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荼
當今社會整容之風正盛,許多年輕的小姑娘和小伙子為了追求美跑去微整、微調,在臉上動刀。然而,有些人整容卻是為了生存。你聽說過臉部移植手術嗎?一些人在意外中毀容,臉上的器官受損以致無法正常進食、說話,失去嗅覺等,所以要將其他人的臉部器官,甚至整張臉移植到自己面部。
法國的伊莎貝爾·迪諾瓦爾是世界上首位接受臉部移植手術的人,而這臺手術不僅是她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還為其他國家的同類型手術鋪平了道路。
2005年,38歲的迪諾瓦爾不幸被自己的狗咬傷,導致面部毀容。她來到當地的亞眠醫院尋求救治,不料誤打誤撞,還真碰上了愿意幫她恢復容貌的醫生。簡·米歇爾·杜伯納德醫生因在1998年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手臂移植手術而出名,現將從旁協助伯納德·德沃謝勒醫生完成迪諾瓦爾的臉部移植手術。經他二人商議,最終決定一改傳統的整形外科手術路線。2005年11月,兩位醫生大膽地將一名自殺身亡女子的鼻子、下巴和嘴移植到迪諾瓦爾的臉部,覆蓋她原先毀容的部分。手術很成功,但當時引發了醫學界關于倫理道德問題的一陣熱議,反對和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
迪諾瓦爾很感激兩位醫生讓她重獲容貌,但是移植過來的半張臉似乎與她融合得不那么順利。手術完成后的幾年內,情況還算樂觀,迪諾瓦爾已經適應了自己的新容貌,看到鏡子里的模樣時覺得那就是她。福兮禍所伏,2015年冬天,迪諾瓦爾的臉部開始出現嚴重的排斥反應,唇部甚至已經失去部分功能。在她接受抗排斥治療的過程中,又不幸罹患兩種癌癥。迪諾瓦爾與病痛抗爭半年多后,最終沒有掙脫病魔的爪牙,于2016年4月去世,終年49歲。
如果排斥現象非常嚴重,能不能重新換一張臉呢?醫生們也曾經評估過這個設想的可行性,但一旦第一次移植出現排斥,第二次移植成功的概率就更加渺茫,在綜合考慮諸多因素后,沒人敢將這一想法付諸行動。終于,在2018年1月15日,世界首例臉部二次移植手術出現了。
杰羅姆·哈蒙因身患遺傳性疾病,面部被腫瘤毀容,他因此內心自卑,生活也出現許多不便,于是考慮進行臉部移植手術。哈蒙的手術與迪諾瓦爾的不同,他采用的是全臉移植。2010年,而立之年的哈蒙在巴黎喬治·蓬皮杜醫院接受了第一次換臉手術,主刀醫生是被稱為世界“換臉”手術第一人的勞倫特·藍提里。手術非常成功,哈蒙與他的第二張臉也融合得很好。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張臉的捐贈者是一位63歲的老爺爺,此時僅有30來歲的哈蒙,卻有著60歲老爺爺的面態,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哈蒙是一位老者。
任何移植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接受手術的人的免疫系統隨時都有可能對“不明物體”做出反應,而免疫抑制藥便是唯一的救星。哈蒙便是在免疫抑制藥的幫助下,才免受排斥反應的痛苦。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手術的5年后,哈蒙在某次感冒時服用的藥物嚴重影響了他長期服用的免疫抑制藥,導致面部開始出現排斥現象。情況逐漸惡化,直到2017年11月,哈蒙的臉部組織大面積壞死,醫生不得不替他移除這張來之不易的臉。哈蒙因此又回到毀容最初的樣子,沒有耳朵、眼皮,嘴巴也沒法正常工作,內心承受著得到又失去的痛苦。
感謝幸運女神眷顧,也感謝哈蒙的第二位捐贈者,讓他再次獲得恢復容貌的機會。2018年1月15日,藍提里為哈蒙做了第二次臉部移植手術,也就是為哈蒙換上他的“第三張臉”。為了避免出現和之前相同的免疫排斥反應,在此次手術之前,哈蒙接受了全身換血,移除體內可能引起排斥反應的抗體。換血過程非常煎熬,大約持續一個月。好在第二次手術非常成功,哈蒙的苦沒有白受,而且這次他還算撿了個大便宜。第二位捐贈者是一位22歲的小伙子,移植了這么年輕的一張臉,讓已經43歲的哈蒙表面看上去只有20來歲,這簡直讓他樂開了花。
現在,哈蒙和他的新面孔還處在磨合期,還未出現過任何不適。哈蒙成為第一位兩次接受換臉手術的人,這也為醫學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更值得一提的是哈蒙驚人的意志力,他在經歷了一連串的挫折后沒有自我放棄,仍然保持一顆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敢之心,絲毫不向苦難和病魔低頭。迪諾瓦爾也是如此。他們的經歷鼓勵了很多像他們一樣在與腫瘤抗爭的病人,激勵那些因為毀容而感到自卑,進而自暴自棄的人。有時候,最可怕的不是失去生命或者容貌,而是自我的放棄與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