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黃玨學校 孔凡錦
傳統數學教學中,以老師單一的講課為主,教師常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的程度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忽視了學生的感受,甚至在學生沒有完全掌握現有的知識的情況下教授新知識,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長期在這種學習的環境下,甚至會有厭學的跡象。因此,初中數學實驗能夠把枯燥的黑板教學變成自己動手實踐,輕松地實驗氛圍能夠促進學生體會初中數學的奧秘。比如蘇教版初一數學中圖形的初步認識章節中關于角的大小以及補角和余角的知識點中,要求每名學生帶紙張、剪刀等文具,將一張白紙剪成不同角度(45°、135°和90°等),按照實驗要求,任意選取兩個學生,將自己小于90°的紙張拼在一起,量出最后拼成白紙的角度。從上述例子,通過簡單的數學實驗可以使得學生體會到不同角度的存在,通過不同角度的拼湊也能夠得到好看的圖案。
2.在數學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好奇心是每名學生天生具備的,教師要重視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但是現實中,往往在固定思維的教學中遏制了學生好奇心的發展,失去了探索數學奧秘的好奇心,思維逐漸僵化,形成了“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沒有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創新和發展,數學實驗恰好能改變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實驗中有辯證思維,不斷探索數學知識,進而去驗證數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得學生擁有驗證猜想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只有不斷的猜想和驗證,學生才能不失去好奇心,并且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去引導開展數學實驗。在實驗課后可以適當布置課外作業,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也應該勤動手,積極思考,開拓創新性思維。
小組合作不僅能夠促使小組成員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數學實驗任務,而且還能鍛煉學生協同合作的能力,合作共贏是當今社會的共識,在課堂上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協同創新的能力。從上文的實驗課例子看,可以把剪不同角度的學生分成一個組,小組內自由討論并嘗試拼接不同角度的作品,并且可以選出每一小組的代表進行對本組作品的創作來源,使得每一名學生都具有成就感,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探索數學知識。教師制訂的任務下達后,小組成員間互相幫助,盡管小組成員中學習能力有差異,在這種氛圍下,個別學習能力薄弱的同學也能快速地掌握住知識點,也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在實驗課輕松的學習中,不僅能夠獲得新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提高學習的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越來越受教師的重視,小組活動的樣式多、內容豐富,能夠調動學生想學知識的好奇心,能夠激發他們的潛能。第一,教師在數學實驗課中盡量不去控制學生的思維,教師教學時間設計上,考慮給予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更多的時間,使得學生能一邊動手實操,一邊積極思考,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既提高個人的思維模式,也能從不同同學中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促進自我的良性成長。但在大多數課堂上,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指導,體現不了學生能力的差異性。第二,當小組成員遇到難題時,教師也盡可能不去直接給予解決辦法,而是提供一點思維讓小組繼續順著老師的點撥實施下去,教師僅僅是作為引路人,使得每一名學生切實感覺到自己是小組的一部分,增強集體榮譽感。第三,教師應該對比分析小組組合和未小組組合的課堂效果。實驗課的目的是什么?達到預期目的沒有?小組組合的優點在哪些方面?教師應重視課后的反饋和總結,重視實驗課和小組組合的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實驗與小組合作結合對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真切體會數學奧秘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指導學生從數學思維角度還是小組協調合作角度都是對學生的成長有利的。另外,在數學實驗實際教學中,從不同角度使用實驗,使得學生在數學實驗有正確的思維,充分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中自由發揮、獨立思考,實實在在地把數學實驗課和小組組合有機結合起來,既能提高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也能促進學生協同合作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