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第一中學 呂金慧
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中,已經逐漸變得多維化,所以人才需要全面發展才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另外,創新能力和對創新的應用能力將是人們所具備的能力之一。在高中課堂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此能力的培養。數學作為高中的主要學科,且是富有創造性的學科,所以我們要在數學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從以下幾點對在高中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進行具體闡述。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似乎已經占據了高中課堂的主要地位,將本是學生的課堂發展成為自身的“一言堂”。高中數學知識內容的廣度與深度以及知識面的寬闊對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十分困難。再加之沉悶的課堂環境,學生在學習中只能進行聽講的學習方式對學習高中數學更是難上加難。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只有教師在講課,學生懷揣問題卻不能主動提問,也不能和同學們互相討論。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壓抑的。
在教學中,老師要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大力討論,將自己的思維充分發散。高中的數學知識可以分為兩大類,幾何與代數。在對代數中三角函數的講解中,課堂內容是極其抽象的。對于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同學,學習起來十分困難,而且三角函數的內容涉及的公式特別多,例如,sin x2+cos x2=1,=tanx以及更多的三角變換等式。在進行教學時,如果課堂環境極度壓抑,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會聽不懂,而且會逐漸對數學學習喪失信心,造成數學越來越學不懂,最后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大腦中會有兩種概念體系,分別是前概念與迷思概念。前概念是學生進行學習前,以自身在生活中所積累下的生活經驗對概念直覺理解。迷思概念是指大腦中對知識有一定印象后,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對正確的知識與大腦中的印象產生了矛盾,最終形成了正確的知識體系。在課堂中,教師給予學生尊重,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習知識時,因為自身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所以對于問題的提出通常是具有跳躍性的。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讓學生形成概念線,最終達到學生擁有知識基礎,在知識基礎上對思維進行引導創新,在創新中迸發出火花。
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在高中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固然重要。但是我們要秉承教學目標,切不能肆意為之。只有保持科學性原則,才能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有效培養,反之則會造成不可控制的局面。
學生處在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教學節奏快是高中教學的特征。學生每天要學習的內容量是巨大的,而且在高中時所學習的內容都是基礎內容。教師只能在基礎內容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切不可揠苗助長,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好高騖遠,最后造成學生的知識內容變成了空中樓閣。教師要根據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對學生進行培養。
不可否認的是,總會有個別的學生智商出眾,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對其來說沒有難度,但是這種學生只是個別現象,所以我們要對大部分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時,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與傳統課堂相比,“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標準。課堂中,教師要兼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教材知識為主。在教學中使用引導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思考。教師在教學安排中,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大力講解。由淺入深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將會不斷被提高。
教師的思維會決定所教學生的思維,教師對數學的理解也是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例如,數學教師對數學的理解是嚴謹的推理學科,需要同學們不斷通過習題進行鍛煉,那么學生很難在學習中產生創新應用能力的效果。如果教師認為學習數學需要先從興趣開始培養,帶著興趣學習數學知識,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不一樣的解題思路,那么教師的教學理念將會傳遞給學生,通過教學理念的改變,學生才會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創新應用的能力。所以數學課堂中應該以教師為突破口,教師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需要及時轉變觀念,為學生多層次發展所考慮。
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的。所以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想培養創新應用思維,就要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數列時,一道經典的例題可以引入教學中:,那么在這道題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讓學生對這道數列例題自主思考應該從何入手。經過不斷的解題方法嘗試后,學生對數學的畏懼心理將會減少。以興趣為主體,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并積極進行自主思考,在思考中尋求創新,并在創新時進行應用。
培養具有核心素養人才已然是目前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要順應時代的改變,通過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培養。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高創新與應用思維,最終成為當前社會的核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