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 唐曉莉
再完美的教學方式也是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用的,不能片面地看待它。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數學基礎的好壞決定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的任務尤為艱巨,如何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如何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之中,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能夠將生活情境更加合理地運用到課堂知識中去。
當生活情境融入小學數學中,數學不再是只冰冷的數字,不再只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數學也將充滿人情味兒。小學課堂不像其他的課堂,它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吸收更多的知識。
數學本來就是為生活服務打下的基礎,如果不能將數學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那么數學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這里的“形”指的就是生活中的情境,所謂的數形結合就是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與教學聯(lián)系起來,共同作用,提高學生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筆者在教剛入學的小學生基本的加減運算的時候,就以具體的事物替代數字,進行加減,以得到為加,失去為減,學生便能夠很快地理解加和減的含義。學生會認為自己少了的東西就是減去,多了的東西就是加上。此外,還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物品,接觸過的物品。例如蘋果、橘子、香蕉、糖果,或者是小狗、兔子、松鼠等,增添了更多色彩,課堂肯定也更受歡迎,學習效果絕對好。
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讓自己融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公,而不是旁聽者。打造出一個熱情洋溢的環(huán)境。這種教學環(huán)境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
該教學方法的重心在于生活情境與教學的融合,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能夠將復雜的數學模型轉化為生活中容易理解的情境并加以解答。因此,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于數學教學,使數學知識的傳授更加生活化、形象化,便于學生自己理解,不需要別人的提示。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相關知識,對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獲取更多的知識對數學模型轉化的過程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培養(yǎng)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能夠自我判斷自我理解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想象力。筆者在教學生平行四邊形究竟是怎樣的圖形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明白怎么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與學生實地參觀校門口的大門,觀察大門的伸縮,以此來說明怎么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同學們看到來回伸縮的大門,中間的圖形是不斷變換的,所以他們明白了平行四邊形是可以發(fā)生變形的。觀察完之后,讓同學們在校園里找出更多由平行四邊形構成的物品加以了解,如果他們都能夠找到,說明他們明白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聯(lián)系了一定的生活場景,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很可能給教學造成一些困擾。例如,教師在選擇生活情境的時候,憑借自己的主觀臆斷,選擇了一些脫離生活實際的例子,而這些例子并不能被學生所接受。這些強加在數學中的生活例子,或許會扭曲學生的判斷能力,甚至無法與數學相結合。學生在接觸這些脫離實際的例子的時候,不能夠理解或者完全理解,因為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有所區(qū)別。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前充分準備教學內容以及換位思考,選取更加合適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實踐。
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應當正確考慮學生所能理解的范圍,如果將情境設置得過于復雜煩瑣,將不利于學生對情境的理解以及數學的運用。看似復雜有內容的情境,往往起不了任何有效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讓學生畏懼數學,認為數學是無法接近的。可見,在運用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置生活情境,簡化和處理過于煩瑣的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發(fā)揮實際作用。情境的設置應當循序漸進,由簡到易,由淺到深,層層遞進,鞏固基礎,不可越界。教師在情境的選擇這一問題上是值得思考的,需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去多方面了解,勇于實踐,勇于更改錯誤,爭取更加進步,讓數學更容易讓學生明白。例如這道題:某位學生沿著向上移動的自動扶梯從上往下倒著走用了9分30秒,而他沿著自動扶梯從底朝上走到頂部只用了3分30秒。如果此人不走,那么乘著扶梯從底到頂要多少時間?筆者在講解這道題的時候,覺得這道題是非常不切合實際的,因為逆著電梯運行的方向走是危險的,這樣不符合實際邏輯的題不僅容易誤導學生,也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而抽象的學科,要想在數學學習中有所收獲,學生必須具備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形象而具體的生活情境的能力,并且運用一定的數學知識做出解答,小學階段是數學的起始階段,應該尤為重視,所以更要以自身的經驗引導學生,讓他們了解更多的社會生活情況,切不可脫離實際,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在情境的選擇過程中,需要謹慎對待,不能夠過于復雜煩瑣,也不能夠脫離生活實際。所以教師應該在平時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換位思考,讓生活情境發(fā)揮其更優(yōu)越的作用。