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學 郭瑞增
體驗式教學法指的是讓學生以課堂主體的身份,對知識的形成以及應用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自主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將這一教學方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不僅可以從根本上突破由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所帶來的種種局限,而且還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有利于促使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
情境,指的是教師基于既定的教學目標,并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創設的富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而情境式教學活動作為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其形式的新穎、有趣,符合小學生愛玩好動、善于表現的特征。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妨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以便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感知。
例如,以“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部分內容為例,在向學生初步講解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之后,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購物情境,即將講臺看作商店,將講臺桌看作售貨架,上面擺滿了各種商品的卡片(其中標有價格和數量)。之后,我讓學生兩兩結組,一位學生扮演顧客,另一位學生扮演售貨員。待“顧客”挑選好商品后,拿到“柜臺”讓“售貨員”核算價格。接下來,二人互換角色,重復上述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而且都較為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如此,通過創設這一與學生現實生活極為貼近的活動情境,既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小學中高年級階段的學習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重要時期,再加之數學學科獨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這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此時,我們不妨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對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推導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此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汲取效果。
例如,以“多邊形的內角和”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不規則的五邊形,并用兩條直線將其劃分為了3個三角形,并向學生問道:“同學們,我們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五邊形又可以劃分為3個三角形,那么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這時,學生紛紛答道:“540°!”于是,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究四邊形、六邊形……n邊形的內角和。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點撥。如此,通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不僅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而且還深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有利于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數學雖然獨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征,但數學歸根結底是一門應用類學科,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絕非僅僅是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除了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之外,還應當積極設立知識應用環節,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所學知識加以實踐和運用,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完“扇形統計圖”這部分內容之后,我為學生設立了知識應用環節,即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來對自己身邊親朋好友愛吃的水果進行統計,并制作成扇形統計圖。除此之外,學生也可對自己家庭一個月內的各項支出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并從“吃、穿、住、用、行”五個維度來對數據進行分類匯總,從而制作成扇形統計圖。如此,通過設立知識應用環節,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所學知識加以實踐和運用,不僅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數學知識,而且還使學生感受到了扇形統計圖的應用價值,進而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擁有光明的應用前景。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到這一教學方法優勢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和尋求將體驗式教學法有效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途徑與策略,以優化數學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