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萍 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環境設計專業本科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發展越來越迅速,營造的建筑越來越多,這些建筑中有辦公建筑和居住建筑。隨著建筑空間種類逐漸增多,人們對自己的居住空間要求越來越高。將綠色自然空間與建筑設計融合在一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求。在綠色自然空間的要素中,綠色植物是景觀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綠色植物應用于景觀當中不僅可以裝飾居住環境,還可以體現出獨有的特色,可以改變居住環境的氣候,直接影響人們的居住心情,增強人們的身心健康以及對所居住環境的歸屬感,從根本上滿足人們對更高居住環境品質的需求。
在20 世紀末,人們已經逐漸看到了很多全球性的災難。盡管人們不愿意承認,但卻無法忽視,如空氣污染、林地沙漠化,還有海岸線被侵蝕諸如此類的現象。人們開始意識到自然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地球可持續發展對于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綠色理念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在20世紀80 年代后期,世界環境組織曾經對世界說過“今天的我們可以滿足這個世界的要求,但是我們一定要保證我們的后人也有這樣的機會。”萬幸的是,這些理念已經逐步被世人所接受,在全世界各個社會階層都達成了共識。例如,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的再生與有效利用、維持地球可持續發展等都是人類如今首要解決的問題。將環境保護、生態發展及可持續發展等綜合起來并稱為綠色自然空間理念。這個綠色理念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在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如今也廣泛應用到了建筑設計當中。在人類生活和居住的環境當中,如何營造一個綠色空間,讓人們有更加健康、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成為各界人士所關注的話題。如今一個城市的建設擁有多少綠色元素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志,而綠色建筑設計則是這個城市衡量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將綠色自然空間和建筑設計合理地結合起來,可以給人們提供一個低能耗的工作學習環境以及沒有污染、保持資源再生的生活環境,可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1.2.1 生態化原則
首先可以將自然本身和現有的科學技術聯合起來保護自然環境,此過程中還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和自然條件來防御自然對人類造成的自然災害。比如,可以利用自然的地形外貌,植物和自然形成的水資源,結合現有的科學技術來為人類提供熱發電通風等服務。利用自然界天然形成的水資源可以投入到人工設置的水資源循環系統中,對應對旱澇災害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可以根據人類的發展歷史結合當地的地域環境,尋找人類獨特的發展特征,可以體現出人類不一樣的歷史文明,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1.2.2 節能化原則
要想有效地保護自然資源,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一定要合理利用建筑材料和各種資源,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用可再生資源來替代不可再生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傷害。例如,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于建筑本身的體形系數和利用的材料如墻體保溫材料都可以選擇將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作為主要原料,既滿足建設需求,又可以節約資源。另外,如今為了迎合綠色設計,很多高新技術、新材料已經產生,如現在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來進行照明,不僅可以提供便利,而且能節省資源[1]。
1.2.3 低碳環保原則
人們不但提出了綠色空間理念,更是提出了以健康為本、以舒適為核心的低碳環保理念。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使用的材料一定要達到綠色環保標準,所產生的氣體必須是對人體健康無害的,在建筑材料使用過程中不可以產生有害的電波輻射。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不可以產生有害氣體,以免影響人們居住空間的空氣質量[2]。對于有害氣體的排放,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溫室氣體排放到人們的生活環境當中,不僅能增加人們生存環境的負擔,甚至影響未來全球的環境。
將綠色自然空間應用到建筑設計當中,一定要了解建筑所在地的環境。這個環境不僅指的是自然環境,還包括當地的人文環境。很多設計師在對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過度關注這個地區的人文環境,而忽視了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大多數設計師都認為人文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人文環境是由自然環境演變過來的,所以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還是自然環境。因此,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要利用有利的自然環境,在建設過程中要保護好當地的自然環境,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具有綠色自然理念的建筑。
綠化布局可以越來越立體化,開始向空中延伸,很多建筑已經用到了空中花園、綠化墻、綠化陽臺等。現在很多建筑設計師都想要將自然重新融入設計作品當中,把純天然的生存環境帶給人們。在對居住建筑進行綠化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綠化覆蓋程度及植物的選擇,植物選擇要注意植物的特性及氣候變化。可以多重選擇植物如喬木和灌木相結合,營造綠色生態環境。同時,可以建造立體化的綠色空間,在步行道、停車場、花壇、人工湖等地方見縫插綠,還可以發展空中綠化,改善整個居住環境[3]。
加強自然采光的使用不僅能節省資源,還能有效解除室內的封閉感。建筑中南面的陽臺通常與起居室相連,中間通常使用全玻璃的落地窗,這樣不僅視野開闊,從視覺上感覺空間變大,還能有足夠的自然采光。室內自然采光充足不僅可以增強室內照明,還可以使室內的自然空間感十足,能節約資源。所以,在綠色建筑空間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改善室內的采光[4]。
在廣東省廣州市,別墅建筑通常都有前后庭院,以保證建筑通風良好、有更好的關照空間。在前后庭院中選擇合適的植物進行種植,不僅可以美化環境,而且能改善空氣,調節庭院內的小氣候。
廣州市傳統別墅建筑中綠色自然空間與建筑設計融合主要表現在以下2 個方面,一是對于庭院內的布局應符合當地的建筑要求,在符合規定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其自然地形和自然生態環境,注重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切忌“孤芳自賞”。由于別墅建筑的庭院規模相對較小,所以在位置設計上比較靈活,不需要遵從某種特定的模式,可以在空間布局方面做得比較清新明朗。當然,在整個庭院的布局中不能忽視當地的氣候和自然條件。二是在庭院設計中應適當規劃綠色空間,雖然提倡在庭院布局中使用綠色空間設計,但是也不可忽視傳統的建筑設計方式,要設計出符合人們居住需求且與環境完美結合的庭院建筑。在庭院空間中也可以加入傳統的植物景觀、噴泉及石雕景觀等元素[5]。
居住建筑中露臺主要有2 個功能,一種是利用露臺空間進行植被種植,另一種則是在露臺上進行一些公眾活動如燒烤、聚餐等。所以,露臺要預留出足夠大的活動空間,在此基礎上進行景觀設計,不僅要有美感,還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在對露臺使用空間進行規劃的時候,要考慮使用露臺的人員之間的關系親密程度,計算在活動過程中相互之間的距離。活動空間既不能太空曠,也要注意私密情況。在配置植物的時候應遵循這項原則,經過簡單的統計計算出適宜的露臺空間綠化率應在60%左右[6]。
露臺對外的空間區域可以設計護欄或者欄桿等,有助于開放空間,加強居住的內部空間與外部建筑空間的聯系,可以在露臺上對遠處進行觀賞眺望,開闊視野。在欄桿或者護欄周圍也可以配置一些體型較小但色彩特別鮮明的植物,可以懸掛在欄桿上,也可以是盒裝擺放在護欄上,形成立體的綠化效果[7]。
在對露臺綠色植物進行配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整體層次的搭配,不僅要選好植物種類和形狀,還要對高度進行合理規劃。比如,露臺植物的高度最好控制在1.2 ~1.5 m,如果有需要的,可以選擇少部分2.0 m 左右的植物形成一道綠色屏障。而植物形狀設計的主要原則無疑是要有層次感,如在露臺欄桿上掛懸掛植物的時候可以選用與欄桿材質相同、造型美觀的金屬架來進行懸掛,不僅可以讓層次感更加明顯,還可以增加懸掛數量,在視覺上創造出更加突出的大尺度空間[8]。
與所有地區的建筑空間設計一樣,廣州市庭院建筑設計中采用的植物大多都是本土植物,通常選用的都是寓意比較好的植物。例如,在廣州市石榴樹代表的是子孫滿堂、家庭美滿,竹子代表高雅與堅韌,桂花代表學業有成、官運亨通。在建筑空間充足的情況下,在圍墻的周圍種植這些寓意非常好的大型植物不僅有遮陰效果,還可以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窗外則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四季變化特點、味道獨特的植物;在墻角或者建筑物轉角處可以加種一些灌木類植物,對建筑物的棱角進行弱化[9]。
如今城市居住建筑不僅僅需要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還要給人們提供綠色環保的居住空間,來滿足人們對居住空間越來越高的需求。在建筑設計中如何應用綠色自然空間成了一個非常的重要問題。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結合建筑建設地區的實際情況將綠色自然空間應用進來,不僅能使整個建筑更加實用和美觀,還能創造和諧的自然環境,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