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學 王偉榮
學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保障。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學會正確評價自己并能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改善學習狀態和方法,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數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談一些粗淺看法,與同仁共勉。
大部分高校很重視數學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僅重視的是應對考試的部分,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反思教育。在素質教育的過程里,關于學生的反思能力,一直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具備反思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投入學習數學的狀態之中,然而,現今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過分依賴老師,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難題時不懂得舉一反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老師依舊以教材和自我為中心,一味重視灌輸知識,忽視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和能力。這些問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逐漸被擴大化,如果不及時改進,將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反思理念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著力引導,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課前預習反思新舊知識的聯系、課堂教學中反思知識內涵與外延、課后反思課堂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性,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引導,逐步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進而以反思理念指引自己的學習。課前預習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就是在預習的過程中將重點、難點知識規劃成體系,聯系以前所學習的知識感知課堂即將學習的新內容,理清新舊知識脈絡聯系,提前悟到老師所要傳授的內容,并且將預習中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待到課堂教學時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其課堂學習有效性將事半功倍。通過引導學生在預習中學會反思,學生才能養成反思的習慣,最終形成自身的一種能力。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學會反思。解題是學生將思維轉化為實踐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碰到難點問題,而要破解這一難點就需要學生不斷地找出錯誤、改正錯誤、反思錯誤,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筆記,得出反思結論。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b,c分別為角A,B,C的對邊,a2-,三角形ABC的面積為6,D為三角形ABC內任意一點,點D到三邊距離之和為d。求角A的正弦值。在解這道題前,學生先要對正弦定理進行有效的預習,然后運用相應公式,題目自然迎刃而解。很多學生遇到中難度的解三角形題目時往往會忘記利用變式,這是許多學生的通病,由于缺乏反思能力,大多數學生在同一個地方一錯再錯,導致丟分,因此實踐教學中要著力引導學生養成反思理念,指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把錯誤梳理出來,問自己為什么錯在這里?為什么考慮不周全?以此總結和反思,避免再次出現相同的錯誤,從而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使自己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做到細致入微。
教學方法是指引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面,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教學內容適時創新教學策略,借鑒傳統教學好的一面,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中呆板無趣的教學模式,以數學能力的培養為主要核心進行教學。比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互相交流數學思想,對同一個難點進行思維互換,優秀的學生將自己的思考方式、思考維度分享給其他學生,其他學生也將自己碰壁的原因說出來,找出問題之所在,并對癥下藥著重解決。
以高中教材有關函數部分的這道題為例:某種筆記本的單價是5元,買x(x∈{1,2,3,4,5})個筆記本需要y元,試用三種表示法表示函數y=f(x)。在剛接觸這類題型的時候,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解析,通過交流、探討和合作來發現自己或是同學的思維缺陷,以此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這種分組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歸納知識主要體現在復習這一塊,在復習過程中最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反思能力的高低。一個具有反思能力的學生能夠通過復習曾經的錯誤、重點,得到極大的提升,但一個不具有反思能力的學生復習后依舊會重蹈覆轍。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復習時的方法進行指導。
以一道橢圓題目為例:已知P點在以坐標軸為對稱軸的橢圓上,點P到兩焦點的距離分別為,過P點作焦點所在軸的垂線,它恰好過橢圓的一個焦點,求橢圓方程。在解這道題時需要假設、作輔助線以及運用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學生往往難以一次性理清解題思路,容易出錯,老師在解完這道題后要讓學生及時做好筆記,在復習過程中重新找準思路,以此來加固對橢圓延展知識的理解。還有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到定點的距離與到定點直線的距離的比是常數的點的軌跡”這一定義,這就需要老師在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聽取學生感到困難的原因,并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深刻分析,結合第一個定義解惑。通過歸納總結,學生更易透過知識尋求本質,更易橫縱學習,多方面聯系和對比,進而提升自身反思能力,鞏固知識,達到最優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
總之,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不僅僅有助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還可以有效改善學生單獨思考、呆板思考的現狀,拓展學生的知識網絡,增強數學邏輯分析能力,更深入、更透徹地學懂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