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石桃 趙夢蝶



摘? ? ? 要:本文借助CiteSpace軟件,以CNKI數據庫關于廉政研究的核心文獻為研究對象,運用共詞聚類分析方法,對2013—2018年間我國廉政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廉政研究的高產作者、高產研究機構、高被引文獻較多;通過戰略坐標分析法對廉政研究現狀和熱點進行了分析,總結出國內學術界所關注的廉政研究的熱點主題和潛在熱點主題,以期為進一步加強廉政研究提供參考。
關? 鍵? 詞:廉政研究;文獻計量;知識圖譜;動態發展分析
中圖分類號:D262.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19)12-0001-11
收稿日期:2019-07-23
作者簡介:董石桃(1979—),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中心三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廣州大學“百人計劃”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為廉政治理、教育政策;趙夢蝶(1994—),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廉政治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協商民主過程中的公民有序參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KS066;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建設視角下的毛澤東政治協商思想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6YBA337。
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經濟社會生活中備受關注的重大主題,學術界對廉政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文獻。對此,有學者就2000—2018年CSSCI中文期刊和SSCI英文期刊上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綜合評估。[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打出一系列反腐“組合拳”,標本兼治,奪取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廉政研究的不斷深化。同時,我國廉政研究的主題、問題、內容等方面均表現出新的特征和趨勢,亟待從文獻研究角度給予整體劃分和評判。對2013—2018年間我國廉政研究成果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廉政研究所涉及到的熱點主題主要包括“紅色中華和中央蘇區”“跨國公司和職務犯罪”“媒體人經濟犯罪”“法治思維方式”等;潛在研究熱點則包括“廉政監察法”“村干部腐敗和鄉村治理”“精準扶貧預防機制”“全球腐敗治理和反腐敗意愿”“微腐敗治理機制”等。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作為數據來源,在專業檢索中輸入“TI=‘腐敗OR TI=‘廉政OR TI=‘反腐倡廉”,即題名為“腐敗”或“廉政”或“反腐倡廉”,檢索時間范圍設置為2013—2018年,檢索期刊論文來源類別設置為“核心期刊”,初始檢索到有關廉政研究領域的文獻共計2241篇。然后在檢索結果中以人工篩選的方式,剔除會議通知、會議綜述、編者評論、學習體會等無效數據,并通過文獻閱讀剔除與廉政研究無關的論文,最終獲得有效論文文獻1864篇,檢索和更新時間為2018年11月。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過可視化圖譜分析工具CiteSpace進行文獻計量分析,在共詞聚類分析的基礎上,應用戰略坐標的圖示法展示我國廉政研究現狀及熱點。研究方法主要包括:⑴共詞分析。其原理是對一組詞兩兩統計它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以此為基礎對這些詞進行聚類分析。[2]⑵聚類分析。依據關鍵詞與關鍵詞之間的共現強度,把一些共現強度較大的關鍵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個聚類。[3]本文通過借鑒卡龍(Callon)構建子簇的方法進行聚類分析。⑶戰略坐標。在聚類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各個聚類在四個象限中的位置,描述出廉政研究領域的熱點和未來研究趨勢。
二、廉政研究分類排序特征的知識圖譜分析
(一)年度文獻數量統計
統計某一研究主題相關文獻量及變化情況,可以評價該研究主題的研究水平和發展特點并預測其變化趨勢。[4]如圖1所示,從1864篇與廉政研究相關的中文學術論文的年度分布情況來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廉政研究的發文量相對平穩,總體上略有下降。其中2013—2015年發文量呈遞增趨勢,2015年發文量達到最高(348篇),這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領導集體加大反腐力度有關,反映了學術界在此期間對廉政研究的重視程度增強;從2016年開始,發文量略有下降,2018年發文量(197篇)繼續下降,廉政研究進入冷靜期和深化研究期。
根據文獻計量結果顯示,2013—2018年我國刊發廉政研究最多的是《人民論壇》(172篇),其次是《領導科學》(99篇),居于第三位的是《河南社會科學》(49篇)。載文量居前十位的其他期刊還有《中國黨政干部論壇》《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經濟社會體制比較》《求是》《理論導刊》《中州學刊》《人民監察》(見表1)
(二)研究者和研究機構分析
本文在Citespace軟件中生成高產作者的知識網絡圖譜(見圖2),顯示了這段時間內我國廉政研究領域發文較多的作者以及作者之間的合作情況。在圖2中,2013-2018年間我國廉政研究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任建明(13篇),其次是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的胡洪彬(9篇),發文量居前的作者還有王希鵬(8篇)、徐玉生(8篇)、過勇(8篇)、邵景均(7篇)、李輝(7篇)等。
本文運用計量分析方法,在Citespace軟件中生成了科研機構的知識網絡圖譜(見圖3),圖譜顯示,2013—2018年廉政研究領域發文量最多的科研機構是北京師范大學(25篇),其次是北京大學(24篇),第三是武漢大學(21篇),發文量居前的科研機構如圖3所示。進一步分析上述科研機構的內部發文機構發現:北京師范大學廉政研究發文量主要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22篇)、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3篇)。北京大學廉政研究成果發文量來自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17篇)、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3篇)、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2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篇)。武漢大學廉政研究發文量主要來自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6篇)、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0篇)、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5篇)。
(三)高被引文獻分析
表2統計了2013—2018年廉政研究領域中引用次數最高的10篇文獻,其中,徐細雄、劉星的《放權改革、薪酬管制與企業高管腐敗》被引頻次最高,被引次數為223次。在這10篇高被引文獻中,涉及管理學、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等學科,表明廉政研究已經成為多學科關注的重點研究主題;研究視角多樣,涉及權力尋租、政治關聯以及經濟責任審計問責制等;研究內容涉及企業高管腐敗、反腐敗刑事法治的完善、腐敗治理以及反腐敗思想等。
(四)研究方法分析
本文將所有論文劃分為兩大類: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表3統計了2013—2018年所載的1864篇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采用規范研究方法的論文所占比重較大,占80.79%,在358篇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的論文中,定量研究方法論文的所占比重是定性研究方法論文的2倍。在資料收集方式上,二手數據所占比重為85.76%。
三、廉政研究動態發展的聚類實證分析
(一)廉政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分析
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將Time Slicing設置為“2013-2018”,時間切片設為1年,將分析的內容設置為Keywords,閾值分別設定為(2,10,0)、(2,10,0)、(2,10,0),生成2013-2018年廉政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如圖4所示)。圖譜中共獲得341個高頻關鍵詞,其中關鍵詞共現頻次最高的是“腐敗”(265次),其次是“反腐敗”(230次),再次是“反腐倡廉”(138次)。關鍵詞共現頻次居前10的還有“腐敗治理”“廉政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廉政文化”“高校”“反腐敗斗爭”“廉政”等。這10個關鍵詞所表征的研究內容成為2013—2018年間我國廉政研究領域的主體內容,構成了我國廉政研究領域知識網絡的核心主題。
(二)研究主題的共詞聚類分析
本文借鑒卡龍聚類方法和原則,將341個關鍵詞劃分成72個聚類。其中有些聚類只有兩個聚類成員,不能代表該領域研究方向和內容,所以將此類聚類剔除后,剩余的有效聚類共計38個。根據每個聚類所包含的關鍵詞概括出聚類名稱,38個聚類名稱就是2013-2018年國內廉政研究的核心主題(見表4)。
表4 聚類名稱及構成內容
[聚類號 聚類名稱 聚類成員 1 腐敗犯罪所得和跨境追回 腐敗犯罪所得、跨境追回、聯合國反腐敗公約 2 公共權力腐敗和社會治理 公共權力腐敗、社會治理、國家廉政體系 3 法治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腐敗治理、反腐敗 4 媒體人經濟犯罪 媒體人、經濟犯罪、腐敗 5 廉政責任清單 責任清單、廉政清單、制度建設 6 腐敗增存量 腐敗增量、腐敗存量、治理策略 7 獨特優勢和制度生態 獨特優勢、制度生態、反腐倡廉 8 監督機制和法治路徑 監督機制、法制路徑、廉政文化、廉政建設 9 產權性質和內部控制質量 產權性質、內部控制質量、市場化進程、官員腐敗、高管腐敗 10 縣委書記權力腐敗 權力腐敗、縣委書記、政治生態、一把手、權力監督、當代中國、監督、權力制約、公共權力、治理 11 國際體育組織善治 國際體育組織、善治、國際足聯、足球、權力、民主 12 全球腐敗治理和反腐敗意愿 全球腐敗治理、反腐敗意愿、實際受益人、四種形態、腐敗容忍度 13 八項規定和糾風機制 八項規定、糾風機制、邊際成本、追逃追贓、全球治理 14 門檻效應和制度質量 門檻效應、制度質量、環境污染、對外直接投資、地區腐敗 15 黨委紀委 黨委、紀委、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黨風廉政建設 16 村干部腐敗和鄉村治理 村干部腐敗、鄉村治理、腐敗治理機制 17 網絡暴力和網絡廉政監督 網絡暴力、網絡廉政監督、制度反腐 18 紅色中華和中央蘇區 紅色中華、中央蘇區、人民主體、教育、新時代、反腐敗斗爭 19 文化自信和廉政文化建設 文化自信、廉政文化建設、新媒體、高校、協同、檢察、遏制腐敗、反腐倡廉建設、懲治腐敗 20 大數據和廉政政治生態 大數據、廉政政治生態、廉政風險、防治腐敗、廉政 21 廉政問責程序 廉政問責、問責程序、制度體系 22 精準扶貧領域腐敗預防機制 精準扶貧、預防機制、村官腐敗、腐敗現象 23 從嚴治黨和廉政思想 從嚴治黨、廉政思想、毛澤東、大學生、廉政領導力、黨風廉政、中國共產黨、習近平 24 微腐敗治理機制 微腐敗、治理機制、村務監督、政治文化、黨內監督、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 25 國家治理和政府審計 國家治理、政府審計、國家治理體系、國家審計、現代化、反腐敗機構、廉政話語 26 列寧反腐敗思想 列寧、反腐敗思想、鄧小平 27 國有企業改革 國有企業、改革、行政權、公司治理 28 跨國公司和職務犯罪 跨國公司、職務犯罪、制度環境、腐敗犯罪 29 法治反腐戰略 法治反腐、反腐戰略、法治 30 公共部門博弈 公共部門、博弈、預防腐敗、丹麥 31 腐敗風險零容忍 腐敗風險、零容忍、腐敗成本 32 財產申報和利益沖突 財產申報、利益沖突、廉政風險防控 33 反腐倡廉思想和廉潔政治 反腐倡廉思想、廉潔政治、十八大 34 網絡社會制度化 網絡社會、制度化、廉政教育 35 廉政監察法 監察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36 投資和經濟增長 投資、經濟增長、轉移支付、腐敗控制、地方政府 37 政治腐敗和反腐敗機制 政治腐敗、反腐敗機制、美國 38 新制度主義 新制度主義、制度、信任、韓國 ]
(三)戰略坐標圖分析
⒈基于新穎度和關注度的研究領域分區。以聚類的關注度為橫軸、新穎度為縱軸,繪制戰略坐標圖(見圖5)。在全部38個聚類中,有3個聚類位于第一象限,10個聚類位于第二象限,14個聚類位于第三象限,11個聚類位于第四象限。
聚類4、28、18位于第一象限,它們的新穎度和關注度均大于0,所代表的內容是2013—2018年間廉政研究領域相對比較成熟的研究主題和方向,即2013—2018年間廉政研究的熱點是目前廉政研究領域的學術熱點。具體包括“媒體人經濟犯罪”“跨國公司和職務犯罪”“紅色中華和中央蘇區”等內容。
聚類35、16、22、12、24、21、13、36、25、30位于第二象限,它們的新穎度大于0,關注度小于0。這些聚類所代表的研究主題是2013-2018年間廉政研究領域新出現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在學術界受關注程度還不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預測關注度未來會有所提高,成為未來廉政研究的潛在型研究主題。具體包括“廉政監察法”“村干部腐敗和鄉村治理”“精準扶貧領域腐敗預防機制”“全球腐敗治理和反腐敗意愿”“微腐敗治理機制”“廉政問責程序”“八項規定和糾風機制”“投資和經濟增長”“國家治理和政府審計”“公共部門博弈”等。
聚類29、6、34、11、37、26、31、17、2、27、32、38、14、1位于第三象限,它們的新穎度和關注度均小于0,目前在學術界受到的關注程度不高,而且持續時間較短,未來成為學術界重點研究主題的可能性也較小。該聚類所代表的研究主題屬于2013—2018年間國內廉政研究領域的邊緣型研究主題。這些聚類以前可能是廉政研究比較熱門的主題,但最近已經逐漸淡出廉政研究的主流視域;這些聚類也有可能在廉政研究領域一直關注程度不高。具體包括“法治反腐戰略”“腐敗增存量”“網絡社會制度化”“國際體育組織善治”“政治腐敗和反腐敗機制”“列寧反腐敗思想”“腐敗風險零容忍”“網絡暴力和網絡廉政監督”“公共權力腐敗和社會治理”“國有企業改革”“財產申報和利益沖突”“新制度主義”“門檻效應和制度質量”“腐敗犯罪所得和跨境追回”等。
聚類9、5、10、23、15、19、20、33、8、7、3位于第四象限,它們的關注度大于0,新穎度小于0,這表明這些聚類所代表的研究主題屬于當前廉政研究領域的基礎型研究內容。這些聚類是2013—2018年間持續時間較長的研究,不是全新的研究主題,但受關注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具體包括“產權性質和內部控制質量”“廉政責任清單”“縣委書記權力腐敗”“從嚴治黨和廉政思想”“黨委紀委”“文化自信和廉政文化建設”“大數據和廉政政治生態”“反腐倡廉思想和廉潔政治”“監督機制和法治路徑”“獨特優勢和制度生態”“法治思維方式”等。
⒉當前研究熱點分析。在戰略坐標圖5中,根據新穎度和關注度的指標含義以及各個象限的含義,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前關注度和新穎度都較高的研究熱點主題,即聚類4、28、18。
⑴研究熱點I:媒體人經濟犯罪,即聚類4所代表的熱點研究主題。學術界分析了媒體人經濟犯罪的手段、特征、觸犯的主要罪名,并提出了防治媒體人經濟犯罪的對策。如展江揭示了媒體人經濟犯罪的斂財路徑;[5]黨小學認為媒體人經濟犯罪規模不斷擴大,犯罪罪名復雜化,犯罪平臺由傳統媒體向網絡媒體滲透。[6]胡祥福、姚浩然認為媒體人經濟犯罪主要涉及的罪名有侵犯財產罪、貪污罪和受賄罪以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7]在防治媒體人經濟犯罪方面,強調依法治理、產業規制、價值重建三管齊下。[8]
⑵研究熱點II:跨國公司與職務犯罪,即聚類28所代表的熱點研究主題。目前學術界主要對跨國公司腐敗的生成機制、腐敗與FDI的關系進行了探討。關于跨國公司腐敗的生成機制,國內學者主要從社會網絡、認知、社會心理和市場這幾個方面分別探討了它們在公司腐敗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9]如鄭磊、陳克政利用2001-2014年中國省級FDI數據和腐敗信息,實證考察了中國腐敗程度對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10]胡兵等基于2003-2011年中國對東道國直接投資的跨國面板數據,探討了東道國腐敗對中國OFDI的影響。[11]盧進勇等以跨國公司在華腐敗案例為依據,對跨國公司腐敗的原因、特點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12]
⑶研究熱點III:紅色中華和中央蘇區廉政建設,即聚類18所代表的熱點研究主題。在中央蘇區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空前的真正的廉潔政府”,因此,對中央蘇區時期廉政建設經驗研究成為當前和未來廉政研究的一個重要熱點。目前學術界主要研究了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核心理念、主要經驗,探討了《紅色中華》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以及開展批評報道的特點。如劉曉根闡明了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核心理念在于“人民主體”。[13]在探討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基本經驗方面,現有文獻主要介紹了黨的領導、民主選舉、監督體系、制度建設等。關于中央蘇區廉潔建設取得較大成效的原因,學術界主要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和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如張樹煥以《紅色中華》為考察對象來探討報刊監督對于中央蘇區廉潔的作用,認為《紅色中華》通過揭露貪腐浪費行為、開展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措施促進了中央蘇區廉潔政府的建立。[14]張帆認為《紅色中華》在廉政建設中開展批評報道的特點包括力度強大,不畏強權;聲音多元,話語平衡;動員群眾廣泛參與。[15]
⒊潛在研究熱點分析。在戰略坐標圖5中,從新穎度來看,廉政研究領域新興起卻還沒有被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研究主題主要有聚類35、16、22等,本文認為,這些研究主題隨著研究的逐步推進,其受關注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有所提高。
⑴潛在研究熱點I:廉政監察法,即聚類35代表的研究主題。我國的監察委員會作為新生的反腐敗機構,整合了反腐敗力量,擁有較大的權力,如何借鑒其他地區的監察制度來監督制約監察委員會的權力,成為廉政研究的潛在熱點。目前,關于監察法的研究成果較少,研究主要集中于反腐敗機構運作的經驗介紹及啟示。如朱超然等提出了完善和創新中國特色監察制度的建議[16];陽平從具體控權模式的維度,以我國香港廉政公署作為個案研究樣本,對其調查權的靜態控制模式和動態控制模式進行了介紹,提出了修改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的建議。[17]隨著我國《監察法》的出臺,有學者提出反腐敗工作進入了依法反腐新階段。[18]
⑵潛在研究熱點II:村干部腐敗和鄉村治理,即聚類16所代表的研究主題。近年來,黨和國家特別重視農村地區的發展,對其投入了大量資金,隨著權力資源的增加,村干部腐敗的問題凸顯。目前的研究對村干部腐敗的形式、主要特征、成因、治理路徑等問題有所涉及。如楊群紅認為侵吞國家利益、侵占集體利益、侵害村民利益這三種腐敗形式是新形勢下村干部腐敗的主要類型;[19]徐銅柱、楊海鶯從鄉村社會治理的角度探討了鄉村治理中法治思維、法治傳統、法治教育、法治規范等法治文化的缺失對村干部腐敗產生的負效應;[20]陳朋對村干部腐敗的新特征進行了總結,對村干部腐敗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進行了探討,認為要從“四個民主”的角度治理村干部腐敗問題。[21]
⑶潛在研究熱點III:精準扶貧領域腐敗預防機制,即聚類22所代表的研究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實行精準扶貧政策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然而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曝出的腐敗現象日益凸顯。目前,學術界主要分析了精準扶貧領域出現腐敗問題的原因、特點、影響,構建精準反腐機制的必要性以及預防機制建構等。如陳文權等對我國精準扶貧領域腐敗的原因和特點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治理精準扶貧領域腐敗的對策;[22]田關偉認為精準扶貧領域的腐敗對基層社會穩定、黨的執政基礎、如期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造成了惡劣影響;[23]莫光輝等認為要建構腐敗預防機制、懲治機制以及反腐倡廉激勵機制來防治精準扶貧領域的腐敗[24]等。
四、廉政研究發展趨勢
本文采用共詞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和戰略坐標分析法對CNKI數據庫中廉政研究領域的中文文獻進行計量、分類排序,描述了2013—2018年我國廉政研究領域研究的現狀、關注的熱點和潛在的研究方向。研究發現:從研究整體現狀看,廉政研究的發文量相對平穩,反映了學術界對其的持續關注;從研究學者分布來看,廉政研究者學科分布較為廣泛,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但是學者之間的學術合作網絡還較為疏散,成熟的廉政研究合作網絡有待完善。從研究機構來看,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是國內廉政研究的重要學術研究機構。從研究方法來看,廉政研究主要采用規范研究方法,研究資料來源大多是二手數據,說明我國廉政研究方法多樣性和科學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從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看,“媒體人經濟犯罪”“跨國公司和職務犯罪”“紅色中華和中央蘇區”“法治思維方式”等是目前學術界關注的熱點,而新穎度較高的則是“廉政監察法”“村干部腐敗和鄉村治理”“精準扶貧領域腐敗預防機制”“全球腐敗治理和反腐敗意愿”“微腐敗治理機制”等未來學術界潛在的研究熱點。
隨著我國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新時代的廉政研究需要進一步拓展研究視角、研究主題,優化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質量:在研究視角上,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視角。廉政建設是具有高度復雜性的研究課題,與經濟、政治、社會、法律、文化多領域密切關聯,僅從單一的學科視角難以透徹認識和把握廉政建設的復雜性,難以提出切實有效的舉措。目前,國內學術界開始從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來研究廉政建設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有些研究成果還缺少多樣化的視角。未來的研究需要致力于跨學科研究,尤其需要突出從公共經濟學、政治社會學角度加強廉政建設研究。在研究主題上,學術界需要更加直面我國廉政建設難點問題。2013-2018年我國廉政研究的熱點主題涉及面較廣,但隨著反腐敗斗爭向縱深領域深化,形成廉政建設的長效機制,學術界應深入到廉政建設的難點問題中,尤其是與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強權力監督密切相關的重大課題,如廉政法治建設、精準扶貧領域腐敗問題、跨國公司和職務犯罪問題等,同時圍繞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籠子”這一治本之策進行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相結合。目前,大部分研究仍然采用規范研究方法,許多成果還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分析上,既缺乏理論深度,也缺乏實證信度和效度。毋庸置疑,單一的實證研究或者規范研究都不能使我們全面地、科學地認識腐敗問題,只有將實證研究與規范研究相結合,尤其側重運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才能深入把握腐敗的深層次機理。一方面,需要繼續深化廉政建設的理論研究,突出分析框架和理論構建的原創性、解釋力;另一方面,需要充分運用實驗研究、模擬仿真等工具進行定量分析,以提高廉政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參考文獻】
[1]倪星,李珠.廉政研究的知識圖譜與理論轉向——基于2000年以來CSSCI和SSCI論文的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8,(4):121-127.
[2]馮璐,冷伏海.共詞分析方法理論進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2):88-92.
[3]馬晨峰,谷祖莎,沈君.我國貿易與環境問題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基于聚類和戰略坐標方法的對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227-232.
[4]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270.
[5]展江.一家省級電視臺的腐敗窩案(下)——媒體人經濟犯罪經典案例評析(十五)[J].青年記者,2018,(7):78-81.
[6]黨小學.新聞腐敗犯罪特征及刑法規制欠缺[J].青年記者,2015,(16):80-82.
[7]胡祥福,姚皓然.論新聞腐敗犯罪的防范對策[J].新聞戰線,2016,(10):11-12.
[8]董天策.探尋“新聞尋租”腐敗鏈的破解之道[J].新聞與寫作,2014,(12):46-48.
[9]秦偉平,林正士.跨國公司腐敗:基于雙重形式的生成機制及其控制模式研究述評[J].學海,2013,(4):50-60.
[10]鄭磊,陳克政.東道國腐敗會阻礙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嗎?[J].財經問題研究,2017,(10):102-109.
[11]胡兵,鄧富華,張明.東道國腐敗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3,(10):138-148.
[12]盧進勇,鄒赫,程健.跨國公司在華腐敗相關問題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5,(05):14-17.
[13]劉曉根.人民主體: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核心理念[J].當代世界與社會義,2015,(4):197-201.
[14]張樹煥.報刊監督與中央蘇區的廉政建設——以《紅色中華》為中心的考察[J].理論學刊,2018,(5):25-31.
[15]張帆.《紅色中華》與中央蘇區黨風廉政建設[J].青年記者,2018,(21):99-100.
[16]朱超然,王杰.對香港特區廉政公署制度設計的思考與借鑒[J].河南社學,2018,(3):85-89.
[17]陽平.論我國香港地區廉政公署調查權的法律控制——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案)》[J].政治與法律,2018,(1):28-43.
[18]謝超.《監察法》對中國特色反腐敗工作的法治影響[J].法學雜志,2018,(5):42-56.
[19]楊群紅.新形勢下村官腐敗的類型、特征及治理對策[J].中州學刊,2016,(12):14-20.
[20]徐銅柱,楊海鶯.鄉村治理中法治文化的缺失與建構——兼論村干部腐敗的治理[J].湖北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35-141.
[21]陳朋.村干部腐敗新特征及民主治理路徑[J].理論探索,2018,(6):57-62.
[22]陳文權,唐述英.扶貧領域腐敗的精準治理對策[J].領導科學,2017,(27):4-6.
[23]田關偉.充分發揮紀委職能作用 懲治預防扶貧領域腐敗[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1):41-44.
[24]莫光輝,張菁.扶貧領域的腐敗現象及精準反腐機制建構——精準扶貧績效提升機制系列研究之八[J].學習論壇,2017,(4):33-37.
(責任編輯:劉? 鵬)
On the Knowledge Map,Cluster Analysis and Trend
Outlook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Clean Governmen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NKI (2013-2018)
Dong Shitao,Zhao Mengdie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 software,this paper takes the core literature of anti-corruption research in CNKI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uses the method of CO word cluster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anti-corruption research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8.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high-yield authors,high-yield 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high cited papers in the study of anti-corruption. It also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ot spots of anti-corruption research through strategic coordinate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integr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ot topics and potential hot topics concerned by the domestic academic community.
Key words:integrity research;Bibliometrics;knowledge map;dynamic developmen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