灸法,點燃艾條熏灸,每次10~15分鐘,如果手持艾條太累,可采用隔姜灸的方法。
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的《體力與運動能力調查》顯示,最近12年,日本70~79歲老人的體力“年輕”了5歲左右。分析認為,這得益于日本老人健康意識強,定期做運動。下面分享一下在日本老人中十分受歡迎的幾種長壽操。
椅子操。背部挺直,臀部只占一半椅面。兩手交叉放在頭后,依次抬起一側大腿,再放下。抬腿時,膝蓋應盡量超過肚臍,每次做20~40個。老人如果感覺腰部不適,可邊呼氣邊做。椅子操可輕松緩解老人腿部疼痛,還能改善因久坐引起的肌肉松弛和酸軟癥狀。胃腸不好的老人,不妨坐在椅子上,雙腳合攏,然后緩慢抬起左腿,膝蓋彎曲,小腿盡量緊貼大腿,抬腿的同時吸氣;一直抬腿到貼近胸口,然后呼氣,慢慢放下腿。兩腿輪流進行。左右腿進行完畢后,恢復端坐姿勢,閉目,大力深呼吸。老人長期堅持能減小肚腩,還可促進腸胃消化。
搖籃操。坐在地板上,雙腿彎曲往胸部方向靠近,手臂緊緊抱住膝蓋,整個身體盡量彎曲。然后,前后盡量搖晃身體,每組做1~3個,每次做5~10組。搖籃操可刺激背部及腰部的毛細血管,有效緩解腰疼。從中醫角度來說,背部的兩條重要經絡可得到刺激。一條是背部正中線上的督脈,另一條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經,膀胱經。下午3點膀胱經當令,搖籃操可選擇在這個時段做,效果更好。
手臂操。其實就是變體俯臥撐,做該動作時,膝蓋和手著地,兩手的寬度稍寬于肩部;以膝蓋為支點,邊吸氣邊彎曲手臂,胸部盡量靠近地面;然后邊呼氣邊伸直手臂,慢慢抬起身體。每組做10個,每次練習1~3組。運動時,要抬頭看前方,如果兩手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運動效果也會不同。如果兩手之間的距離稍寬于肩部,胸部肌肉群可得到很好鍛煉;如果兩手之間的距離稍窄于肩部,手臂肌肉群可得到很好鍛煉。手臂操能有效緩解肩部和臂部疼痛。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