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初級中學 劉映波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因此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效滲透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學習者在學習數學或學習數學某一個領域所應達成的綜合性能力”,可見核心素養的落腳點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因此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結合具體的教學需求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為學生的均衡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客觀條件,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激發其表達欲望的有效辦法,因此筆者在指導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就組織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構建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在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我會為學生設計討論問題,但同時要求學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問題,在實踐中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就需要學生不斷展示思維、交換思路、自我表達。例如,在進行“平行”的課時教學時,我按照教學進度和程度逐步要求小組成員討論平行線、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間的關系并經過小組成員間的討論得出統一答案,引導學生逐漸進行思維發散,深化數學知識原理理解。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表達空間,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新知理解和學習的環節是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良好契機,在指導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以閱讀理解和分析的形式出發,要求學生做好新知概念、性質以及定理的整體閱讀,引導學生了解數學語言特色,并自主闡述。這時候教師則需要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提升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例如筆者在指導《相似三角形》這節課“相似三角形”講解活動中,首先就引導學生利用整體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然后初步感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之后找出概念中的關鍵詞,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如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等關鍵字詞展開分析和解讀,之后學生再結合自身理解,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進行闡述,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促進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和應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應該積極設計新穎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為其提供客觀的語言表達契機。比如,我在指導初三學生開展復習課的時候,就設計過如下問題:有一個被施了魔法的盒子,如果我們將數字8丟進去,出來的還是8;如果我們將1丟進去,出來的還是1;如果我們將0丟進去,出來的還是0,那么如果我們將2丟進去,那么會出現什么呢?這樣的知識復習方式比較突破常規,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因此學生的興趣度也較高,基于此,我們就可以結合問題設計的新穎之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這道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在思考的過程中選取多角度,如從數字特征著手解決問題,可以利用圖形特征解題,也就是借助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也可借助其他初等函數解決,達到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效果。例如,從數字特征著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數字不變的規律,因此可以得到答案2。又如,我們結合函數特征可以知道,8、1、0這三個數字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如果我們按照對稱圖形來推理,可以得到最終的答案是5。再比如,我們將丟進去和最后出來的數字作為兩個變量,則我們研究這幾個數字的函數關系,可以發現其中的變化規律,可以假設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等模型,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出相應函數的關系式,進而求出自變量2對應的函數值。這樣的解題過程就體現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嚴謹精神的考查與培養,為學生創造了很大的表達空間,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思維潛力挖掘作用,所有的學生都有話可說,避免單一層次的問題造成能力不均等的學生缺乏均等發言權。
教學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陳述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充分表達自我。教師在鞏固和反饋教學階段,應該做好教學評價工作,準確抓住契機引導學生講評例題,并及時鼓勵和肯定學生,為其大膽辨析和講評提供助力,最終學生將逐步具備自我表達和展示思維過程的能力,學生可以利用評價性數學語言對自己和其他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構建科學、準確的語言系統。
綜上,培養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是培養其核心素養的關鍵,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促進其思維發展的有效方法,因此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應該做好這部分工作,聚焦學生的計算學習、思維發展、語言能力培養等節點,深入挖掘其語言表達潛力,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表達契機。本研究特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素養的有效路徑,希望本研究內容可供參考,在提升初中生語言表達能力上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